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野史好像说二皇子萧炽不是萧文帝的血脉。】
【那你这野史可真够野的。】
【如果二皇子不是萧文帝的血脉,萧文帝怎么会保小不保大?】
【附议,少看点野史吧。】
元夕也没将这句话当真,懒懒地垂着眼帘,若有所思。
榴月轻步进了暖阁,禀报她探听得来的消息,“美人,二皇子的去处有结果了,陛下没有将二皇子给皇后娘娘,也没有给淑妃娘娘,而是让照雪堂伺候云宝林的紫绮、紫卉,小太监梁扁与一个奶嬷嬷四人一道去皇子所照顾二皇子。”
“皇后娘娘和淑妃娘娘当时都快争红了脸,直到陛下的决定下来,两人的火气也才跟着降下来。淑妃娘娘当时没说什么,皇后娘娘却劝了陛下良久,最终没能改变圣意。”
元夕道,“淑妃娘娘还年轻,对于子嗣一事没有那么急,毕竟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可皇后不一样,她已经二十六岁了,迫切的需要一个嫡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众人都看得明白。”
“二皇子一出生就没有了生母,是最合适的选择,王皇后不愿放过这天赐的良机,景淑妃也不是真心想养二皇子,她只是不希望王皇后养了二皇子而已,所以陛下让二皇子去皇子所,景淑妃就没再争取了,只有王皇后还在劝陛下三思后行。”
榴月点点头,“奴婢明白。”
六宫格局到如今已经逐渐清晰了。
被关禁闭的周美人、落水而亡的冯采女、难产而去的云宝林三人出局。
中宫皇后掌协理六宫之权、锦华宫淑妃娘家势力最大、安秀宫吴妃拥有皇子,三方各有所倚,剩下的嫔妃如郑充仪、孙婕妤、赵才人等人,虽然明面上还看不出来有无站队,但最后多半是会选择其中一方阵营靠拢的。
元夕心如明镜,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免不了拉帮结派。
她现在还能独善其身,可一旦等到后宫中的嫔妃多了起来,她也不可能谁都不与之相交。
元夕让人将尺玉抱来,窝在榻上撸着猫头,淡笑说道,“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何必管他人长短呢?王皇后与景淑妃要争便争去吧。”
至少从燕安元年到现在,她的处境一直都还不算差。
宁寿宫那边也鲜少寻她的麻烦了。
元夕也不知是不是萧绥做了什么。不过沈太后消停了,后宫中倒也安宁。
王皇后要时刻彰显着自己的大度温良,亦不会轻易为难嫔妃。甚至有时候去凤仪宫请安,王皇后还会按照众人的位分高低,赐下一些赏赐。
上次从凤仪宫拿的新茶,元夕都还没有喝完呢。
一晃又数日过去。
晚春拍了拍衣上的雪进屋,呼出一口白气,“美人,您让我打听的为吴妃和曲宝林接生的稳婆一事有着落了。”
元夕示意榴月给晚春端了杯热茶,“先暖暖身子再说。”
“多谢美人。”
晚春接过茶杯吹了吹,轻抿了几口,把杯子放在一边,说道,“为吴妃和曲宝林接生的稳婆,不是京都本地的人,所以奴婢阿娘打探消息费了点时间,直到现在才把消息传进宫来。”
今日是初二,宫女提前报备过后是可以探亲的。
宫门西侧的小夹道边上,隔着栅栏,探亲的婢女可以和亲人说一会儿话。
不过也只有家住在京都,与家里关系和睦的婢女才会申请探亲的机会,普通宫女入宫后,就基本上和家里断了联系了,只能等到年满二十五岁后,被放出宫去。
元夕和绝大多数宫女一样,只想在宫中积攒点嫁妆,等到二十五岁被放出宫去,再寻个家世清白的人户嫁了。
虽然在大梁王朝,女子二十五岁后不好再嫁人,但只要嫁妆足够丰厚,怎么着也能找到一两个合适的人家。
所以除了宫妃想往上升,宫女也是想往上升的。毕竟一等宫女和三等宫女的月钱可差了不少。
晚春缓了缓,继续说道,“两个接生稳婆一个姓温,一个姓贾,贾稳婆性格张扬些,喜欢炫耀,吃醉了酒提过一嘴,她的手可是为皇宫里的娘娘接生过,就连大梁的皇长子都是她亲自接生的。”
“当地县令有一房爱妾,恰好要生产了,有下人将贾稳婆的话传到了这小妾耳中,小妾就央求了县令请贾稳婆来为她接生,沾沾皇室的贵气。结果贾稳婆在给县令小妾接生的时候,出了纰漏,害得那位姨娘险些难产,县令一怒之下就杖杀了贾稳婆,命人将她丢到乱葬岗去了。”
尺玉忽地叫了一声,元夕放柔了撸猫的动作,杏眼微动,“贾稳婆刚张扬自己为宫中娘娘接生了皇长子,后脚当地县令就召她入府为府中姨娘接生,寻了个由头杖杀了她,倒是有些像杀人灭口呢。”
元夕问道,“那另外一个温姓嬷嬷呢?”
晚春吸了口气,而后才说道,“温嬷嬷误食了什么草药,哑了。”
所以元夕想从两个接生嬷嬷这里入手,探查此事的真相是行不通了。
当日忙前忙后的又都是锦华宫的宫人,但凡她向锦华宫的宫女一打听,景淑妃怕是就容不了她了。
榴月拧眉,“两个接生嬷嬷一个死了,一个哑了,这说出去没有猫腻,谁信呢?”
“不知道那温嬷嬷的哑症还能不能治好……”
晚春摇头,“怕是不能。”
“温嬷嬷哑了之后,她的儿孙也替她寻过当地有名的大夫,全都看不好这毛病,奴婢阿娘好心提起她认识一个医术高超的大夫,可以介绍给温嬷嬷看看,温嬷嬷像是自己有些不愿。”
“奴婢猜想,这哑药可能是温嬷嬷她自己服的。”
元夕轻叹,“罢了,温嬷嬷选择将自己毒哑,想必是求活命,既然如此,就别去打扰她的生活了,还她清静吧。”
吴妃与曲宝林的孩子有没有被调换,只要她心中有数即可,如今就算把此事搬到明面上来,她又不可能搬倒淑妃,到时候真就是狐狸没抓着,反惹一身骚了。
而且景淑妃完全可以将此事推到两个接生嬷嬷身上,说是她们弄混了皇子与公主,自己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