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八月,欧洲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四国联合向德国施压,试图遏制德国的军事复兴和独立倾向。
四国代表在巴黎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对策。
四国会议会议室内,四国代表围坐在一起,气氛紧张而凝重。英国首相艾登率先发言:“德国的军事复兴已经对欧洲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遏制他们的独立倾向。”
法国总统戴高乐点头附和,因为,德国的坦克师、装甲师集群和几个机械化步兵师被部署到与法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形成随时进攻法国的态势,同时,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全部升空到德国到法国的边境进行战备巡逻,全部战机携带实弹,对任何靠近德国境内的可疑飞行物进行拦截击毁。
这不!戴高乐的声音都透着焦虑,因为他不敢赌:“我们不能让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必须通过军事手段,确保德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不然,以我们四国这几年对德国做的事,他们可是憋着一股怨气!随时会爆发!向我们复仇。”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表示:“美国愿意提供军事支持,必要时对德国进行军事干预,以维护欧洲地区的稳定。”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则冷笑道:“苏联也已做好准备,必要时对德国采取行动。我们必须确保德国不会再次威胁到苏联的安全。”
1955年八月十五日,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四国联合出兵50万,威逼德国三面边境。四国的军队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部署,坦克和装甲车排列成整齐的队形,战机在天空中盘旋,随时准备发动攻击德国,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国危机。
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柏林的总理府紧急召开内阁会议。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得几乎可以听见针落下的声音。阿登纳的脸上布满了严肃,深知德国目前的处境极为不利。
“四国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阿登纳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议室。
国防部长哈根站起身,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坚定:“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已经就位,只待您的命令。”
施密特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内阁成员:“好的,哈根部长,冯.邓尼茨将军,立即执行计划。”
“是!总理阁下。”俩人转身离去,执行计划。
波罗的海,德国海军的旗舰“俾斯麦”号上,邓尼茨上将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他的声音通过旗舰的广播系统传遍整个舰队:“全体注意,波罗的海的行动即将开始,向世界展示德国的决心。”
舰队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深知这次行动的意义。他们深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对四国联合施压的有力回应。
“准备起爆!”冯.邓尼茨上将的声音再次响起。
随着冯.邓尼茨的命令,德国在波罗的海的秘密军事基地内,一颗小型原子弹被引爆。巨大的蘑菇云瞬间在波罗的海海面上升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海水被掀起数十米高的巨浪。
此时,四国联合军队的指挥官们在监视器前目睹了这一惊人的场景,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德国佬居然研发出原子弹?并且还真的引爆了原子弹!”英国将军约翰逊失声喊道,声音中透着颤抖。
看到德国有了核武器,美国派遣此次行动的将领史密斯则紧握着指挥台,立即改变对策:“我们必须立即调整战略,德国的这一举动,己经完全改变了战场的规则。”
四国联合军队的指挥部内,紧急会议再次召开。各国代表对德国的行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德国的这一行为是对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法国将军勒克莱尔愤怒地说道,“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将无法挽回局面。”
苏联将军伊万诺夫则保持冷静,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德国的原子弹虽然威力巨大,但他们的数量有限。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调整我们的军事部署。”
消息传开后,国际社会对德国的行动感到震惊。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各国代表对德国的行动进行了谴责。
“德国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制止这种危险的行径。”美国代表在会上说道。
然而,德国代表施密特在会上回应道:“德国的行动是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我们不会屈服于四国的联合施压,也不会放弃我们的主权。”
德国在波罗的海引爆原子弹后,四国联合军队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震慑。四国的军队在边境地区的推进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撤退的迹象。
德国趁机加强了国内的军事部署,同时继续与炎黄国等友好国家保持紧密合作。炎黄国迅速对德国的行动表示支持,并承诺提供进一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德国的这一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坚定决心。”周剑锋在元帅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炎黄国将全力支持德国,确保他们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