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没给姜于洪的联系方式,只让张诚等着。
电话挂断,张诚手肘撑在前台冰凉的柜面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
这一次的赌注太大了,大到他必须步步为营。
张天那句“搞一次大的”,像根火柴点燃了他心里的引线。
高大同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这年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背后挨冷枪是常事。
但他张诚光脚不怕穿鞋的。嘉兴不是他的地盘,钱到手,他随时可以抽身。
更何况,国库券的具体收购,完全可以推给张天去操作,
自己隐于幕后,只负责最后与姜于洪的交接。
对,就这么办。
“叮铃铃!”
刺耳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像一根针扎破了张诚紧绷的神经。他猛地抓起话筒。
上海,于洪路。
于洪百货大楼顶层办公室,姜于洪一身休闲夹克,指间的雪茄烟雾缭绕。
他刚放下老柳的电话,眉宇间带着一丝玩味。
阜宁县的国库券,他两个月就吸纳了三百万出头,这张诚又能从哪儿捣鼓出“大量”?
他早已得到内部消息,今年的国库券不仅全额回购,还有额外利息。
为此,他抵押了所有产业,贷款四千多万,加上存款和拆借,
凑了近六千万,全部押在这上面。这一票,他估摸着能净赚六七千万。
电话接通,姜于洪嘴角勾起:“张诚?老柳讲你有大批国库券?”
他估摸着,张诚所谓的“大量”,顶天也就十几二十万。
对这山里娃,确实算天文数字了。
张诚的声音沉稳:“姜老哥,这次的量,确实不少。回收价,也不用非得一比一……”
“瞧不起我姜于洪?”姜于洪笑了一声,打断他,
“我姜某人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说了一比一,就是一比一!讲吧,你有多少!”
“初步估计,一千三百万左右!”
“多少?”姜于洪身体猛地前倾,雪茄头在烟灰缸里狠狠碾灭。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一千三百万?按市价,也得近千万现金!这小子,抢银行了?
“这还是保守估计,顺利的话,可能到一千五百万!”张诚又补了一句。
姜于洪脑子嗡的一下。
一个小小的阜宁,哦,现在是地级市了。
一年财政收入才几个子儿?
你一个山里娃,能调动上千万现金?
他眯起眼,沉默了。
张诚也不催,静静等着。
足足两三分钟,姜于洪才发出一声苦笑:
“张诚,你这惊喜,可真够大的。说说,钱哪来的?”
张诚没隐瞒,将与张天合作的计划简略讲了。
姜于洪听完,沉吟片刻:
“嘉兴水深,你砸千万现金下去,怕是会惹火烧身。
张天他舅舅在京城那点关系,我知道,清水衙门的小角色,唬不住真老虎。”
“这买卖,我吃得下。
但你记住,收购期间,你绝对不能露面,越低调越好,别傻乎乎成了张天的挡箭牌。
还有,我手上现金周转需要时间,你等一个礼拜。”
“一个礼拜后,你亲自把国库券送到上海于洪百货。咱们,钱货两清。”
“好!”
姜于洪忍不住又敲打一句:“凡事三思,别一头热血扎进去,到时候神仙难救。”
“姜哥,我晓得轻重。”
“还有,”姜于洪话锋一转,仿佛忘了刚才的豪言壮语,
“回收比例得改改,不然我风险太大了。”
“姜哥,你说个比例。”
“一百国库券,九十块!”
张诚沉默了几秒:“姜哥,九十三。再低,这买卖就没意思了。”
“好!”姜于洪立刻应下。他的心理底价其实是九十五。
一千五百万的盘子,九十三收,他也能净赚三百万,加上利息,稳赚不赔。
运输都省了,跟白捡似的。
“姜哥,我bb机号码xxxxx,有事呼我。”
挂了电话,张诚眼底精光一闪。
玩心眼,他确实不如这些老江湖。
重生记忆是他最大的底牌,让他敢于豪赌。
至于张天这些人,现在称兄道弟,真到了割肉的时候,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这点,他比谁都清楚。
他深吸一口气,搓了搓脸,推门走回包厢。
张天见他面带微笑,心头一动,立刻凑过去压低声音:“张老弟,成了?”
“成了。那位朋友全吃,但比例改成一百比九十三,货要咱们送到上海。”
张天眼珠一转,上海的金主?
那可是中国钱最多的地方!
他咧嘴一笑,重重拍了拍张诚的肩膀:
“老弟,先小人后君子。
赚了钱,你三我七。
之前借你那一百万,利润我分文不取!”
“嗯!”张诚点头。合同肯定要签,张天现在不说,是火候未到。
沈百万一直竖着耳朵,此刻笑着插话:
“张老弟,我刚帮你问了几个朋友,他们手上大概能凑出四五十万的国库券。”
“那太感谢沈厂长了!”
“诸位,”张天猛地站起身,端起酒杯,脸上带着一股按捺不住的兴奋,
“我那边还有急事,必须马上处理!这顿我先结了,改日,咱们不醉不归!”
众人举杯,纷纷表示理解,让他先忙。
张天一走,张敬涛便皱眉看向张诚:
“你们俩,刚才神神秘秘的,在捣鼓什么大买卖?”这张天,猴急得有些反常。
张诚咧嘴一笑:“我跟张哥合计着,联手扫荡一下嘉兴的国库券。”
沈百万皮笑肉不笑:“不愧是张大老板,闻着腥味就扑上来了。”
高大同只顾夹菜,仿佛没听出沈百万的酸味。
张敬涛暗暗瞪了老战友一眼,这人,思想太僵化。
一顿饭吃到日头偏西。
张诚坐上黄包车,闭目养神。
张天的动作快得惊人。
凭他在嘉兴的关系网,信用社贷款七百万当天到账。
当然,只是数字躺在他账上,银行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
他一声令下,收购国库券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遍嘉兴的大街小巷。
许多小老板闻风而动,主动抱着国库券找上门。
张诚几人则被张天安排在一家僻静的宾馆住下。
仅仅一夜。
嘉兴的国库券市场,天翻地覆。
张天以一百比八十的惊人比例强势入场。
要知道,市面主流还是一百比七十多,补贴高的国企内部或许能到七十八,
但八十这个价位,几乎是闻所未闻。
这么一算,职工卖出国库券,几乎不亏本,甚至小有赚头。
那些早先以五六十比例卖掉的人,捶胸顿足,悔青了肠子。
而手头还有券的老百姓,则纷纷捂紧口袋,期待价格能再往上拱一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