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急匆匆站起来,热情地伸出手,“我们从京州光明区过来学习,请育良书记多多指点。”
“哎哟,丁区长,你们动作挺快。”高育良笑着回应。
“我们本来以为你们得中午才到呢,没想到这么早。”丁义珍满脸堆笑说完,又介绍身旁的孙连城,“这是我们新上任的副区长兼办公室主任孙连城。”
孙连城也恭敬地递过手,和高育良握手。他比起丁义珍低调得多,年纪轻轻才三十出头,和其他领导相比显得青涩,不过干劲十足。
高育良点点头:“三十多岁的副区长,不容易。”
赵立春虽然只是省里的三把手,但他还掌管着京州市。因为省城正大力搞经济改革,光明区首当其冲,丁义珍此行就是来考察、学习以及招商引资的。光明区是京州最大的区,也是赵立春重点打造的政治成果之一。
高育良坐下后开始讲话,“昨天我们几个去绿藤看了看,发现那里的经济比京州更有活力。不过那边的长藤资本和新帅集团出了不少问题,几乎垄断了绿藤的主要产业。”
“回程路上我们就讨论了,要削弱这两个企业的垄断地位,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建工集团的情况不同,它在京州一家独大,我们需要削减它的势力范围,让别的企业也能生存下去。”
“关于长藤资本和新帅集团,我们打算用京州市府衙的名义进行股权重组,组建一个新的京海投资集团。”
“这样就能整合京州和绿藤的资源,京投集团成立后还会向其他城市扩展。”
“到时候光明区的企业也可以到京州发展,京投的资金也会流向京州,实现两地共同发展。”
丁义珍和孙连城听得认真,但没插嘴。毕竟级别摆在那里,高育良比他们高一级,而且他们是来寻求支持的。具体怎么支持,还得看京州方面的决定。
高育良正说着,丁义珍张着嘴,愣在那里。
孙连城却皱眉沉思:“嗯,我想问问,咱们京投集团合并这事,得花多久?”
高育良脸色严肃起来:“两大企业股权整合这事,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就说绿藤的长藤资本吧,它在当地投资了不少行业呢。”
“咱京州市的意思是,先把不太重要的产业卖出去。”
“我们可以把资产卖给外面的投资人,减少长藤资本的业务范围,提高效率。”
“大家也知道,那场大火给绿藤带来了多大的打击。”
“好多外地企业甚至外国资金,都对绿藤敬而远之……”
“眼看年底就到了,年后至少半年还得用来恢复城市形象。”
“我觉得最少要一年才能完成业务简化。”
听到这话,丁义珍和孙连城有些坐不住了。
这次来考察,他们是想让京海出钱支持光明区经济发展。虽然京海刚结束扫黑行动,但这不代表这里穷,更不代表京海没钱。
再说,京海和绿藤以前都是地级市。
结果绿藤自己不争气,降级成了县区级,并入京海。
这样一来,绿藤的经济受到压制,政策也缩紧,等于把绿藤的钱都往京海口袋里送。
怎么看,现在的京海都是块肥肉。
汉东其他市都清楚这一点,尤其是主管全省经济的第三把手赵立春,他心里明镜似的。
所以他才派了光明区的两位领导过来。
结果高育良说这番话时,表面看挺真诚,实际上却是在抱怨,让人哭笑不得。
“育良书记,这……”
丁义珍不敢直接反驳,但又得说点什么,一脸为难。
“一年时间确实太久了。”
“立春书记昨天在京州会议上下了死命令。”
“明年一开年,光明区就得开始大规模建设,好好干一场……”
“要是等一年后京海的钱才到位,我们可真的要挨饿了。”
高育良笑着听完他们的牢骚,两手一摊。
“京海的情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两市六区十二县,上下都需要整顿。”
“这几个月,光是行政人员安排,才刚刚理清头绪。”
“财政账目,到现在还没完全梳理好……”
“只要发现漏税的企业,我们就查一个罚一个,就连一个小饺子馆的问题,我们还专门开会处理。”
“是真的没钱,否则怎么会穷成这样?”
在场的人都擅长推诿扯皮,诉苦更是轻车熟路。
“育良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
孙连城年轻,没听出话里的深意。
高育良正色道,他特别想有所作为,说道:“光明区跟京海可以签个投资意向书。”
“意向书上写个大概的投资总额……”
“之后分批投钱,比如京海投资集团打算给光明区投五六十亿。”
“两年之内,第一次投多少,总共投几次……咱们按大致时间表,一步步来。”
“这既能缓解京海的财政压力,也能让光明区新年一开始就忙起来。”
说实话,这确实是个踏实干事的想法。
不过高育良却笑了,盯着孙连城看了半天,对丁义珍说:“丁区长,你们孙主任脑子转得挺快呀。”
不再叫副区长了,直接称孙主任。
“育良书记,要是空着手回去,真不好交代。”
丁义珍笑着解释:“我们也无奈,这是立春书记定的任务。”
丁义珍这人可精明。
他知道高育良能走到今天,全是赵立春提携的。
所以不提具体投资方案,也不谈财政难处。
他直接搬出赵立春施压,说要是不给钱,就只好回去告状。
“这样吧……”
高育良也不是省油的灯,哪会这么容易被拿捏?
他看看时间说:“今晚我给你们介绍赵瑞龙赵公子。”
“山水集团现在是京海最大的民企,财力雄厚。”
“他们已经拿下几个大项目了……”
“既然立春书记有这意思,那让山水集团先出钱。”
“去光明区年前买两块地,年后就开工。”
“这样立春书记也不会责怪你们了。”
丁义珍哑口无言。
本来想用赵立春施压,结果高育良直接搬出赵瑞龙化解僵局。
“这……”
丁义珍自然不乐意:“育良书记,赵公子我们虽没见过,让他出钱不太妥吧。”
“有什么不妥?”
高育良笑得贼兮兮的:“京州要发展,经济要提升。”
“引进资金振兴光明区才是当务之急。”
“山水集团现在有能力,几十亿可能拿不出……”
“但几千万、几亿,赵公子肯定能拿得出。”
“建个楼盘从规划到完工至少两三年吧?”
“再说,山水集团总部就在京州……”
“让赵公子先在本地投资,等京海缓过来也好。”
丁义珍再无话说。
他跟孙连城对视一眼,只能认命。
作为一地之主,领导的政绩往往得看地方经济。京海发展得越好,高育良的成绩就越亮眼。但他不能只顾着赵立春,还得为吕州的李达康想想。如果京海一直在给省城供血,那吕州不就能有更大的发展了吗?
过了很多年,李达康一路高升,而高育良要么被调到其他岗位,要么被派到没太多权力的单位,基本算是到了尽头。他知道这一点。
赵瑞龙年轻气盛,在京海很是张扬,高育良心里并不喜欢这种态度。开完两个小时的会,眼看快到中午,高育良提议大家中午在单位食堂随便吃点,晚上去京州大酒店谈正事。
大家都同意了,只有高育良自己留在办公室。他拿出手机给赵瑞龙打了电话。
“喂,育良书记,有什么吩咐?”赵瑞龙声音迷迷糊糊的。
“瑞龙,你晚上有安排吗?”
“嗯,晚上有点事,有几个香港商人刚到京海,我要去接待。”
“接待的事先搁一下,”高育良直接说,“丁义珍要来,我打算晚上请他在京海大酒店吃饭,主要聊去光明区投资的事。”
“能不能先把港商的事办了?”赵瑞龙不情愿地嘟囔着。
“你的事可以往后推,先办这个重要的。”高育良语气坚定。
赵瑞龙有点不高兴,“育良书记,咱们得讲究个先后顺序吧?这些香港商人都是大人物,我还想让他们给山水集团投资呢。”
“你们集团接的项目是不是太多了?要是这样的话,京海可能得重新评估你们的资格了。”
赵瑞龙赶紧解释,“哎呀,育良书记,咱们怎么说到这份儿上了?”
虽然赵瑞龙是太子爷,但面对高育良还是有所收敛。项目关系到山水集团的未来和赵瑞龙自己的前途,他不敢掉以轻心。
“行,我晚上安排一下。”
“还有一件事,”高育良继续说道,“今晚我会带祁同伟一起去,你小子要抓住机会。立春书记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做。跟祁同伟处好关系,你们年纪差不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拘束。”
赵瑞龙听得一脸困惑。按理说,祁同伟现在可是个很红的警察。
赵瑞龙心里直犯嘀咕,不明白为什么连高育良这样的大人物都这么关注这件事。不过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