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栈道的秋雨淅淅沥沥,苏若雪一行三人在檐下避雨时,忽见一名灰衣少女跌跌撞撞跑来,怀中竹筒滚落,露出半卷绘有剑谱的羊皮纸。少女抬头,左眼蒙着鹿皮眼罩,右眼中映着火焰般的纹样——正是当年在烛阴城被救的雾隐宗旁支后人。
“雾隐阁的诸位……”少女咳出黑血,“暗影教余孽盗走了《雾隐七剑诀》残页,他们要去……”话未说完,便咽了气,手中紧攥着一枚刻有“邛崃”字样的竹牌。
“邛崃山古蜀栈道,是当年雾隐宗运送典籍的秘道。”花无缺接过竹牌,指尖摩挲着背面的蝌蚪文,“传说宗内最重要的《仁剑录》就藏在那里,记录着祖师爷关于侠义之道的终极感悟。”
练云铮皱眉:“但邛崃山多溶洞暗河,又有野人族出没,当年雾隐宗设下‘竹影迷踪’阵,非弟子不可入内。”他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栈道岩壁上隐约可见新刻的暗影教图腾。
三人赶到时,只见二十余名黑衣人正在爆破溶洞入口,他们使用的火药竟混有苗疆“焚心粉”,爆炸后岩壁渗出黑血般的浆液。苏若雪挥袖震散毒烟,却见溶洞内冲出一名被铁链束缚的少年,颈间挂着雾隐宗的竹节吊坠。
“他们逼我破解阵眼!”少年咳着血沫,“《仁剑录》的封印需要雾隐血脉才能开启,而我……”
苏若雪瞳孔骤缩,发现少年与白逸尘竟有几分相似。墨羽曾提及,雾隐宗旁支为守护典籍,世代居住在邛崃山,难道眼前少年便是最后一脉?
“带我进去。”她解开少年的铁链,“我是雾隐宗正统传人,或许能助你。”
溶洞内的“竹影迷踪”阵果然诡秘,每走十步便有竹剑从洞顶坠落,地面青苔下藏着致命的“见血封喉”毒针。少年取出家传的竹哨,吹出与墨羽相似的旋律,竟引出一群通体透明的竹鼠,它们的眼睛正是阵眼所在。
“这些竹鼠是先祖以剑意驯化的灵物。”少年轻抚鼠群,“它们会带我们找到《仁剑录》。”
行至洞底,一座由万卷竹简堆砌的石台上,赫然摆着用精血封印的青铜匣。苏若雪刚要触碰,洞外突然传来巨响——暗影教教徒竟引来了野人族的“猎头战团”,数十名涂着朱砂的野人举着骨刀冲来,刀刃上淬着蛇毒。
“保护典籍!”练云铮长剑出鞘,却发现剑势在溶洞内处处受限。花无缺则施展点穴手法,专攻下盘,避免与野人正面冲突。苏若雪则专注于破解封印,她以血为引,在青铜匣上画出雾隐宗徽记,却见封印纹路由红转蓝,竟与少年的竹哨产生共鸣。
“原来需要双脉共鸣!”少年恍然大悟,将竹哨按在匣盖上,“我是旁支血脉,而你是正统……”
青铜匣应声而开,却见内中并无典籍,只有一封泛黄的书信,上面写着:“真正的《仁剑录》,在每一个行侠仗义的瞬间。”苏若雪突然想起祖师爷的遗训,抬头望向洞外正在救助伤者的练云铮和花无缺,心中豁然开朗。
此时,野人族的大祭司突然停止攻击,指着苏若雪手中的徽记发出惊呼——那竟是野人族传说中的“雾隐使者”标志。少年趁机用竹哨吹出和平的旋律,野人们纷纷放下武器,以图腾手势致歉。
“他们以为我们是来夺祭器的。”少年解释道,“其实暗影教才是挑起争端的罪魁祸首。”
返程路上,苏若雪将雾隐宗徽记拓印在野人族的图腾柱上,约定从此互不侵犯。少年则决定加入雾隐阁,将竹鼠灵阵的解法传给更多弟子。行至栈道出口,天边突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邛崃山脉,正如当年五玉佩归位时的景象。
“看来,典籍的真正含义,是让侠义之道自然流传。”花无缺望着山下炊烟袅袅的村落,“或许我们不必刻意寻找,只要坚持守护,便是最好的传承。”
苏若雪点头,将青铜匣埋在栈道旁的竹林中,任由岁月将其覆盖。她知道,真正的侠道从不在典籍里,而在每个侠士心中。当暮色降临时,三人的身影被夕阳拉长,朝着雾隐阁的方向坚定前行,身后的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们谱写新的江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