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仅是小荷和韩成感到困惑,朱标和朱棣这时也面面相觑。
被韩成的反应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虽然他们刚才叫韩成时动静不小,连床板都被掀起来了。
但韩成的反应也太过了吧?
他们的喊声真有那么可怕吗?
应该不至于吧?
不过,在知道韩成迷迷糊糊起身就往有容那儿冲,误以为她出了危险后,他们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
觉得韩成是个好人。
“你们怎么在这儿?”
韩成从外面跑回来,看到朱标和朱棣,显得很惊讶。
这两位一大早就来了?
韩成边说边赶紧爬上床,拉过被子盖住自己。
看来刚才他没注意到他们?
朱标和朱棣听后心中暗喜。
正打算解释刚到不久,韩成已经从未完全放下的床板和渐渐恢复的意识中,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刚才,是不是你们搞的鬼?”
朱标和朱棣齐齐摇头。
即便如此,韩成还是能感觉到,这一定是他们的杰作!
“太子,你怎么也跟着老朱一起不靠谱了?”
韩成十分无奈。
这父子三人都一个样!
老朱半夜叫醒他还爱捣乱。
怎么朱标朱棣也学会了老朱这套?
“罢了罢了,让我再眯一会儿,昨夜折腾到很晚才入睡,现在实在犯困……”
韩成话未说完,干脆利落地翻身上床,闭眼即入眠。
昨夜的确熬到了深夜才合眼,此刻他确确实实困得不行。
确定并无性命之忧后,刚才被惊走的倦意瞬间回归。
韩成这一举动,直看得朱棣目瞪口呆。
这家伙胆子究竟有多大?自家是燕王尚且不论,连太子大哥都在场,而且他们还在协助父皇处理国事,如今亲自前来催促起床,他竟还能继续睡去?
韩成提到昨晚熬夜的理由,也让朱标、朱棣再次联想到白菜被拱的事。
他们夫妻新婚时玩得疯、放得开,次日往往神志恍惚。韩成的反应,简直如出一辙。
兄弟俩最后一丝侥幸彻底破灭——白菜真的被拱了!
“韩成,先别睡了!我有大事要说!”
朱标神情严肃。
“嗯,你说。”
韩成无精打采地回应。
“即便你与有容已有婚约,婚前也绝不可逾矩!
可你们倒好……幸亏是我们来了,若是父皇知晓此事,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朱标已熟悉诸多政务,说起家事仍感头疼。
但此事必须说清。
听完朱标的话,韩成完全清醒过来,一脸茫然。
“我只是和有容牵了牵手,这也算逾矩?”
韩成不解。
虽知古人对男女之事颇为看重,但不至于这般严格吧?
“你真只是牵牵手?”
朱标与朱棣怎会信他的解释。
“确实千真万确!”
“别装模作样了,这些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韩成越发困惑,你们到底知道什么了?
为了打消韩成的幻想,朱棣把韩成说过的那些胡言乱语告诉了他们。
“你这是什么意思?这可是你说出口的话,现在又想抵赖?”
韩成听后,一脸茫然,自己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随后才恍然记起,好像在梦里有容曾经让他背着她做深蹲。
做了无数个,累得几乎喘不过气,她还是要求他继续背她……
韩成将自己的梦境讲给了朱标和朱棣。
然而,两人显然并不相信他的说法,认为韩成可能是在胡编乱造。
“说过的话就能成真吗?我刚才还叫了,结果也没发生什么啊。”
这……
朱标和朱棣一时被韩成的话噎住,竟不知如何回应。
好像……确实如此。
朱棣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标悄悄拉住衣袖,示意他不要多言。
若此事从未发生,那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朱标在震惊过后渐渐冷静下来,觉得对韩成的怀疑或许是一种误解。
他和有容之间,应该没发生那种事。
以他对有容的了解,即便她对韩成有所好感,也不会在婚前做这样的事。
而韩成的表现也不像是在撒谎。
随着真相逐渐明朗,偏殿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僵硬。
“咳咳!”
朱标轻咳一声,打破沉默,对韩成说道:“这个……这件事是个意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话一出口,他自己也觉得这话怪怪的。
于是决定不再多提,免得越说越尴尬。
“那个……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问问徐叔叔的情况。”
朱标转移话题,切入正题。
“你怎么突然问起徐帅的事情?”韩成疑惑地看着朱标。
而另一边,朱棣在朱标提起徐达后,也不再纠结于之前的误会。
满是焦虑地盯着韩成,担心会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
韩成晃了晃脑袋试图清醒,随即陷入对徐达的思考。一方面,他盼着送走这两位以便继续休息;另一方面,他也对徐达心存敬意。然而,一番思量后,他的表情变得凝重。看着面前的朱氏兄弟,他欲言又止。
察觉到韩成的神色,朱标和朱棣的心情也沉重起来。
“韩成,但说无妨。”朱棣语气坚定地说。
韩成点点头开始叙述:“徐达,字天德,凤阳人士……”
---
**“……徐达出身农家,与明太祖乃同乡,早年便追随太祖征战。他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一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封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五年,他率军攻取淮东,两年后攻陷平江,消灭张士诚。
随即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北伐。
洪武元年,攻占大都,终结了元朝的统治……
此后多年持续出击,剿灭北元残部,夺取山西、甘陕等地……
他在疆场上的功勋显赫,杀敌无数,尤其是大破扩廓帖木儿。在整个征服过程中,他的贡献不可忽视……”
偏殿内,韩成的声音传来。他正在向朱标和朱棣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徐达的一切。
朱标与朱棣全神贯注地听着韩成的话。
虽然韩成所说的内容皆已为人熟知,且言语平淡,但结合徐达的诸多壮举,兄弟俩依然热血沸腾。
回顾徐达所做之事,作为晚辈的他们感到无比振奋!
这不仅是徐达个人的功业,更是汉人摆脱外族压迫、复兴华夏的重要历程。
那是曾经被元廷践踏、欺辱的汉民族逐渐站起并昂首挺胸的过程啊!
正因如此,他们愈发担忧徐达的身体状况,害怕他未来遭遇不测。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是大明的巨大损失!
洪武六年之后,徐达领兵驻守北平,直面北元残余势力。在北平期间,他操练士兵、推行屯垦,加强边境防御,使胡人无法南下牧马。在此期间,他多次与元朝余部交锋,击溃了众多敌寇。
徐达此人行事慎重,擅长治军,历经百战,一生征战,建立了不朽功绩。洪武帝倚重他如长城般稳固,后人也将他视为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六王”之首。
韩成的话语依旧在继续,朱标和朱棣听到这些话时,皆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这是对他们父亲的尊敬。特别是朱棣,眼中满是骄傲之色。毕竟,在韩成口中被誉为军神的岳父大人,正是他的父亲。
“大将军徐达后来患上背疮,久治未愈。洪武帝派了许多名医为其诊治,却始终不见好转……”
当韩成提到徐达的病情时,朱标与朱棣都变得焦虑起来。尤其是朱棣,攥紧了拳头,甚至几次吞咽唾沫,唯恐接下来听到的消息并非自己希望的那样——岳父的病痊愈并继续镇守北平。
韩成注视着两人,缓缓说道:“我知道你们关心什么,也明白你们想听到怎样的结果。不过,有些事情我们必须面对。生死乃人之常情,尽管痛苦,但不得不接受。有人说,病痛并非坏事,它能让人减少对尘世的留恋,不再那么害怕死亡。否则,一个人若从未生病,骤然离世,该有多么遗憾……”
然而,韩成此时的话并未带来宽慰,反而让原本就凝重的气氛更加压抑。朱标脸色苍白,朱棣不仅脸色发白,身子也微微摇晃。韩成刚才虽未直言徐达的命运,但他们已预感到,这座支撑大明的长城即将崩塌……
韩成沉默无言,伫立原地等待朱标和朱棣回过神来。朱标是最先恢复平静的人,这不仅因为他的年纪较长,也因为他经历的大事多,心理承受力更强。另外,他也早已从韩成那里得知了类似的消息。第一次是母亲即将离世,第二次则是得知自己作为太子却英年早逝,使得父皇失去爱子。经历过这些打击后,他对徐达可能不久于世的消息已有了更强的心理准备。尽管内心不愿接受,但也能勉强承受。
朱标拍拍朱棣的肩,示意他冷静下来。朱棣努力平复情绪,询问韩成关于徐达的具体情况。两兄弟的目光都聚焦在韩成身上。
韩成讲述道,徐达的病情恶化始于洪武十七年,皇帝派其长子徐辉祖探望,并将其接回南京治疗,然而疗效甚微。次年二月二十七日,徐达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韩成的话让偏殿内的气氛骤然沉重。朱棣脸色苍白,几乎站立不稳,幸得朱标扶住。即便如此,他依然感到全身无力,瘫坐在椅上,心绪紊乱。自己的岳父即将离去,就如同大明的屏障崩塌一般,令人难以接受。虽知生死有常,但亲历之时仍感痛苦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