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杨厂长还是这个大领导很喜欢的下属。
因此杨厂长没过多久也被调回了轧钢厂,重新担任厂长一职。
由于李怀德离开后,没有人在明面上承受各方势力的压力,徐庶立即决定中断与轧钢厂的粮食供应合作。
毕竟,对于杨厂长这个人,徐庶实在是无法信任。
徐庶深知杨厂长擅长画饼,一旦遇到问题,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将下属推出去背黑锅。
这种事情,徐庶已经见识过太多次了。
如果真的选择与杨厂长合作,徐庶根本无法保证杨厂长在面对压力时会不会直接抛弃自己。
更让徐庶心生疑虑的是,杨厂长是否会为了自己去顶住压力呢?
从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来看,杨厂长对徐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果不其然,杨厂长也从来都没有把徐庶当自己的想法。
这刚回到轧钢厂,就立刻召开会议,对轧钢厂不少领导干部的职位做出了调整。
杨厂长直接将徐庶从后勤处调到了工会,担任排名最末尾的副主席。
要知道,徐庶早在七三年就被李怀德提拔为后勤处副处长兼采购科科长,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权副处级职位。
而如今,杨厂长的这一举动显然是要打压李怀德之前的人。
徐华也被杨厂长随随便便找了个借口就降级成了一个副组长,这让他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奈。
而徐亮更是从原本的房管科被调到了去看仓库,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和打压。
然而,幸运的是,徐庶在从李怀德那里得知他即将离开。
而杨厂长将回到轧钢厂重新担任厂长的消息后,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
于是,他果断地让徐海涛将徐海天要到公安局去,以确保徐海天的安全。
就这样,徐海天、徐华和徐飞三人成功地避开了杨厂长的清算。
杨厂长虽然对他们心存不满,但却无法对他们下手。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之前跟随李怀德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和清算。
他们或被降职,或被调岗,甚至有些人被他找到了一些把柄直接给开除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傻柱却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了特殊待遇。
杨厂长丝毫没有在意在他离开四九城期间,傻柱投靠了李怀德这件事。
现在不仅让他管理着三食堂,更是将他提拔为食堂副主任,同时专门负责给轧钢厂做招待餐。
面对这样的局面,徐庶更加坚定了自己不与杨厂长合作的决心。
他心里暗自嘀咕:“还想让傻柱给你专职做招待餐?我看没有了我,你拿什么东西去给傻柱做饭!”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轧钢厂的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之前李怀德时期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
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员工们的士气也一落千丈。
虽然如今早已不是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这十年来,国内却一直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不仅城市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就连城市周边的农村也未能幸免,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可以想象,或许只有那些位于深山老林或者偏远山区的农村,才有可能幸免于难,不被这场混乱所影响。
正因如此,当前整个龙国的粮食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而杨厂长在官复原职之后,第一把火已经放在了徐庶他们的身上。
所以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局势,解决粮食问题。
他深知,要想稳定轧钢厂的局势,当务之急是让轧钢厂尽快恢复生产,并努力使其产量早日恢复到起风之前的水平。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徐庶那边突然停止了粮食供应,而且他本人也已被调离原岗位,转至工会任职。
如此一来,采购粮食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杨厂长自己的肩上。
可问题在于,杨厂长哪有这个本事,他在这方面可没有多少经验和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在他没有离开四九城之前,他都是一门心思在车间生产上。
轧钢厂的后勤一块也都是李怀德在负责,后面李怀德又把这一块交给了徐庶。
然而现在杨厂长手底下的人,可是没有一个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以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专门去找他背后的大领导请求支援。
大领导对杨厂长的想法心知肚明,并且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领导自己也是刚刚回来组织工作,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现在全国上下的情况一目了然,大家都心知肚明。
尽管他费尽心力,凭借自己的面子,最终也仅仅为杨厂长争取到了短短三个月的粮食供应。
至于这之后的粮食问题,那就只能完全依靠杨厂长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了。
不过,这三个月的粮食对于杨厂长来说,也算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有了些许底气。
他心里琢磨着,只要能咬牙熬过这艰难的三个月。
等新提拔上来的这批人逐渐熟悉了轧钢厂的工作流程,一切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为了避免工人们因为粮食短缺而产生恐慌和不安的情绪,杨厂长决定要求食堂继续按照之前的标准来准备饭菜。
这样一来,工人们至少在表面上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不至于人心惶惶。
可这么做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足够支撑三个月的粮食,如今才过去两个月,就已经快要见底了。
而采购科的工作却依然毫无起色,两个月过去也就搞到了一两百斤的粗粮。
就这还是徐庶为了让徐华完成采购任务,让徐华交上去的。
面对这样的一幕,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毕竟,风停了,许多工厂都纷纷重新开工,对粮食的需求量自然会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轧钢厂这群刚刚上任的采购科领导们,又该如何与其他工厂竞争呢?
说实在的,他们最多也就是能从附近的农村搞到一些棒子面、玉米面之类的粗粮。
想要弄到更优质的粮食,那基本上想都不要想。
徐庶就算是为了徐华能够继续在采购科待下去,也不会让徐华拿细粮去完成任务的。
如此一来,就更别提那些专门用于制作招待餐的食材了。
除了偶尔能搞到少量猪肉之外,其他的东西根本就无法弄到。
这让傻柱感到十分棘手,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不是傻柱的厨艺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了不小的进步,就算是土豆白菜也能炒出不一样的味道,恐怕好几次的招待餐都要被搞砸了。
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轧钢厂的粮食问题,杨厂长也开始四处奔走,试图通过拉关系来解决难题。
然而,他已经离开这里十年了,这十年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都说人走茶凉,就更别说他当时还是因为犯了错误被调走的。
尽管他竭尽全力地去联系各方人士,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杨厂长在外奔波了整整一周,可收获却微乎其微。
无奈之下,杨厂长只能再次去找大领导寻求帮助。
然而,这一次大领导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给予杨厂长粮食。
毕竟,大领导所处的位置敏感,偶尔帮个小忙自然不成问题。
但若是真的偏袒某一方,那他的地位恐怕就难以稳固了。
不过,大领导还是给了杨厂长一些建议,让他回去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李怀德在位时从未出现过粮食问题,而他一上任,这个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呢?
杨厂长作为正厅级的领导,自然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
当他听到大领导的话后,回去后肯定会深思熟虑,仔细琢磨其中的关键所在。
这个关键点就是徐庶。
杨厂长记得很清楚,在五九年自然灾害刚开始的时候。
李怀德同样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并且当时也是找了不少的关系,但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然而,就在李怀德突然成功解决粮食问题后不久,他就直接火速提拔了徐庶。
并且就在杨厂长离开四九城之前,徐庶就已经被提升为副科长,李怀德还承诺科长的位置非他莫属。
不仅如此,杨厂长还暗中派人对徐庶进行了调查。
经过一番打探,所有的线索都在表示徐庶与那些粮食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尽管当时他并未将徐庶放在心上,而是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工作中。
但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切,杨厂长几乎可以断定,李怀德所获得的粮食正是由徐庶提供的。
然而,杨厂长对这一点感到十分困惑。
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徐庶会将如此巨大的功劳拱手让给李怀德呢?
毕竟,如果徐庶独占这份功劳,凭借这惊世骇俗的功绩,他现在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是个副处级干部。
而杨厂长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因此被李怀德排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