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完方子敬信息后,林海阳虽站在青石岭村老槐树下望着繁星,心却难以平静。那句“等我把这里的事办完,就把你们接过来”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既沉重又温暖。
第二天一早,他便启程前往莫高市的戈壁滩。
同行的是一支由技术人员、测绘员和几名本地向导组成的考察小队。他们乘坐几辆越野车,沿着干涸的河床一路向北,驶入荒凉的沙地边缘。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气息,远处的地平线仿佛被烈日烧得扭曲变形。
林海阳坐在副驾驶座上,目光一直望向前方无尽的黄沙。他知道,这次任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调研——这不仅仅是为了修水渠、通道路,而是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出“阳光”的未来。
车队在一处相对平坦的沙丘旁停下。众人下车,架设设备,开始第一轮测量。
正午时分,太阳像一颗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头顶。气温迅速攀升至48c以上,仪器显示屏不断闪烁高温警告。风卷起细沙,在脸上刮出阵阵刺痛。汗水刚从额头冒出,就被热浪蒸发殆尽。
“林市长,设备过热,数据采集可能会中断。”一名技术员擦着汗提醒道。
林海阳点了点头,环顾四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继续监测核心区域的数据,另一组去附近找合适的背阴点设立临时观测站。”
分工明确后,队伍迅速行动起来。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高空绘制地形图;手持光谱仪在地面来回扫描,记录日照强度变化;风速仪、温湿度计也一一展开工作。
林海阳亲自带队进入一片起伏较大的沙丘地带。这里的地表温度已经超过了五十度,脚下的沙粒滚烫,踩上去如同踏进炭火堆中。但他没有停下,反而加快了脚步。
忽然,前方一名测绘员蹲下身,指着沙地中半埋的一块金属板:“林市长,您看这个。”
林海阳走近一看,发现那是一块旧式太阳能板的残骸,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编号早已模糊不清。他伸手拂去尘土,隐约辨认出几个数字和一个机构名称的缩写。
“这东西……应该不是最近几年的。”他低声说道,眉头微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队伍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风吹动沙粒的声音。
“先拍下来,回去让专家鉴定。”林海阳说罢,继续向前推进。
傍晚时分,他们在沙丘背阴处搭起了简易帐篷,作为临时指挥所。夜晚的沙漠与白日判若两地,气温骤降,寒意逼人。但林海阳顾不上这些,他摊开地图,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白天采集到的数据。
手电筒的光束微弱,风沙不断从缝隙中灌入,吹得图纸哗哗作响。他索性将图纸一角压在水壶底下,用笔记本背面固定住其余部分。然后,他戴上绑着手电筒的头盔,一手握笔,一手翻阅资料。
“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铺设多少光伏板计算……”他一边画一边低声自语,“结合当前光照强度和年均日照时间,理论上发电量可以满足整个龙山县三个月的用电需求。”
旁边的技术人员凑过来看了一眼:“林市长,这是初步规划吗?”
“是。”林海阳点头,“但我们还要考虑运输、施工难度、后期维护成本等多个因素。”
他低头继续勾勒线路布局,突然在图纸角落写下三个字:致浩宇。
写完后他自己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一声。那是他大学时期一位老同学的名字,曾是国内最早研究新能源材料的人之一。多年前听说他去了西北某科研基地,后来就再无音讯。如今,这片土地再次让他想起那段热血青春。
深夜,帐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队员掀帘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报告。
“林市长,数据出来了。这一带全年平均日照时长超过3100小时,辐射强度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如果建成大型光伏电站,确实具备规模化开发潜力。”
林海阳接过报告,仔细阅读了一遍,嘴角缓缓扬起。
“通知大家,明天一早,我们回村里开会。”
次日上午,林海阳带着团队回到村庄。村民们早已聚集在村头广场,不少人抱着孩子,或拄着拐杖,脸上写满了好奇与疑惑。
“大家都坐吧。”林海阳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声音洪亮,“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件事——沙漠里能不能发电?”
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人窃窃私语,也有人露出不解的神情。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沙漠就是荒地,没用。但其实,它最宝贵的地方,就是太阳。”林海阳顿了顿,接着说道,“如果我们在这里建一座光伏电站,不仅能发电,还能带来就业机会,甚至可能改变整个村子的命运。”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老人举手问道:“林市长,你说的‘发电’是什么意思?我们种地都难,还能靠太阳吃饭?”
林海阳笑了笑,走下石头,走到人群前:“老人家,我打个比方。你晒玉米的时候,是不是要把它们铺开来晒得越均匀越好?”
老人点点头。
“光伏板就像一面面镜子,把太阳的能量收集起来,转化成电,输送到城市、工厂、学校。只要阳光照着,就能持续发电。而且,电站建成后,需要人来维护、巡查,这些都是工作机会。”
他的话逐渐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一些年轻人眼中开始闪现出兴趣的光芒。
“我们还会优先招聘本地劳动力参与建设,让大家一起参与,一起受益。”林海阳补充道。
会场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有村民开始主动提问,询问收益分配、土地补偿等问题。林海阳一一耐心解答,并安排技术人员入户讲解。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一位老牧羊人颤巍巍地站起来,声音有些沙哑:“林市长,我年轻时候记得,三十年前,有一天晚上,天上落下一道很亮的光,照亮了整片戈壁。那时候我还以为是神仙显灵了。”
林海阳听后微微一怔,随即认真地点了点头:“也许那一天,是某种实验项目留下的痕迹。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片沙漠真的发光。”
他说完,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正是他们昨天勘察过的戈壁滩。风沙依旧呼啸,但在他的眼中,已不再是荒芜,而是一片即将苏醒的希望之地。
夜幕降临,林海阳独自坐在帐篷外,望着满天星斗。他掏出手机,屏幕上还残留着方子敬发来的信息。
他轻轻一笑,却没有立刻回复,只是将手机放回口袋,起身走向那张尚未完成的蓝图。
图纸上的线条纵横交错,像一张正在编织的网,连接着现实与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低声自语:“沙漠不会说话,但它能发光。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就能让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