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两位公子慢走。”
待扶苏和子婴走后,胡姬面色当即冷了下去,“这就是秦国的公子,也不过如此而已。”
蛮横无礼的小儿!
有宫人扯着胡姬的衣角,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少使慎言,这里可不是东胡。”
匈奴势力在关外扩张,挤占了东胡人的领地,为了能借秦人的势头,东胡人送了一批胡姬到了秦国,这位便是这批胡姬之中长相最为美丽的一个。
胡姬娇俏一笑,“怕什么,待秦王见了我,还怕我得不到他的宠爱?”
宫人对于这位胡姬的自信心底不断叹气,只能期望这位美人不要惹恼了秦王,反而牵连了他们。
胡姬自信满满地带着人去了正阳殿,不料不仅没见到秦王,反而被人强制送回后宫,直接被禁足,无召不得出宫门半步。
胡姬气恼不已,手中的鞭子狠狠甩在随行的婢女身上,发泄过后,她将那被打得伤痕累累的婢女拎起来,直面她的精致到无可挑剔的脸蛋,冷笑道,“我不好看吗?”
婢女止不住哆嗦,“奴婢还未见过少使这般美丽的女子,大王今日只是没见到您,这才会忍心责罚。”
胡姬将她松开,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裙角,“这还差不多。”
见那婢女像个死狗一样半躺在地上,胡姬眼中满是不耐,用力踢了那婢女一脚,“还不去给我打听秦王的行踪,我要是不得宠,你也别想好过。”
......
两个小家伙还不知道今日他们见着的人是谁,欢喜地跑回了寝宫,见案几之上放着两个大木箱,兴奋地上前,合力将那木箱打开。
原本还兴致勃勃的两人,小脸立马垮了下去,扒拉着那堆东西,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这真的是大母送的么?”子婴从那些小玩意里翻出一只赤金虎,小老虎憨态可掬,十分地可爱,但却完全不像大母的风格。
大母喜欢这些东西,也会拿这些金器送人,但从未给他和扶苏送过这些,而且大母库房里的那些珍宝,他和扶苏若是喜欢,都可以搬进自己的寝宫,何必多此一举。
扶苏盘腿坐着,半个身子靠在那箱子上,手耷拉着,拨弄那些器物,“可能大母又在外面发财了,所以也给我们送了一份。”
这话是说给子婴听的,但扶苏心里却清楚,这根本就不是大母送来的东西,有些明明是父王常用的宝贝,赵公公指定是趁他们抄写的时候,打包了一些父王的宝贝送过来。
子婴托着腮,信了八分,嘟囔道,“那大母肯定是赚钱赚忘记了。”
一遇上赚钱的事,大母就格外的热衷,明明她自己不爱花钱。
虽然过程是错的,但结果却被他们猜对了。
赵元溪的确在赚钱,而且赚了不少的钱。
匈奴人虽然蛮横,经常南下四处劫掠,但他们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如果抢不到那就得购买。
如今秦军守在云中郡、雁门郡等要塞,匈奴人没法闯进来,又急需各种生活物资,这时候行商就发挥了巨大的用途。
赵元溪派人运来了大量的棉布、粮食,用这些布换取匈奴人的牛羊和马匹。
一批又一批的行商在匈奴境内来来往往,甚至还搭了一个临时交易处,每七天的时间匈奴人会来到这里和这些行商进行交易。
赵元溪正数着这些天赚了多少牛羊,卖到赵地又能换得多少钱。
这时长今带着从咸阳来的书信进来。
赵元溪一开始也和嬴政一样,还在惊讶于回信这么快就到了,结果这一打开——
不看落款,赵元溪便认出了一封是扶苏的,一封是子婴的,扶苏的字端正一些,子婴的字迹却很是潦草。
但两封信字里行间透出的思念,令赵元溪顿时惆怅起来。
她好像确实离开咸阳太久了,等她回去,两个小家伙估计又要长高一大截。
可是这里的事情尚未结束,她若是现在回去,那便前功尽弃了。
赵元溪放下手里的信,深深地叹了口气,望着远处奔驰的骏马,眼前一亮,“长今,带我去马场看看!”
她如今得了不少的好马,更有些小马驹,待扶苏和子婴长大一些,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御马之术定然要几匹好马,送两匹小马驹回去倒是合适。
赵元溪如今就像是因为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心生愧疚,只能给孩子买买买的家长。
这座马场并非是赵武灵王当初建的。
赵武灵王建的马场算是军事用地,那些马匹也并非常人能用的骏马,而是给守军之中的骑兵准备的。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马,赵元溪带着一群赵人建了一座私人马场,那些从匈奴购来的马匹通通送到这里养殖。
这里的马匹只要愿意花钱就可以租用,无论是用来拉东西,还是作为交通工具都是极为便利的选择,大部分的赵人暂时出不起价钱,但是那些来往的行商,却很是需要用这些马来运货。
照顾这些马的人,也是从赵人之中雇佣来的,也算是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太后来了马场,那些熟悉她的牧夫们忙上前行礼,“太后娘娘今日可是要用马?”
赵元溪笑着摇头,“我来选几匹小马驹,哄我两小孙子。”
“是给两位小公子的马么?小人手里正好养了几只合适的小马驹,太后娘娘可要来看一看?”满脸胡子的大汉龇着牙笑着,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和善些。
有人站出来争抢道:“小人这里也有好些骏马,个个油光水亮,太后娘娘定会满意的!”
“无妨,我都看看!”
赵元溪不太懂马,只能听这些牧夫介绍这些小马驹的优点,她听得云里雾里,小马驹太多,一时之间还真的没法选出合适的。
她看中了一只枣红色的小马驹,还有一只白色的,另外就是一只纯黑色的骏马。
不过那匹黑色的骏马对于扶苏和子婴来说似乎又太大了一些,送给嬴政或许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