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双子星姜凡:
机械工程学院的新实验楼里,我正对着3d建模软件苦思冥想。机械设计课的期末项目是设计一款家用机器人,我的方案卡在外观优化环节已经三天了。
\"这里曲线太生硬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我猛地回头,姜凡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白大褂下露出理工大物理系的深蓝色t恤,手里还拿着两杯咖啡。他的黑眼圈比上周视频时更明显了,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要跟教授做粒子实验吗?\"我接过咖啡,指尖碰到他冰凉的手。
姜凡拉过一张椅子坐下:\"实验提前结束了。\"他凑近屏幕,身上带着实验室特有的金属和臭氧混合的气味,\"这里,参考斐波那契数列调整弧度会更符合人体工学。\"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几下调出了黄金分割比例参考线。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睫毛在显示屏的蓝光下投下细小的阴影,忍不住凑过去在他脸颊亲了一下。
姜凡僵住了,耳尖瞬间变红:\"张涛...这里是公共实验室。\"
\"周末了,没人。\"我笑着看他慌乱的样子,\"再说,你大老远从主校区跑来,就真的只是为了给我改设计图?\"
姜凡推了推眼镜,掩饰性地喝了一口咖啡:\"你的设计理念很好,只是执行层面需要优化。而且...\"他声音低了下去,\"两周没见了。\"
我的心软成一团。虽然同在理工大学,但不同校区的课程安排让我们经常一两周才能见一次面。姜凡在物理系的出色表现让他大二就被选为系主任的研究助理,经常泡在实验室到深夜。
\"姜学长!\"实验室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女声,\"教授找你核对数据!\"
姜凡皱了皱眉,快速在电脑上保存了修改:\"我得走了。晚上视频?\"
\"嗯。\"我点点头,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白大褂在走廊拐角划出一道弧线。
我的设计作业最终获得了课程最高分。答辩时,教授特别称赞了\"符合黄金分割的流线型设计理念\",而我心里清楚,这背后有姜凡的影子。我们就是这样,虽然专业不同,却总能奇妙地互补——他的理论严谨为我的天马行空提供框架,我的创意灵感又时常给他研究方向带来启发。
音乐才子的蜕变陈希:
上海音乐学院男生宿舍里,我的手机屏幕亮起陈希发来的视频邀请。接通后,画面里出现的却不是他熟悉的笑容,而是一张疲惫又兴奋的脸。
\"涛涛!猜猜发生了什么?\"他的声音沙哑却雀跃。
\"你熬夜了?\"我皱眉看着他凌乱的头发和发红的眼睛。
陈希挥了挥手里的乐谱:\"斯特恩教授要把我的《四重星轨》推荐给国际青年音乐家计划!但需要重新编曲,我只有三天时间...\"
镜头转向书桌,上面堆满了咖啡杯和草稿纸。我的心揪了一下——陈希在视频里总是表现得很轻松,原来背后这么拼命。
\"别太勉强自己,\"我轻声说,\"上次视频你就有点咳嗽。\"
陈希的笑容淡了些,手指无意识地拨弄着琴弦:\"其实...这首曲子是写我们四个的。每个乐章代表一个人,最后交织在一起。\"他抬头看向镜头,眼睛亮晶晶的,\"斯特恩教授说这首曲子有'深刻的思念与矛盾'...\"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陈希的音乐天赋在上海音乐学院得到充分释放,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邀约。上次见面时,他提到可能要去维也纳交换半年。
\"希希,\"我犹豫了一下,\"如果...如果有好的机会,你要抓住。我们都会支持你。\"
陈希突然把镜头拉近,整张脸填满屏幕:\"张涛,你听着。没有什么机会比你们更重要。\"他的声音罕见地严肃,\"我已经拒绝了柏林那边的邀请,因为太远了。维也纳...我还在考虑。\"
我胸口发紧。陈希的音乐才华不应该被我们的关系束缚,但我知道对他来说,这份感情同样珍贵。屏幕那端,他重新露出标志性的灿烂笑容:\"别担心!薛珅不是开发了那个时空同步App吗?就算在地球两端,我们也能'在一起'。\"
视频结束后,我收到他发来的一段音频。点开后,清澈的钢琴声流淌而出,中间穿插着吉他旋律——那是陈希用音乐在说\"我想你\"。
数据天才的隐秘守护薛珅: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里,薛珅发来一张截图,是他最新开发的\"情感网络3.0\"系统界面。复杂的算法流程图旁边,四个卡通头像用不同颜色的线相连,旁边跳动着各种参数。
「情感网络3.0更新日志:
- 新增生理周期追踪(张涛的偏头痛周期已标记)
- 优化冲突预警系统(陈希与姜凡上周辩论时长超出平均值,已触发调解方案)
- 实验性添加\"思念指数\"算法(基于聊天记录关键词分析)」
我笑着回复:「你这是要把我们的感情完全数据化啊?」
薛珅秒回:「情感虽然无法量化,但表达方式可以优化。根据数据分析,姜凡在实验压力大时情感表达减少68%,陈希在创作瓶颈期情绪波动增加120%,这些都需要系统调节。」
紧接着他又发来一条:「pS:检测到你最近三次提到\"建筑系展览\",频率异常。需要关注?」
我心里一惊。建筑系的周子谦学长确实几次\"偶遇\"我,还邀请我去看他们的毕业设计展。但我从没在群里提过这件事。
「没什么,就是路过看到海报。」我含糊地回复,随即转移话题,「你这个系统太可怕了,什么都能检测到。」
薛珅发来一个得意的表情:「情感维护需要全方位监控。另外,下周我会来理工大学参加AI研讨会,预留19:00-21:00给你。」
我正想回复,突然收到他发来的一个链接,是清华校内论坛的页面截图。标题赫然写着《多元关系在现代校园中的存在形态》,发帖人Id是\"Sx_data\"——明显是薛珅。
「你做了调查研究?!」我震惊地点开,发现是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用数据和案例分析了非传统情感关系的合理性。
薛珅回复:「知识就是力量。清华LGbtq+协会邀请我下周做分享,材料也会同步到我们App的'社会支持'模块。」
我望着屏幕,突然明白薛珅在用他的方式守护着我们这段不同寻常的感情——用数据对抗偏见,用理性为感性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