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志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四个人,慢悠悠地说:\"咱们兴州城里的寺庙虽然不多,但也有那么几处香火旺的。你们看啊,像城东的兴王寺、郊外的尖山寺,还有城南那座老寺庙,都是人流量大的地方。我觉得咱们可以去这些地方试试卖梳子,你们觉得这个法子行不行?\"
黄明低着头不吭声,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
高丽莹和邹小丽两个姑娘脸涨得通红,耳朵尖都红透了。她们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可又不得不承认,徐大志说的这个办法确实能把梳子卖出去。
高丽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整张脸热得像是要烧起来。她一想到要去宿舍里\"吃梳子\",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那可是实打实的木头梳子啊,硬邦邦的,怎么能往嘴里送呢?这不是要人命吗?
邹小丽心里七上八下的,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她偷偷瞄了徐大志一眼,心想:这个人该不会想出什么歪主意吧?要是他让我们做些出格的事可怎么办?
徐大志看着她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突然哈哈一笑,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其实啊,做买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理儿。我刚才说要给梳子找个新说法,就是这个意思。你们想想,客人买东西哪是真的冲着东西本身去的?他们买的是你这个人的面子,信得过你这个人,觉得你服务周到,这才心甘情愿掏腰包的。\"
徐大志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背包,脸上写满了自信。他提高嗓门对大家说:\"咱们卖书可不能光看表面啊!你们要是觉得就是在卖一本普普通通的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书是什么?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卖的是书里那些闪闪发光的道理,是那些让人感动得掉眼泪的故事,是那些读了能让浑身充满干劲的正能量!\"
他说得越来越起劲,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你们想想,当买家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让他感受到主人公在绝境中咬牙坚持的那股劲儿,要让他体会到书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叫真正的卖书!\"
徐大志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要是只会说'这本书多少钱',那是最low的销售方式。我们要给每本书都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们变得独一无二。今天我就再亲自给你们露一手,看看我是怎么把一本看似平常的书,卖出不一般的价钱的!\"
说完,徐大志站起身来就往食堂门口走。见他总算不再唠叨什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歪理,也不再提打赌的事,高丽莹和邹小丽她们几个女生互相使了个眼色,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这时黄明赶紧小跑着追上去,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一把接过徐大志手里的书包:\"二哥,这么重的包哪能让您亲自背啊!我来我来!\"
徐大志书包里装着几本书,沉甸甸的。
高丽莹和邹小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茬。
她们只好跟着徐大志往前走。原本想着徐大志从食堂出来应该会回宿舍卖书,没想到他走到半路突然拐了个弯,径直往教学楼方向去了。
这会儿虽然还没到上课时间,但很多学生都选择在教室里自习。走廊上静悄悄的,透过教室门窗能看到里面坐满了埋头学习的人。
走到一间教室门前,黄明刚想开口问徐大志要做什么,就见他毫不犹豫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个举动把黄明他们都看呆了——要知道就算是去同班同学的宿舍,黄明都要在门口纠结老半天才敢敲门。要么就是站在门口等着,直到碰巧有人出来才敢跟着进去。
可眼前这间教室里坐着几十号人呢,徐大志居然连门都不敲就直接闯进去了。
刘文清完全明白黄明为什么这么震惊,她自己倒不是觉得自卑,主要是受不了被那么多人用冷漠的眼神盯着看的感觉。每次走进人多的场合,那些扫过来的视线总让她浑身不自在。
还没等她们反应过来,徐大志就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讲台上。他先是咳嗽了两声清清嗓子,然后用特别自然的语气对教室里的人说:\"各位同学早上好啊,不好意思打扰大家几分钟时间。\"
他说着就从裤兜里摸出个红色的小本子,举起来晃了晃:\"我是经济管理系一班的徐大志,这是我的学生证,大家可以看看。\"
\"这次来呢,是因为咱们学校勤工俭学小组最近和图书公司有个合作项目,\"徐大志故意把\"咱们学校\"这几个字说得特别重,脸上还带着亲切的笑容,\"我是被安排来帮忙的,也算是给大家谋福利。\"
他这么一说,就是想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让大家觉得他不是什么外人,都是自己学校的同学,说的话自然更可信。
接着徐大志就开始热情地介绍起图书来。
他推销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不是那种硬邦邦地说\"这本书打五折特别划算\",而是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串在一起讲。
比如介绍一本讲年轻人奋斗的书时,他就动情地说:\"我挂了两门课,当时真的特别绝望,连退学的心都有了。后来偶然看到这本书,里面主人公的经历跟我特别像......\"
他说得特别投入,手还不停地比划着,好像书里那些情节就活灵活现地发生在眼前似的。
可是刚开始根本没人抬头看他。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翻书的声音,同学们都埋着头各忙各的——有在奋笔疾书写作业的,有戴着耳机背单词的,还有抓紧时间补觉的。
这也难怪,大清早跑来教室的,哪个不是想争分夺秒学习的?谁有那个闲心听人推销书本啊。
教室里一开始闹哄哄的,吵得不得了。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故意把课本翻得哗哗响,还有人装模作样地咳嗽、清嗓子,变着法子捣乱。
徐大志就像没听见似的,一点儿都不受影响,还是笑眯眯地继续讲他的书。
慢慢地,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有个一直在写作业的同学突然停下笔,抬起头听徐大志讲故事。接着第二个同学也被吸引住了,然后是第三个......就这样,不少人都放下手里的事,被徐大志说话吸引过来,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我猜有些同学可能早就看过这本书,\"徐大志看着大家说,\"但是你们知道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读同一本书,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不是书变了,是你们长大了。等你们经历的事情多了,就能从书里看出更多道理,感受到更细腻的感情......\"
他这番话既夸了这本书写得好,又变着法子夸了在座的学生。
等到徐大志快讲完的时候,有个急着复习的同学坐不住了,嚷嚷着要买三本书,催他赶紧走人。
徐大志一点儿都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把书卖给了这个\"赶他走\"的学生。
就在要离开教室的时候,徐大志突然问:\"有没有同学想勤工俭学的?我们团队在招图书推销员,以后还要做市内企业的地面宣传推广的工作。\"
这话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几个缺钱花的同学的兴趣。
徐大志马上叫来黄明和其他几个团队成员进来,让他们当场给有兴趣的同学做咨询,登记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