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京,大虞王宫之中,此时一名不速之客已经悄然而至。
卫姣身穿男装,贴着短须,看起来仿佛一名英武少年。
王座之上,大虞天子满脸酒气,打着哈欠懒懒道:
“卫国公子角?孤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你。
如今万寿被围,公子角不想着救援你家卫王,来玄京做什么?”
自从卫王褫夺天子节杖,又驱赶凌霄城内的王室官员,大虞王室的地盘又只剩下这区区玄京了。
不过这些时日,秦国兵锋雄劲,连番夺取卫国城邑。
连卫国第一猛将彭元亮,都被斩杀。
这让大虞天子心情不错,每日饮酒作乐,也是畅快无比。
对于眼前这公子角,天子自然语气之中满是揶揄之色。
卫姣粗着嗓子,郑重道:
“臣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振兴王室!”
大虞天子嗤笑一声,有些不屑的挠了挠耳后发髻:
“公子角,你觉得孤是三岁小儿么,如此言辞,天下谁人会信?”
天下诸侯一个个都说自己是忠臣,实际上呢?
悖逆不臣,蚕食王室封邑,让他成为吉祥物一般困守玄京。
卫姣却是微微一笑,挥挥手,便有人呈上一叠厚厚的城池图册。
“大王且看,这里有凌霄、扬武、隐城、安乐、辅城、蛰无、金杜、百里八郡之地的图册,并人丁黄册,官员名录。
若想振兴王室,必须有大量土地、人口以及兵员。
当今列国之中,拥有八郡之地者,已经算得上是中等诸侯。
而以大王的身份,只要好生经营这八郡之地,广纳天下贤才,足以逐步恢复王室荣光!”
大虞天子此时也已经听的微微动容。
但随即摇头笑道:
“之前凌霄城也曾被卫王割让给孤,但那又如何,实际上还不是被你卫国执掌,一言便可驱逐王室官员。
所谓割让八郡之地,不过就是老把戏而已。
想来公子角是希望孤出面,劝说秦公严洛从万寿退兵吧?
若是孤真这么做了,卫国得以喘息,但八郡之地,恐怕又会重归卫国疆土,这对于孤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卫姣却并不气馁,郑重道:
“大王英明,有此顾虑,臣自然明白。
但此次割让八郡之地,并非虚言。
只要大王允诺,臣会立刻向天下宣告此时,同时城内卫国官员、将士,会立刻遣返卫国。
所有兵符印信,皆归大王所有。
如今王室之中,也有诸多忠臣,大王可一一任命。
万寿城一旦解围,臣还会将公子修送至玄京为质子,如此,大王可还放心?”
大虞天子听的已经怦然心动,一旁东阳君也是心潮澎湃。
如果王室真的能彻底掌控者八郡之地,那么复兴王室,将不再是什么镜花水月的梦想。
两人对视一眼,都微微点头。
......
十一月初,李冰、西门豹紧赶慢赶,总算抵达了万寿大营之中。
随即两人便按照孙武的战略要求,开始勘探附近地形和水势。
但稍后李冰和西门豹便一起回报:
“君上,按照孙武大人的计策,的确可以引水冲城,但所需人力巨大,即便数万壮丁挖掘符合要求的水渠,恐怕也许半年左右。
而一旦入冬,再遇到冰雪天气,这个时间还会增加。”
这话让严洛和孙武都有些面面相觑。
虽说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如果能彻底攻陷万寿,倒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严洛记忆之中一些坚城,甚至能在对手围攻下坚持数年、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他还真是没想到,这万寿城如此难缠。
正在犹豫之时,突然外面有侍卫通报道:
“君上,天子遣东阳君求见!”
严洛有些惊讶,连忙带着麾下文武迎出中军大帐。
一见东阳君,严洛便热情招呼,不过后者眼神有些飘忽不定,清了清嗓子,直接在大帐之外站定,朗声道:
“天子有旨,还请秦公接旨!”
严洛微微皱眉,他虽然不知道对方此行目的,但如今这副姿态,恐怕对于秦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他对于王室的态度一向恭敬,连忙着人摆上香案,恭恭敬敬等待东阳君宣旨。
东阳君摊开一张帛书,大声道:
“大虞天子诏曰,自伐卫王命诏书以来,诸侯争先效力,卫国霸道受挫。
然今岁灾祸频频,天道无常,此乃警示世人。
天子有好生之德,不忍同室操戈,令列国既受天灾之苦,又逢人祸之厄。
如今卫国已然知错,自愿削城邑而奉王室,言辞恳切,令天子欣慰。
因此,特令秦国止息干戈,班师回朝,天子自有厚赐。
如此,诸侯化干戈为玉帛,足以告慰上苍与列祖列宗......”
孙武等人听的面面相觑,严洛原本恭敬的脸上,也浮现出一抹淡淡的怒意。
这该死的大虞天子,是将其他诸侯当成傻子不成?
身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你被卫王欺凌之时,想的是依仗诸侯共伐卫国。
如今卫国被秦国打个半死,眼看再过个半年多就能彻底攻陷万寿城,你却腆着脸站出来当什么和事佬了?
严洛保持着微微欠身的姿态,听东阳君宣读完旨意,随即缓缓站直身体,面无表情的看向有些许局促的东阳君。
王室暗弱,不是没有理由的。
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自以为在施展什么平衡之术,实际上却惹的列国鄙夷厌憎。
沉默半晌,还是孙武上前低声道:
“君上,攻陷万寿之事,本就需耗费时日。
今岁天灾,大秦虽然多有预防,但粮食收成倒底不如往年。
不如顺水推舟,先巩固如今所占城邑,明年再做打算。”
孙武还有后半截话没有说,如果现在直接拒绝天子旨意,那么秦国和严洛一直以来保持的良好口碑,将会瞬间崩解。
到时候其他诸侯,恐怕都会在某些人的挑动下,将战略目标调转到秦国身上。
毕竟秦国强势崛起有目共睹,稍微有点野心的诸侯,其实都已经将其视作大敌。
所以,不如顺水推舟、以退为进。
如此不但可以在入冬之前积蓄实力,而且还能让王室也背上一定的恶名。
而且此战之中,秦国所占据的疆域,已经彻底插入卫国腹地,只要加强防御,囤积重兵,足以压制卫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王室应该是从卫国谋取到了好处,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阻止秦国进一步的攻势。
但恰恰是这种行为,也让秦国今后称王,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毕竟你王室可以为了一己之私损害秦国的利益,那么秦国,为什么还非要做愚忠之臣呢?
而且,这天下已经有了卫王、封王,那么再多一个秦王,似乎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