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记板\"咔\"地一声响彻片场。
\"第三十七场,第一次!\"
叶徽撑着油纸伞站在人工降雨中,青衫下摆已被水雾浸透成深色。他微微仰头,念出那句酝酿已久的台词:\"这雨巷太寂寥,竟连个卖杏花的都没有。\"
\"停!\"导演猛地从监视器后站起来,\"叶徽,台词不对!剧本上写的是'这巷子真他妈冷清'!\"
雨水顺着叶徽的睫毛滴落。他没有擦拭,只是平静地看向导演:\"民国二十三年,苏州城里受过教育的公子哥,不会这样说话。\"
编剧林小刀\"啪\"地摔了剧本冲过来。这个留着山羊胡的年轻人是业内新锐,最讨厌演员擅自改动他的作品。
\"你算什么东西?\"林小刀的手指几乎戳到叶徽鼻尖,\"一个靠脸上位的玩物,也配改我的台词?\"
片场瞬间安静。几个场务交换着眼色——谁都知道叶徽是怎么被苏芳塞进剧组的。雨声成了唯一的背景音。
叶徽的指尖在伞柄上轻轻摩挲。若是前世,有人敢这样对叶家少爷说话,早被家丁拖出去掌嘴了。但现在,他只是微微勾起嘴角:\"林编剧可知道,民国时期'玩物'二字,多指被圈养的戏子或相公?\"
林小刀一愣。
\"而真正的世家子弟,\"叶徽的声音忽然带上几分苏州腔调,\"即便落魄到卖字为生,也会说'寒舍简陋,恐辱贵客'。\"他伞面微倾,雨水顺着伞骨滑出一道弧线,\"就像这雨,看着绵软,却能滴水穿石。\"
副导演赶紧打圆场:\"先拍下一条吧!叶徽你按剧本念,台词的事后期再讨论!\"
叶徽没有动。他看向站在摄影机后的苏芳——女人涂着艳红指甲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敲打椅背,显然在权衡是否要干预。
\"给我三分钟。\"叶徽突然走向道具桌,拿起毛笔在剧本空白处疾书。墨迹在潮湿的空气中晕开,很快写满半页。
林小刀狐疑地凑过来,渐渐瞪大眼睛。纸上不仅改动了那句台词,还详细标注了民国时期苏州文人的常用语汇、禁忌词列表,甚至分析了不同阶层人物的语言特征。
\"这...这些资料哪来的?\"林小刀的声音开始发颤,\"有些用法连专业论文都查不到...\"
叶徽搁下笔。他当然不会说这是自己前世的生活经验。\"家学渊源。\"他轻声道,\"我祖父是民国最后一批私塾先生。\"
苏芳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们身后。她拿起那页纸扫了一眼,突然轻笑出声:\"有意思。林编,按他说的改。\"
\"可这要重写二十多场戏!\"林小刀急得山羊胡都在抖。
\"那就重写。\"苏芳的指尖划过叶徽后颈,\"我早就说过,这孩子...不简单。\"
叶徽不动声色地避开她的触碰。他注意到场边几个老戏骨正对他点头——这些真正经历过民国晚期的老演员,从一开始就对剧本的现代腔调颇有微词。
化妆师过来补妆时,叶徽从镜子里看到林小刀正咬牙切齿地撕掉原剧本。但当他走到对方面前,递上一杯热茶时,编剧的表情明显松动了几分。
\"碧螺春?\"林小刀嗅了嗅。
\"雨前茶,用井水冰镇过再泡。\"叶徽翻开自己那本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剧本,\"第三十二场也有问题——民国时不会有人称巡捕为'警察叔叔'...\"
林小刀突然抓住他手腕:\"你老实告诉我,这些修正意见是谁给你的?别说什么祖父,这套语言系统完整得可怕!\"
叶徽望向窗外连绵的雨幕。有那么一瞬间,他几乎想说出真相——他就是从那个时代来的游魂。但最终,他只是轻轻抽回手:\"如果林编有兴趣,改天我可以带您看看祖父留下的笔记。\"
当天收工时,叶徽被叫到导演帐篷。桌上摊着彻底修改的新剧本,封面多了\"历史顾问:叶徽\"的字样。
\"你小子...\"导演递给他一杯威士忌,\"知不知道林小刀是投资方的人?今天要是芳姐没挺你,明天你就得卷铺盖走人。\"
叶徽没有碰那杯酒。他拿起剧本翻到最后一页,指着那句\"我爱你,跟我走吧\"摇摇头:\"民国女子不会这样直白。建议改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导演突然大笑:\"有意思!你小子该不会真是民国穿越来的吧?\"
帐篷外,闪电划破夜空。叶徽的影子在帆布上拉得很长,像极了老照片里走出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