三日后,工部衙署后院,一处原本略显荒僻的院落,此刻却已焕然一新。
院墙重新粉刷,地面铺上了青砖,几间厢房也被修葺得窗明几净。正中的一间堂屋,更是挂上了崭新的匾额——“格致院”。
吕颐浩立于院中,看着匠役们将最后几件器具搬入各个工坊,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这几日,他几乎是寝食难安,一面要从各监、行、坊中遴选真正的能工巧匠,一面又要督促工部尽快将格致院的框架搭建起来。好在官家鼎力支持,钱粮、物料、人手,都是优先供给,各部司亦不敢再如以往那般阳奉阴违。
“吕尚书,铁师傅、楚师傅、沈师傅皆已到了,正在偏厅等候。”一名工部胥吏快步走来禀报道。
“好,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铁牛、楚材、沈括三人便跟着胥吏走了进来。与几日前相比,三人皆换上了干净的衣衫,精神面貌也大不相同。尤其是那楚材和沈括,眼中都闪烁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期待。
“三位师傅,格致院初立,诸事繁杂,这几日可还习惯?”吕颐浩笑着问道,语气温和。
铁牛瓮声瓮气地道:“回吕尚书,甚好!小人这辈子,也未曾住过这般敞亮的屋舍,用过这般齐全的家什!”
楚材也连连点头:“尚书费心了。小人昨日试着绘了几张新式管状火器的机括图样,竟无人再斥小人痴心妄想,此等畅快,实难言表!”
沈括则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拱手道:“吕尚书,官家所言能观远物的透光镜,小人已有些粗浅的构想,只是这琉璃原料……”
“沈师傅且放宽心。”吕颐浩摆摆手,“官家有旨,格致院所需一切物料,皆由内帑和户部优先拨付。你只管放手去做,莫要因耗费而束手束脚。”
“若果真如此,小人……小人必不负官家厚望!”沈括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微红。
吕颐浩看着三人,心中亦是感慨。他原以为这些匠人不过是些埋头苦干的手艺人,却不曾想,他们胸中亦有如此强烈的创造之念与被赏识的渴望。官家此举,真乃圣明!
“今日请三位师傅来,是想与诸位计议一番格致院接下来的章程。”吕颐浩清了清嗓子,神色郑重起来,“官家对格致院寄予厚望,尤其是火药增威、新式管状火器、军用透光镜这三事,乃是重中之重,关乎我大宋军威国运。”
他看向铁牛:“铁师傅,这新式管状火器的铳管,乃至将来火炮的炮管,官家之意,是要造出一种能承受更猛烈火药,威力远胜寻常的管壁。你精通铸造,此事怕是要以你为主导。”
铁牛面色凝重,沉声道:“尚书,小人仔细思量过。这铳管炮管,要承受火药迅猛炸开的巨力,对材质与铸造之法,要求极高。寻常青铜韧性不足,易于炸膛。小人愚见,或许当尝试往铜中加入锡、铅,或是铁中掺碳,甚至寻觅他种金属相合,以增其坚韧与耐炸之性。”
“善!”吕颐浩击掌道,“铁师傅所言,正合官家之意!格致院定当全力支持你试制各种坚铁韧铜!”
他又转向楚材:“楚材,你精通机关消息,这新式火器的点火之法、快速装填之策,便由你来专攻。官家还提及,能否设法让此火器如神臂弩一般,一次装填后可快速击发数次?若能功成,则我大宋步卒对敌,战力必将倍增!”
楚材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尚书,小人曾见一种西域传入的转轮灯,其机巧或可借鉴。小人斗胆设想,或可制出一种转轮式的弹巢,亦或是多管束集之法。只是……此等机件,对加工之精细,要求甚高,寻常工匠之手,怕是难以胜任。”
“此事无妨。”吕颐浩道,“本官会为你寻访京中最好的机巧匠人,入格致院协助你攻关。若能制出此等利器,于军阵之中,便是以一当十的杀伐利器!”
最后,他看向沈括,语气更添了几分期许:“沈师傅,你的透光镜,官家最为看重。若能造出千里镜,则我大宋斥候便能远观敌阵虚实,炮手能校准弹道落点,水师能先察敌舰踪迹,于军争之利,不言而喻。官家还说,若能制出另一种能察万物毫末的奇镜,已赐名‘鉴微镜’,用以检视军中药材真伪、伤口疾疫,亦能少折我大宋兵士性命,此亦是大功德。”
“千里镜?鉴微镜?”沈括喃喃自语,双目之中充满了神往之色。“若能制此二物,助我大宋将士杀敌护国,小人纵万死亦不辞!”
“正是。”吕颐浩郑重道,“此事关乎军国之利,还望沈师傅不吝心力,早日功成。”
沈括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尚书放心,小人便是殚精竭虑,也要将这两样军国利器给琢磨出来!”
正说话间,忽有内侍匆匆赶来,声音略带急促。
“吕尚书,官家有口谕,宣您与格致院几位主要匠师,即刻入宫觐见!”
吕颐浩心中一凛,连忙道:“臣领旨!”
他转向铁牛三人,神色肃然:“官家要见你们,速速随我入宫。”
三人闻言,皆是又惊又喜,夹杂着几分忐忑与紧张。他们这等微末匠人,竟能屡获天颜,亲聆圣训?
不多时,吕颐浩便带着铁牛、楚材、沈括来到紫宸殿偏殿。
赵桓早已等候在此,见他们进来,便放下手中的一卷书册。
“臣吕颐浩,携匠师铁牛、楚材、沈括,参见官家!”
“平身。”赵桓目光温和地扫过三人,微微点头,“三位师傅的技艺与赤诚,吕卿已向朕详奏。朕今日召你们来,便是想亲耳听听,你们对格致院要攻关的几样军国利器,有何具体的想法,又需要朝廷如何相助。”
铁牛首先上前,将自己关于合金铸造坚韧炮管、铳管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难处,一一禀明。
赵桓听得连连点头,神色专注:“好!铁师傅所言甚是!朕不仅要你铸出坚固的炮管铳管,还要你设法让其内壁光滑,以便弹丸能射得更远更准。此事若成,朕必不吝重赏!”
他又看向楚材,带着几分期许:“你的连弩图纸,朕已细看过,构思颇为精巧。若能将此巧思用于新式火器之上,使其能快速装填,甚至如朕所期盼那般,可以多次击发,则我大宋军士在战场上便能占尽先机,以寡敌众矣。”
楚材激动得面色微红,拱手道:“官家圣明!小人愚钝,但日夜思之,以为若以水力驱动精密机床,或许能解火器机件加工精细之难,从而保障此等快速击发火器的稳妥可靠!”
“水力驱动机床?”赵桓眼神一亮,追问道,“此法可行性如何?详述之!”
“回官家!”楚材精神一振,“小人曾见汴河边上的水磨,其力甚巨,能推石磨日夜不休。若能将此水力巧妙转化,制成联动之机,带动刀具、钻头精准运作,则军械制造之品质与速度,必能大为改观!”
“善!大善!”赵桓抚掌赞道,“好一个楚材!有此奇思,何愁利器不成!此事,朕准了!格致院所需工匠、场地、钱粮,朕全力支持!吕卿,你务必督办此事,务求将此水力机床早日研制出来,先用于军工作坊!”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沈括身上,透着一股深切的期望。
“沈括,你的透光镜,朕最为期待。”赵桓从御案上拿起一片晶莹剔透的小琉璃片,正是当日吕颐浩从沈括处取来的那片。
“此物虽小,却能窥见毫末。若能将其放大百倍千倍,制成千里镜,则我军便能先查敌情,洞悉敌军虚实,制敌于先机,其利大焉!若能制出另一种奇镜,能察万物毫末之微,比此透光镜更精妙百倍,朕已为其取名‘鉴微镜’。此镜一出,则可探究万物细微,于格物、医药、军需皆有大用!此二者,皆是开天辟地之神物,于军国之用,不可估量!”
沈括听得热血沸腾,几乎要叩拜下去:“官家高瞻远瞩!小人已有些眉目。只是这琉璃原料的纯净,以及打磨的精细,乃是关键中的关键。若能寻到更为纯净的石英砂,或是掌握更好的提纯之法,千里镜与鉴微镜必能早日制成,供我大宋军前效力!”
赵桓沉吟片刻,道:“朕闻西域有大食商人贩运一种名为‘水晶石’的矿物,其纯净远胜寻常石英。朕已命市舶司留意,不惜重金购入。此外,宫中亦藏有一些前朝异域所贡之奇石美玉,或可供你参详其质地。”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打磨,朕听闻泉州有巧匠,能将贝壳磨制成薄如蝉翼、光洁如镜的饰品,其技艺精湛。朕可下旨,召他们入京,专为军用透镜效力。吕卿,此事你记下,着人去办。”
“臣遵旨!”吕颐浩立刻应下。
“官家圣明!有此支持,小人……小人何愁不成!”沈括大喜过望,声音都带上了哽咽。
赵桓看着眼前这三位神情激动的匠人,心中豪情万丈,一股强烈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三位师傅,格致院乃我大宋强军之基石,亦是开万世太平之先声。朕将此重任托付于你们,望诸位不负朕望,不负军国!但凡有所需,皆可上禀吕卿,由他转奏于朕。朕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尽快拿出能用于军阵,震慑敌胆的实物!”
“臣等(小人)定不辱使命!愿为官家,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偏殿之内。
赵桓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吕颐浩道:“吕卿,格致院的日常事务,便由你全权总揽。朕再给你一道密旨,凡格致院所需,任何衙门不得推诿,若有延误军国大事者,朕许你便宜行事!”
吕颐浩心中一凛,叩首道:“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所托!”
赵桓挥了挥手:“都退下罢。朕,静候佳音。”
待众人退下,赵桓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晴朗的天空。格致院这枚关键的棋子已经落下,他仿佛已经能看到,未来大宋的军阵之中,将出现何等令人畏惧的景象。
突然,他想起一事,转身对候在一旁的张望道:“张望,传朕旨意,去岁江南进贡的那几箱品相最好的琉璃器皿,还有库中那些大块的水晶、玛瑙原石,一并送到格致院去,交给沈括,供其研制军用透镜。”
“是,官家。”
“另外,”赵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去将作监问问,他们那里,有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烧制瓷器,尤其是那种极坚硬、耐高温的瓷器的老师傅?”
张望心中一动,官家这是又想到了什么军国利器?连忙应下:“奴婢即刻去办。”
赵桓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远方。琉璃千里镜、新式管状火器……这些都还只是开始。大宋的军力要复兴,要超越前代,便需要更多、更强的“格物利器”来支撑!
那坚硬耐火的瓷器,若能用于制造更安全、更稳定的火药筒,或是某些特殊军械的绝缘部件,甚至于……更轻便坚固的火箭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