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一支由七名大学生组成的登山队抵达台湾台中市北屯区大坑风景区。队长陈宇轩举着Gopro摄像机,边走边对着镜头说:“我们今天要挑战风动石步道,听说这里有个百年历史的山神祠……”话音未落,队伍末尾的林小薇突然踉跄着后退两步:“刚才好像有人碰了我肩膀!”
队员们回头望去,身后只有斑驳的树影。但当他们抵达山顶休息时,陈宇轩回放录像却发现异常:在林小薇惊呼的瞬间,她身后三米处闪过一个模糊的红色身影。那身影穿着老式童装,头发垂落遮住脸庞,双手下垂呈诡异的僵直状。
当晚回到民宿,队员们反复查看录像。计算机系的周浩用专业软件增强画面,竟发现红衣女孩的脖子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嘴角上扬形成夸张的弧度。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镜头扫过队伍其他成员时,每个人的瞳孔中都隐约倒映出相同的红色身影。
次日清晨,队员们带着疑问前往步道深处的山神祠。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祠早已破败,门框上褪色的符咒在风中沙沙作响。当林小薇伸手触碰供桌时,石制香炉突然自行倾倒,香灰在地面勾勒出类似“勿近”的古字。
“快看!”摄影系的苏晴指向祠内墙壁。泛黄的墙皮剥落处,露出一幅暗红色壁画:十几个村民模样的人围成圆圈,中央跪着一个被捆绑的红衣女孩。壁画下方刻着模糊的碑文,经历史系学生吴彦霖辨认,大意是“丁酉年大旱,祭童女以祈甘霖”。
返程途中,队伍开始出现怪事。周浩的无人机突然失控坠崖,机身摄像头拍到一个红衣身影在密林中穿梭;吴彦霖的指南针逆时针疯狂旋转,最终指针直指天空。最诡异的是林小薇,她在晚餐时突然用沙哑的声音说:“她在等我……”
回到台北后,队员们将录像上传至灵异论坛,立即引发热议。有网友指出,红衣女孩的着装与1998年轰动台湾的“红衣小女孩”事件高度相似。当年一段家庭录像中,同样有个红衣女孩尾随郊游队伍,随后该家族成员相继遭遇意外,其中一人的面部甚至在录像中呈现出獠牙状。
恐慌开始蔓延。林小薇频繁做噩梦,梦中红衣女孩反复哼唱闽南语童谣:“天乌乌,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苏晴在冲洗胶卷时发现,所有照片的边缘都有暗红色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更离奇的是,陈宇轩的Gopro存储卡突然损坏,但云端备份的录像却显示,红衣女孩在某个镜头中直接望向镜头,嘴角的弧度明显扩大。
为解开谜团,队员们求助民俗学教授张世杰。老人看完录像后脸色凝重:“这是典型的‘祭童女’怨灵。明清时期台湾常有干旱,村民会挑选八字属阴的女孩献祭,认为她们的魂魄能镇守水源。”他展示了一本古籍,其中记载着“红衣锁魂,血祭镇邪”的巫术。
张教授带众人来到台中市立图书馆,查阅1900年前后的地方志。在1897年的灾害记录中,他们发现惊人的巧合:当年大坑地区确实发生大旱,有一名七岁女孩被献祭于山神祠。女孩的生辰八字与林小薇完全相同,且她的名字——“阿红”,正是林小薇已故外婆的闺名。
林小薇开始出现“人格分裂”症状。有时她会用稚嫩的声音说:“姐姐,陪我玩”,有时又以苍老的语调重复:“三秒,再坚持三秒”。队员们想起之前玩过的“死亡三秒”游戏,惊恐地发现两者的时间暗示惊人相似。
在张教授的建议下,队员们带着祭品重返山神祠。当林小薇将写有生辰八字的黄纸投入火盆时,祠内突然刮起狂风,壁画上的红衣女孩仿佛在扭曲蠕动。陈宇轩的Gopro自动开启,镜头中,林小薇的身影逐渐与壁画中的女孩重叠。
“快跑!”张教授大喊。队员们跌跌撞撞逃下山时,身后传来巨石滚落的轰鸣。回头望去,山神祠已被山体滑坡掩埋,而林小薇却完好无损地站在他们身后,眼神恢复了清澈:“我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一周后,队员们收到张教授的邮件。邮件附件是修复后的1998年“红衣小女孩”录像,画面中,那个诡异的红衣女孩在队伍经过后,缓缓转身面向镜头,露出与林小薇外婆年轻时一模一样的面容。
如今,大坑风景区的步道入口立起了新的警示牌:“风动石区域地质不稳定,游客请勿擅自进入”。而那支登山队的成员,至今仍会在每年中元节收到匿名包裹,里面装着褪色的红色童装碎布,以及一张泛黄的字条:“谢谢你们,让我回家。”
这个故事背后,是台湾民间信仰与现代科学的碰撞,更是对生命敬畏的深刻反思。正如张教授在论文中所写:“当我们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我们。而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苦难,终将以某种形式重返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