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铃声响起,吴欢接通后,耳边传来何凯伦甜腻的声音:\"老公,娘子想你啦。\"
这声俏皮的呼唤,仿佛一缕阳光穿透阴霾,让吴欢紧绷的神情瞬间舒展。他看了眼时间,已是深夜十一点:\"怎么还没睡?\"
\"睡不着啊。\"何凯伦的声音带着撒娇的意味,\"听不到你的声音,心里像有虫子在爬。\"
不愧是文艺处长,何凯伦的情话总是恰到好处,既不过分肉麻,又能撩动心弦。两人煲了半小时电话粥,直到手机发烫才依依不舍地挂断。
翌日上午,纪委书记郑升抱着一摞文件走进吴欢办公室。
\"这些规章制度我需要仔细研读。\"吴欢放下手中的笔,\"现在有空吗?陪我出去走走?\"
\"吴书记想去哪里?\"
\"先去工业集聚区,再去利民村。\"
红星工业集聚区位于红星村,是石楼镇唯一的工业园区。三十多家企业在此落户,以制鞋、制衣、玩具、陶瓷、电镀、五金等行业为主。
一下车,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吴欢皱起眉头,沿着厂区巡视。黑色的污水在沟渠中流淌,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更令人震惊的是,污水已经侵蚀了周边两百多亩农田,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积满污水,寸草不生。
吴欢顺着污水流向,发现这些黑水最终汇入一条小河。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河水漆黑如墨,散发着阵阵恶臭。
回到车上,吴欢沉默良久。郑升能感受到书记内心的沉重。
\"这样的环境,老百姓能答应吗?\"吴欢的声音带着穿透力。
郑升叹了口气:\"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但工业区的厂房都是正泰集团的产业,每平米租金15元。王波兄弟在本地势力庞大,村民敢怒不敢言。\"
\"王波?就是那个正泰集团的老板?\"
\"对,王波和王海两兄弟。王海经营石楼大酒店和煤矿,王波则掌控着工业区。\"郑升解释道,\"当初王波在红星村买下三百亩地建工业区,村民还看不明白。等企业陆续入驻,一切都晚了。\"
\"为什么说晚了?\"
\"厂房建好了,村民没有理由赶走企业。王波对付闹事者手段狠辣,先是武力威胁,打手上门;打不服就用钱收买。几年下来,再没人敢反抗。\"郑升顿了顿,\"虽然农田荒废了,但村民都在厂里打工,加上王波逢年过节发米发油,大家也就认了。\"
吴欢若有所思:\"红星村有多少人?\"
\"三千多口。\"
这一刻,吴欢深刻体会到,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和实地考察的差距。基层问题的复杂性,远超他的想象。
\"黄应良的家具厂为什么选在利民村,而不是红星村?\"吴欢突然问道。
郑升沉吟道:\"我听说王波曾想让黄应良搬进工业区,但黄应良嫌租金太高拒绝了。没过多久,他的家具厂就发生了火灾。\"
吴欢心头一震,所有线索在这一刻串联起来:王波派人潜入家俱厂,制造了那场\"意外\"火灾。
但证据呢?没有确凿证据,一切都只是推测。
来到利民村,村支书王忠热情接待了他们。与红星村相比,这里的村民明显贫困许多。
提起黄应良,王忠叹息道:\"好好一个家就这么散了。他老婆扔下两个孩子去南方打工,家俱厂欠下三百多万贷款,这辈子怕是还不清了。\"
吴欢起身道:\"带我去看看黄家老人吧。\"
在王忠带领下,他们见到了黄应良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老人带着十一岁的孙子和九岁的孙女,生活十分艰难。
见到镇党委书记,黄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吴书记,您要为我们做主啊!家俱厂肯定是被人放火烧的!深更半夜的,怎么可能会自己起火?我家应良到死都不相信啊!\"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自己下跪,吴欢的眼眶瞬间红了。他连忙扶起老人:\"老伯,您别这样。您一哭,我这心里也难受。\"
吴欢从口袋里掏出两千块钱塞到老人手中:\"这点钱给孩子上学用。我会安排民政办、妇联和教办来帮助你们。\"
回程的路上,吴欢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企业利益的盘根错节、百姓生活的艰难,这一切都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他知道,自己面临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关乎民生、关乎正义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