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阳把车停在医院门口,看着那名骑手搀扶着妻子走进急诊室。他和李牧站在路灯下,谁都没说话。街道安静下来,刚才的喧闹像是从未发生过。
“明天上午,纪委那边要开个会。”李牧忽然开口,“窗口服务整顿的情况要通报。”
林海阳点头:“我让督查室准备材料。”
两人回到县委大院时,天已经黑了。林海阳刚进办公室,秘书就递来一份信件。他接过一看,信封上没有署名,只写着“请林县长亲启”。
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打印纸,字迹模糊,明显是复印后再扫描的结果。内容很简单,却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龙山县城区南部一带存在黑恶势力团伙,长期控制货运市场、建筑工地及部分娱乐场所。背后有保护伞,请速查。”
落款是一个电话号码,旁边还有一串数字:0893-7621。
林海阳盯着那串数字看了几秒,抬头对秘书说:“把这个号码调出来看看是谁的。”
秘书应声离开。林海阳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他知道,龙山这些年经济发展快了,但一些暗流也一直存在。过去碍于种种原因,没动,现在是时候了。
第二天一早,林海阳召集了县公安局长王志勇、纪委书记赵文远和李牧开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这是匿名举报信。”林海阳将复印件分发下去,“内容涉及龙山南部的黑恶势力活动,以及背后的保护伞问题。我们需要联合行动。”
王志勇翻看信件,眉头紧锁:“这个电话号码我已经让人查了,是个空号。至于这串数字,可能是某种密码或者坐标。”
“不管是什么,”李牧开口,“先从南部区域开始排查。”
会议决定成立专项调查组,由公安牵头,纪委配合,林海阳亲自督办。当天下午,调查组便开始行动。
最先接触的是南部的货运市场。这里一直是物流集散地,近几年竞争激烈,不少个体户反映被不明身份人员威胁、勒索。调查组派出便衣警察深入走访,收集证据。
与此同时,技术部门对信中提到的数字进行分析。经过比对,发现这串数字可能对应的是某个银行账户的后八位。账户所有人信息模糊,但资金往来频繁,且多与南部几个重点区域相关联。
三天后,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名曾被迫交“保护费”的货车司机愿意配合调查,并提供了一段录音。录音中,有人明确提到“老板”安排他们定期收取费用,否则就砸车、堵门。
林海阳听完录音,脸色沉了下来:“马上锁定‘老板’身份。”
王志勇点头:“我们已经在追踪资金流向,估计很快就能找到关键人物。”
调查组连夜展开行动,通过监控录像和资金记录,最终锁定了一个名叫周强的男人。此人曾因聚众斗殴被判刑,出狱后低调行事,但实际掌控着南部多个行业的地下秩序。
一周后的凌晨,警方在一处仓库内将周强及其核心成员当场抓获。现场搜出大量账本、录音设备和部分现金。更重要的是,在周强随身携带的一张纸条上,赫然写着“0893-7621”,与举报信上的数字完全一致。
林海阳接到消息时正在开会。他立刻中断会议,赶往公安局审讯室。
“你们抓不到我的。”周强坐在椅子上,脸上带着冷笑,“我什么都不会说。”
林海阳看着他,语气平静:“你不说没关系。我们会从别人嘴里听到你想藏的东西。”
果然,随着其他成员陆续交代,调查逐渐浮现出一张复杂的利益网。多名基层执法人员涉嫌受贿,甚至有个别干部与周强保持密切联系。
林海阳当机立断,向市纪委汇报情况,并请求上级纪检力量介入。两天后,市纪委派出工作组进驻龙山,对涉案人员进行全面审查。
这场扫黑风暴迅速席卷全县。各乡镇相继开展专项整治,群众也开始踊跃举报。短短一个月内,县纪委受理线索超过两百条,立案调查三十余人。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场、社区、学校等地设立咨询点,鼓励群众实名举报,并承诺严格保密。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群众的信任感。
某天傍晚,林海阳和李牧一起巡视县城。夜色中,街头巷尾灯火通明,治安岗亭前不时有巡逻车辆驶过。空气中弥漫着饭菜香,孩子们在路边追逐嬉戏,一切都显得宁静而有序。
“没想到,真的能改过来。”李牧感慨地说。
林海阳点点头:“不是我们厉害,是老百姓等这一天太久了。”
两人走到县政府门口,正准备进去,林海阳的手机响了。是纪委打来的。
“林县长,我们在周强的通讯记录里发现了一个可疑号码,最近多次联系他。”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严肃,“这个号码登记的名字是——陈国栋。”
林海阳愣了一下。陈国栋是县交通局的一名副局长,平日里低调谨慎,几乎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查一下他们的通话内容。”林海阳沉声道。
挂掉电话后,李牧问:“怎么了?”
“有个新名字。”林海阳看向他,“也许,我们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县委大院。车灯扫过台阶,照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林海阳站在原地,目光落在那道影子上,眼神深沉。
“走吧。”他说,“还有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