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初听觉得惊讶,随后又想到了科协那几个关于方氏集团的项目,心里也隐隐有了答案。
从时间上看,那些项目很有可能就是胡大同经手的。
通过扶持方氏集团,胡大同成功搭上王永胜的线,说上去也是合情合理。
有王永胜帮忙走关系,在这一次学习班开个后门还不容易。哪怕党校不愿意坏规矩,那也没办法。只是胡大同这一转手,就等于把自己扇到坑里面了。
党校惹不起你,还惹不起你手下人?
这个胡大同做事,相当的阴险。
李默以茶代酒,敬了郭佳琦一杯:“工作时间不便饮酒,有空我好好请你。郭哥,你觉得我这一次想要在党校有所斩获,有没有这个机会?”
郭佳琦沉吟片刻,然后如实说道:“机会不是很大,实话跟你说,党校的一把手也就是我们部长,跟王市长之间的关系不大对付。你顶着胡大同的机会,估计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
李默身在体制内,自然也明白一把手和二把手是有着天然矛盾的。当然也有琴瑟和鸣的,那必须一强一弱才能够合拍。
恰巧庆州市一把手刘华方和二把手马题名,都是强势之人。组织部部长自然是一把手刘华方的人,王永胜肯定是二把手马题名的人。
各为其主之下,在很多事情上相互给个面子也很正常,但是内里的你来我往,就不用多说了。
李默无形之中,就陷入了这个新的旋涡之中。他是顶着胡大同的关系来党校的,在组织部这边看来,自己就是王永胜的人。
而事实是,李默至少从目前来看,没有得到王永胜的关照。所以这么一来,李默很有可能会落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也别多想了,既然来上课了,那就好好上课。等你回去的时候,我再想办法帮帮忙,尽量让你不会太过尴尬。”
郭佳琦说了一句宽慰的话,李默也只能顺势低头,表达了一番感谢。
两人后面就没有再说工作的事情,李默旁敲侧击了解了一些关于市里面的事情。
两人原本就是同学,甚至从成绩上来说,李默的成绩还是优于郭佳琦的。可是人生际遇就是如此,此一时彼一时也。
用完午餐之后,李默一个人回到了宿舍。从郭佳琦那边了解情况之后,他只觉得这一趟的收获,只怕到此为止了。
不过秉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李默翻开教材,开始认真读了起来。
到了下午,李默按照要求前往课堂学习。他作为旁听,自然只能坐最后一排。工作人员应该也知道情况,看到他过来,只是点了点头:“你在最后一排,如果碰到什么情况,就去帮帮忙。”
本来是学习的,结果却又被抓了壮丁,他也只能笑笑。
好在党校的设施还算完善,也没有什么问题。下午是一名专门讲科技创新的教授,年纪在四十多岁,看起来年轻,但是讲的东西还是水准很高的。
在第二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授的ppt出现了一点问题。恰好工作人员出去接电话了,李默只能埋头上去弄。
弄了好半天,ppt重新出现在屏幕上,教授也只是挥挥手,让他退下去了,连一句感谢都没有。估摸着,也把李默当成了工作人员。
李默回到最后一排的时候,工作人员打电话回来,看到眼前场景,不由对他点了点头,脸上也多了一丝笑意。
接下来两天,李默在最后一排旁听倒是没有了问题,工作人员对他还挺友好。但是他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党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自然不会有人主动和他结交。
别看这些人对工作人员还算尊敬,不过能到这个地方学习的,哪一个不是眼高于顶。跟李默这样的“工作人员”客气一下就算不错了,学习和生活中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
再加上李默单独一个人住宿舍,就更加没有什么生活圈了。
李默也没办法,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向来就不好。
为此,在开始有些颓丧之后,他倒是比别人学得认真。党校的生活,也给李默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论和业务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星期学习结束之后,党校安排了一场研讨。在分组的时候,工作人员将李默也安排了进去。
吃完晚饭之后,李默就来到分组研讨的会议室。与课堂不一样,这里的分组讨论会议室只有十几个座位,椭圆形的桌子如同化作所有人有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李默挑了一个角落入座,他观察了一下,跟他一个会议室的,都是东山县、轩阳县的科级干部,他们都分属第四讨论组。
也不知道是故意安排,还是巧合的原因,老山县和东山县、轩阳县都是庆州市四区七县之中经济落后的县城。
这些科级干部,放在自己县城之中,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过来到主城区之后,一个个都显得卑微低调。
这也是难免的,在市里面科级跟办事员没有多大的区别。
而主持分组讨论的教授,正是李默第一堂课的老师,名叫石俊。从这个安排上,也能够感受到市委党校对这一组的不重视。
其他组都有一些党校领导参与,例如常务副校长吴雨,就去了第一组。副校长和教务长分别去了第二组和第三组。
唯独第四组,就派了一个授课教授。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市委党校的行政级别不低,但是真正有行政级别的,只有一些行政领导而已。
例如吴雨作为常务副校长高配正处级别,副校长和教务长都是副处级别,在县区里面都是副县长或者副区长一类的存在。
授课教授就不一样了,统一都是事业编。这么一对比,第四组的待遇可见一斑了。在当前经济主导的大环境下,“嫌贫爱富”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这个情况下,第四组的讨论氛围并不高,大多数人聊得都很简单,只怕把一些妙论都想着留到后面讨论环节。
李默也不好冒尖,就简单谈了谈科技工作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引导。
却没有想到,李默在说完之后,又有几个人敷衍了事。
作为主持讨论的教授石俊,在总结的时候直接发火了,毫不留情批评:“这一组的讨论,简直是不知所谓。还有刚才这位学员,你们说的话自己能听懂么?一点干货都没有,你自己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不想参加学习,还请你们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如果以这样的治学态度,我建议你们退学算了。课程上了多久了,连一个切实的观点都提不出来,还是一味地人云亦云,你们简直就是浪费学习资源。”
这位讲授的脾气相当臭,一句话批评了在场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这也令这一组的所有人,都感到了极为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