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薛珅站在答辩会议室门口,指尖武夷山地摩挲着论文扉页上烫金的标题——《基于多元关系的情感计算模型》。这本应是他在博士生涯中最荣耀的时刻,但此刻,会议室内传出的争论声却让他的后背渗出一层薄汗。
“这种研究根本不该通过伦理审查!”一个沙哑的男声穿透门板,“用算法分析非传统亲密关系?这是在挑战社会底线!”
薛珅愣了愣,他早知道会有争议,但没想到学术委员会竟临时增加了五位伦理学教授,其中三位以保守着称。
手机震动。张涛的消息跳出来:【我们到清西门,保安不放行,说要有校内人员接应。】
薛珅快速回复:【找计算机系的李教授,他是我导师。】
刚按下发送,会议室门突然打开,他的导师李教授面色凝重:“薛珅,进来吧。委员会要你当面回应质疑。”
——————————————————————————————————————
答辩现场——数据与伦理的碰撞
长桌对面,十二位教授的目光像探照灯般打在他身上。最年长的伦理学教授钱教授直接甩出一份文件:“第37页的数据样本,这些‘多元关系情感参数’是从哪里采集的?”
薛珅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来自自愿参与研究的长期稳定关系群体。”
“具体是什么关系?”钱教授逼问。
会议室温度仿佛骤降。薛珅的视线落在自己论文的插图上——那幅展示四人情感交互的神经网络图,虽然隐去了真实身份,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
“是... ...”他刚要开口,会议室大门突然被推开。
“是我们的数据。”
清朗的声音划破寂静。所有人转头——张涛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姜凡和陈希。三人都穿的正装,陈希的金发甚至罕见地梳成了背头。
钱教授皱眉:“你们是?”
张涛大步走到薛珅身旁,将U盘插入投影仪:“我是张涛,康健医疗机械工程师,这两位是智境科技cEo姜凡,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陈希。”屏幕亮起,显示出一组精密的生物监测数据,“过去两年,我们自愿为薛珅的研究提供情感交互数据。”
会议室炸开了锅。
————————————————————————————————————
绝地反击——当科学遇上真心
“这不符合学术规范!”一位女教师惊呼。
姜凡突然上前一步,调出一份专利文件:“智境科技已为这类数据采集申请了伦理豁免,基于三点”:他冷静地划重点。“一、完全自愿;二、严格匿名;三、具有推动人机交互革命的科研价值。”
陈希突然轻笑一声,从琴盒里取出小提琴:“各位教授,《四重奏》——我的获奖作品,灵感正是来自我们的关系。”琴弓轻拉,一段交织着四种乐器音色的旋律流淌而出,“科学解释不了的部分,或许艺术可以?”
最年轻的一位伦理学教授突然举手:“钱老师,我记得去年您发表的《情感多样性研究》里提到... ...”
辩论持续了三小时。当薛珅最终拿到投票结果时,他的手指微微发抖——7:5,勉强通过。
—————————————————————————————————————
夜色四合——星光下的誓言
清华园的草坪上,四人并肩躺着仰望星空。陈希的酒红色领带早已扯开,张涛的西装外套垫在薛珅脑袋下。
“其实我今天准备了b计划。”姜凡突然说,“如果投票失败,智境科技会以‘科研合作’名义买下薛珅的所有研究数据。”
薛珅猛地转头:“你... ...。”
“幸好没用上,”张涛笑着握住薛珅的手。“你的学术清誉比什么都重要。”
陈希笑道:“下次谁再敢欺负我们家数据狂人,我就写首骂人的歌全球巡演!”
夜风拂过,四人的笑声惊起草丛中的萤火虫。那些光点明明灭灭,像极了薛珅论文里描绘的情感数据流——看似杂乱无章,却蕴含着宇宙间最精妙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