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深知那名逃脱的“铁血锄奸团”成员定会引来国民党的疯狂反扑,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做好应对准备。他迅速与参与突袭行动的正义之士们商议对策,同时将情况告知党组织在江城的联络点,希望能得到支援。
党组织联络点负责人得知消息后,严肃地对陈默说:“陈默同志,这次行动虽然打击了‘铁血锄奸团’,但也彻底暴露了你在江城的活动。国民党肯定会全城搜捕,你现在处境极其危险。组织建议你暂时撤离江城,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陈默心中十分纠结,他明白撤离江城意味着之前在江城的潜伏工作前功尽弃,而且党组织目前急需关于国民党军事补给的情报。“负责人,我理解组织的担忧,但江城的情报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一走,就很难再有人能打入国民党军事补给体系。我想留下来继续完成任务。”
负责人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陈默同志,你的坚持和责任感值得敬佩,但我们不能拿你的生命冒险。目前形势危急,先确保安全才是首要任务。”
陈默坚定地说:“负责人,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有办法应对国民党的搜捕,同时继续获取情报。我保证会小心行事,不会让组织失望。”
负责人看着陈默坚毅的眼神,最终点头同意:“好吧,陈默同志。组织相信你的能力,但你一定要万分小心。有任何危险,立刻撤离。”
陈默开始迅速行动。他利用自己在江城结识的人脉,在城中一处隐蔽的地方找到了一个临时藏身之所。这个地方是一位曾经受过他帮助的老工匠的家,老工匠为人忠厚老实,对陈默的行为十分钦佩,愿意为他提供庇护。
与此同时,国民党果然展开了全城搜捕。大街小巷布满了军警,对每一个可疑人员都进行严格盘查。陈默从藏身处观察着外面的动静,通过偶尔路过的行人头顶的词条,了解搜捕的进展情况。
“听说上头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抓住袭击‘铁血锄奸团’的人,否则整个江城都要遭殃。”一个路人头顶闪过这样的词条,让陈默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为了继续获取国民党军事补给的情报,陈默决定冒险与张峰取得联系。他通过一个可靠的中间人给张峰传信,约他在一个秘密地点见面。
张峰收到信后,心中十分犹豫。一方面,他对陈默的行为感到惊讶和佩服;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与陈默见面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出于对陈默能力的认可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张峰最终还是决定赴约。
在秘密见面地点,陈默见到了张峰。“张长官,此次约您前来,实在是事出有因。我知道现在形势对我不利,但我对军粮采购一事仍有诚意,而且我有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
张峰警惕地看着陈默,说道:“周老板,你这次可惹了大麻烦。现在全城都在搜捕你,我与你见面,也是冒着很大风险。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陈默压低声音说:“张长官,我了解到‘铁血锄奸团’平日里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此次事件后,江城百姓对他们更是深恶痛绝。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责任推到其他对国民党心怀不满的势力身上,转移国民党的注意力。同时,我也会暂时低调行事,不再轻易暴露自己。”
张峰沉思片刻,觉得陈默的办法有一定可行性。“周老板,你这个办法虽然冒险,但也不失为一个出路。不过,你必须保证不再给我惹麻烦。”
陈默连忙点头:“张长官放心,我一定会小心谨慎。只要能参与军粮采购,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与张峰达成共识后,陈默开始实施计划。他通过一些在江城有影响力的商人,在民间散布消息,暗示此次对“铁血锄奸团”的袭击是另一股与国民党有矛盾的地方势力所为。同时,他自己则隐藏在老工匠家中,等待搜捕的风头过去。
在这段时间里,陈默并没有闲着。他利用老工匠家的地下室,建立了一个简易的情报分析点。他将之前收集到的关于江城国民党军事补给的零散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关键线索。
经过几天的努力,陈默发现国民党在江城的军事补给存在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近期战事紧张,军粮储备逐渐不足,但负责采购的官员却为了中饱私囊,故意拖延采购进度,导致前线士兵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
陈默深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必须尽快传递给党组织。然而,此时江城的情报传递渠道依旧危险重重,国民党对各类信息传递的监控更加严密。
陈默决定采用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传递情报。他将情报写在一张极薄的纸条上,然后把纸条塞进一支特制的钢笔笔管中。接着,他联系上了一位经常往返于江城和党组织控制区域的货郎。这位货郎是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之前曾多次成功传递情报。
陈默将钢笔交给货郎,叮嘱道:“这钢笔里有重要情报,务必安全送到党组织手中。”
货郎点头道:“周老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货郎离开后,陈默心中仍忐忑不安。他知道,此次情报传递一旦失败,不仅自己的努力白费,还可能给党组织带来巨大损失。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搜捕行动仍在继续,但由于陈默巧妙地转移了注意力,搜捕的重点逐渐转向了其他势力。陈默暂时摆脱了直接的危险,但他清楚,自己仍处于风暴中心,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
在这艰难的处境中,陈默一方面要等待情报传递的结果,另一方面要继续想办法打入国民党军事补给体系,获取更多关键情报。而国民党在发现搜捕方向可能错误后,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陈默又将如何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应对自如,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