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宣应声而去,寻众人同行。
林扬则**宫中,凝神感受天地间的变动,同时施展梦道秘术,元神**为亿兆,隐入虚空,潜入人间。
此乃乱世,英雄并起,诸多理念交锋,宛如智者竞耀。
林扬无意亲自参战,却乐得旁观,让这场纷争成为他汲取智慧的最佳契机。
岁月流转,人间的变化终于引起天地强者们的关注。
劫煞之气自人间升起,虽非浓郁,但众强者刚经历封神之劫,怎会无视?
诸方惊疑,甚至远在三十三天外的圣人们亦被触动。
玄都天八景宫中,老子眉心微蹙,开始推演天机。
片刻后,他睁开双目,目光中闪过一道亮光。
忽然,老子轻哼一声,身形一震,分出一缕神魂。
这神魂融入虚空,直奔洪荒,投入轮回之中。
原来,老子以此神魂转生人间。
弥罗天玉虚宫内,元始与老子一般无二,推演出天机后,沉思片刻,亦效仿老子,分魂入世。
除女娲外,其余四位圣人——接引、准提、通天,均默契如一,皆遣神魂降临人间。
不仅如此,幽冥界的后土同样感知到天机异变。
静默良久,她召集帝江等祖巫共议。
最后,帝江提议:“何不各舍一滴精血,融合一体,送入轮回?”
后土与众祖巫互望,齐声称是:“听大哥的便是。”
若此举成真,不仅能夺取几分气运,更可能为巫族孕育出一位绝世高手。
三十三天之上,轩辕眺望苍茫大地,深深吸了一口气,问身旁的伏羲、神农等人:
“各位可有定夺?”
伏羲等人对视一笑,伏羲答道:“人间本为人族疆域,这般机遇岂能错过?”
众人皆点头。
除了轩辕,其余人均分出一缕魂魄,投胎转世于人间。
轩辕轻叹:“可惜我才达混元境界,还需巩固修为,否则定要参与其中!”
幽冥血海内,冥河亦割舍一丝魂魄,投入轮回。
万寿山五庄观中,镇元子分出一缕魂魄,前往人间。
火云洞中,三皇五帝脱困后,云中子重新掌控此地。
推演天机后,云中子眼神微动,略一犹豫,随后化作一团云气,消散于虚空中。
云中子竟是决定再度轮回转世。
这一世,他不仅要争,更要全力以赴!
弥罗天玉虚宫内,云中子羽化之时,元始亦有所察觉。
目光不自觉望向洪荒火云洞方向。
元始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皱眉道:“如此拼命吗?”
“又是一次重生。”
元始摇头,心中烦忧。
云中子本就是阐教最后一位**,如今连他也转世了。
阐教至此几近无人。
元始深知,当前阐教全赖他一人支撑。
气运衰微至极点。
“需再寻继任者传承道统。”
元始喃喃自语。
随着更多强者推算出天机,投胎转世的也日益增多。
所有人都欲投身乱世,争夺机遇。
一时间,人间烽烟四起。
诸侯争霸,逐鹿九州!尤其五位杰出者,隐隐显现出掌控乾坤、一统天下的势头。
虽尚细微,却已初见端倪。
此时,列国间有一国叫陈。
陈国境内,有一县称苦县,苦县厉乡曲仁里有户姓李的人家。
今日诞下一子。
婴儿啼哭之际,人间震动,天际霞光璀璨,紫气弥漫,仙乐袅袅,瑞兆频现。
那孩儿双眸冷峻,落地即能行走说话,他出门指向门前李树说道:“吾名,李耳!”
此乃老子转世之魂魄。
李耳自小天资过人,勤勉好学,及至成年,便开始漫游四方。
随着旅程的深入,李耳的眼界愈发开阔,对天地之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即后来的道家。
道家以“道”
为核心,诠释宇宙万物的变化,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者,无为之始,自然而然,故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道家崇尚柔弱顺从,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李耳创立道家后,名声日盛,大商之君闻讯,特意下诏,请他入朝为官。
李耳未加推辞,依旨前往大商,然而途中偶遇一人。
此人身形伫立路旁,仿若融入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这人姓庄名周,乃云中子转世。
庄周向李耳求教。
李耳目光微动,审视庄周一番后,倾囊相授,将自己的心得全盘托出。
庄周沉思良久,致谢离去。
李耳亦展颜一笑,继续前行,最终入仕大商,任守藏室史。
尽管大商已显衰败,但仍为天下名义上的领袖。
李耳担任守藏室史后,声名更盛,传遍四海。
道家的理念也随之广泛传播。
道家位列诸子百家之首,李耳本人也被尊称为老子。
这里的“老子”
是对学问卓着者的敬称,并非指代其他含义。
李耳虽身处大商,仅居一职,却无意争斗,名声却节节攀升。
正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思想的体现。
李耳无需主动争夺,声名却自然而来。
另一边,鲁国陬邑有一孔姓之家。
孔家主人梦到五色祥光入怀,不久诞下一子,取名孔丘。
孔丘实为孔宣分魂转世。
孔丘天生聪慧,成年后便踏上巡游之旅。
每次出行,他都身披白袍,腰悬长剑。
随着行程渐远,他亦纳贤无数,从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到子夏,**数目不断增长。
最终,他收徒三千,其中七十二人卓有成就。
孔丘秉承通天截教的“有教无类”
理念,却又融入了阐教的思想精髓。
他虽广纳**,却严守“传道非人”
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着力培养优秀人才。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