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
咖啡厅里,蒋芸芸开心地看着苏子文。
“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和欣欣。”苏子文笑着回答。
“得了吧,你是专门来找大姐的,我只是顺便来的。”蒋芸芸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也确实是来看看你。”
实际上,苏子文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蒋芸芸。
“对了,听说你最近天天陪欣欣上学,是想当老师吗?”苏子文好奇地问。
自从到香江并与苏子文确立关系后,蒋芸芸似乎变了个人。
过去的她总是以黑道大姐的形象示人,豪爽果断。
如今,或许受李欣欣影响,多了几分书卷气息。
“有这个打算。”
蒋芸芸听后稍作思索,说道:“独自待在家里挺无趣的。”
确实如此,苏子文虽有不少女人,但她们各自忙碌,各有事务。
大姊李欣欣是国际学校的教师;乐慧贞掌管星辰报业;何敏负责熊猫集团;秋娣则统领巨星娱乐。就连情妇Ann也经营着自己的瑜伽中心。
过去还有静香,两人闲暇时会一起逛街聊天,但如今静香亦投身工作。
龙帮因八爷崛起而动荡不安,苏子文欲向其中安插亲信,故许多权力落在静香手上,实则是代为管理。如此一来,唯有蒋芸芸无所适从。
她对报业集团毫无兴趣,既不知如何融入,更不愿沦为记者。撰写稿件、担任编辑也非她所长。
至于熊猫集团,她完全摸不着头脑,那里的业务多与电器相关,她更是束手无策。相较之下,何敏自始便参与其中,如今已驾轻就熟。
巨星娱乐同样不适合她,靳轻一直协助秋娣,她也不愿掺和。
最终,蒋芸芸决定随同大姐李欣欣,到学校做个助教。至今,她已任职半月有余。
“若我交给你一家地产公司打理,你可愿意?”苏子文目光专注地问。
……
谈及自身产业,苏子文唯独信赖自己的女人,对外人却难寄厚望。
“地产公司?”
蒋芸芸闻言,略显惊讶地望着苏子文。
“阿文,涉足地产业务可不容易,得准备一大笔资金。”
房地产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起步阶段无法靠零散积累。
“关键是,我们需要土地。港府极少放地皮,每次竞拍也只有寥寥几块,竞争异常激烈。”蒋芸芸严肃地说。她虽对地产略有了解,但信息来源仅限于报纸,且知之有限。
“资金不是问题。”苏子文笃定回应,“再说,谁说我们没地皮?”
尽管他目前资金紧张,倪家的三块地皮款项尚未结清,但这不妨碍他的计划。他打算将自己在新天地的股份抵押给汇丰银行,贷款后再转付给倪家。接着,他再以这些地皮作抵押,向银行借款用于建设写字楼、商场和住宅区。不到一年时间,便可回本盈利。
房地产行业利润丰厚,香江的顶级富豪几乎都靠地产发家。
另一边,倪永孝回到家中后,毕恭毕敬地站在倪坤面前。虽然倪坤已将家族事务交由倪永孝管理,但倪家的实际掌权者依然是倪坤。这不仅是家庭内部的规矩,在江湖中亦是如此。
四大头目之中,尽管甘地已死,韩琛接替其位,但四位仍是核心人物。除去那个被杀的甘地——活脱脱一个任人摆布的“傻白甜”,其他三人皆是老谋深算之人。
韩琛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他是贯穿整个《无间道》的灵魂人物,无论手段狠辣程度还是心思缜密,都彰显了他的非凡。
其余三位头目——文七、国华和黑佬,同样个个精明干练。
文拯这人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永远站在强势的一方。即便被重用,也只是暂时的,绝不可能成为核心。
国华此人极为奸诈,毫无忠诚可言。甘地在世时他便落井下石,如今甘地已逝,他的行为更甚。
黑佬则是最危险的一个,手段毒辣远不止于此。
这四人名义上仍属倪家,但近来行事愈发嚣张,似有脱离倪家、另立门户之意。
目前倪坤尚能压制他们,若某天倪坤不在了,局面将难以预料。
对此,倪坤心知肚明,因此才安排倪永孝提前接班,确保自己在世时能维持秩序,让倪永孝顺利掌权。
否则一旦倪坤离世,倪永孝仓促接手,这些头目定不会服从指挥。
\"苏子文那边如何?\"倪坤神情严肃地问。
此事由倪坤主导,否则倪永孝无法决定三块地皮的事宜。
\"苏子文同意了。\"倪永孝点头说:\"我们已达成初步协议,他会无偿转让倪家星辰报业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
\"无偿?\"倪坤皱眉,表情凝重,\"苏子文有何条件?\"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能得此好处,必有更大的代价在后。
\"苏子文那边提出,将以一百二十亿港币收购我们手上的三块地皮。\" 倪永孝坦诚直言,倪坤未问,他也照说不误。
即便倪坤真的没问,他还是会主动告知的。
“什么?”
倪永孝话音刚落,倪坤的声音陡然提高数倍,急切地追问:\"你答应了?\"
听闻此言,倪永孝虽不明缘由,仍点头答道:\"是的,父亲,我答应了。\"
原本还抱有期待的倪坤,在听到回答后,顿时如泄气一般颓丧下来。
明显可见,倪坤此刻的精神状态远不如前。
\"父亲...\"
倪永孝直视倪坤。
\"这三块地可是倪家祖传的根基,你怎么能卖?\" 倪坤失望地说道。
\"父亲,您也知道现在楼市形势,价格一路下滑。单这个月就跌了百分之三,我们的地皮仅此一月便亏损三亿多。若从半年前算起,总亏损已近二十亿。\" 倪永孝神情严肃。
\"你懂什么!楼市迟早会回暖的,现在下跌,不过是暂时的。\" 倪坤高声反驳。
\"父亲...\"
倪永孝严肃地看着倪坤:\"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财经新闻,许多专家都说,楼市还将持续低迷。新界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一旦全境开发,根本不会缺地,地价不可能再涨了。\"
若非如此,他又怎会轻易出售地皮?
\"这些专家尽胡说八道!他们懂什么?新界那种偏僻之地,谁会去那儿投资?\" 倪坤怒气冲冲地回应。
新界实行的是丁屋政策,这导致其难以发展。若非此政策,新界早已崛起。根据丁权规定,每名成年男丁可建占地六百五十平方米、三层以内、总高不超过八点二米的房屋,这无疑限制了区域发展。新界停滞不前,意味着香江土地资源始终受限。
相比之下,大屿山因地形复杂且交通不便,加上高昂的开发成本和生态保护需求,几乎无法发展。除了地理因素外,环境考量也使该地区不宜开发。
倪永孝起初坚持己见,但听倪坤如此分析后陷入沉思:难道自己的判断真的有误?
见状,倪坤叹息一声,说道:“事已至此,无需多言。既然承诺便不可更改。”除非苏子文无力支付款项,否则倪家无权反悔。
“苏子文具体何时付款?”倪坤急切追问,希望缩短付款周期以迫使对方违约,从而解除合约且避免交恶。
\"他说好了。\"倪永孝迟疑片刻回答,\"苏子文打算分六期支付,每半年支付二十亿港币,总共三年,总计一百二十亿港币,还会额外给予我们两亿港币作为利息。\"
\"你同意了?\"
倪坤心中愤懑,恨不得痛斥这个不负责任的侄儿。
尽管语气带着疑问,倪坤心里已笃定倪永孝应允了。他不过是想再次确认。
“嗯。”倪永孝点头回应。
得知确切答复,倪坤随即坐下,摇头轻叹。
“都怪我。”
片刻后,倪坤苦笑着自责说道:“都怪我,把你们保护得太好了。”
此刻的倪永孝尚未踏入《无间道》的复杂剧情,仍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年仅二十一岁,从未涉足家族事务。初掌大权便与苏子文交涉,难免生疏失策。
若再多些历练,倪永孝或许不会犯此错。因此倪坤深深自责。
若是他亲自参与上回与苏子文的谈判,带着倪永孝同行,结局必然不同。
倪永孝确实聪慧且手腕老练,但毕竟年轻气盛,行事冲动,经验不足,难免失误。这些是他的当下短板。
“罢了,事已至此,莫再提。”倪坤挥了挥手,此时多言无益。
换个思路,若换作倪坤自己面对苏子文,或许也会接受其条件。
首先,在倪永孝看来,地价逐年下滑,损失十几亿已成事实,及时脱手才是明智之举。
况且苏子文愿以高于市价收购三块地皮,只是付款方式稍异,分六次支付,每次二十亿。
然而,苏子文也有要求,半年利息两亿,数目可观。
即便在数十年后,这样的利息也属巨款,遑论八十年代,更是天文数字。
一百二十亿存入银行也无法半年产生两亿利息。
更何况,此举既能还苏子文人情,又能获利,何乐而不为?
倪永孝站在父亲倪坤的角度思考,其实并无过错。即便倪坤之前对未来的房价和地价充满信心,也仅是猜测,无法完全确定。若能确保上涨,他也不会邀请苏子文入局,毕竟独自开发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