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车很快开到了Jack Rabbit Slim's,安妮和马克看起来动手能力非常不错,这间餐厅现在被改造得几乎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昆汀,这辆改装成餐桌的雪佛兰 bel Air,车牌号是1955年的加州样式吧?连点唱机里的歌单都按年份排列...你们这群疯子!”林恩走进餐厅正看到德尼罗眯起眼睛看着布景大发感慨。
“鲍勃(德尼罗昵称)!这车牌可是我他妈从垃圾场刨出来的真货。点唱机?哦得了吧,那歌单是按‘1955年6月第三周 billboard排行榜’复刻的,连猫王打嗝的现场版都塞进去了。不过这这个剧组最大的疯子你还没见过——嘿,LINK!”昆汀语速飞快,拿着一块披萨指向门口。
“妈的,这剧本要是70年代拿出来,制片厂会骂‘精神分裂’,但现在...时代果然需要疯子来开路。”德尼罗嘟囔着回过头,眉毛几乎挑到发际线。
“你好,德罗尼先生。”林恩笑着伸出手。
德尼罗也伸手,他故意用《教父2》里阴沉的年轻柯里昂声线:“幸会,LINK先生,我侄子卧室贴满了你的海报...”
“尊敬的柯里昂阁下,我学习mV镜头的时候昆汀推荐我研究您的《出租车司机》。”林恩也乐得配合,假装要模仿《教父》里的吻手礼。
“用不着来这个...所以,你就是写出‘话痨杀手啃汉堡’的编剧加金主?”德尼罗嫌弃的收回手,仔细打量着林恩。
“这段的灵感其实来自塞缪尔本人和华纳的宣传人员,当时我正在洛克菲勒中心《今日秀》的休息室里....”
...
德尼罗跟昆汀、罗比都认识,和林恩还是校友,餐桌氛围很好。用完餐谁也没有告辞的意思,围着舞台落座接着闲聊。老式点唱机里放起弗兰克辛纳屈的《Fly me to the moon》,这首经典爵士乐配合这间餐厅的布景装潢仿佛把人又拉回那个好莱坞的黄金年代。
“那个年代啊...连烟灰缸都比现在的人会演戏。”德尼罗点燃一支骆驼牌香烟,他忽然嗤笑一声,指尖敲了敲桌上印着詹姆斯·迪恩侧脸的金属烟灰缸,声音像被威士忌泡过的砂纸。
“在派拉蒙片场,灯光师会为了一盏台灯的角度和摄影师打架,因为‘阴影必须背叛主角的良心’——去他妈的cGI,现在连太阳光都能用鼠标画出来。”
“德罗尼先生,那个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是说,从您眼里看到的那个时代。”初来好莱坞的妮可好奇问道。
“五十年代?哈,每个人都活得像个蹩脚的方法派演员...加油站小弟会用《码头风云》里白兰度的姿势擦车窗,家庭主妇切个洋葱都要学贝蒂·戴维斯的颤抖特写。知道吗小子?”他扭头看向林恩。
“那时候的好莱坞,连狗仔队都肯花半小时等一道‘完美破碎’的眼泪反光——哪像现在?你和那个女孩传得满天飞的绯闻照片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摆拍...”
“咳咳,当然是摆拍,我和玛利亚只是工作关系..”林恩赶紧捏住妮可的手。
“我们在七十年代砸烂了黄金时代的假镜子,可你看看...现在连怀旧都成了流水线上的罐装鸡汤。真正的五十年代?哈,那是个连谎言都带着手工味的年代——剧组的咖啡像沥青,但导演会为了‘主角该不该在第三幕咳嗽’和编剧掏枪对峙。”他手指划过餐厅里塑料感十足的复古装饰。
“但该死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他忽然起身,从服务员托盘上抢过一杯奶昔,仰头灌下大半杯,奶油沾在胡茬上像一场微型雪崩。
“但你们这间假模假式的餐厅,比迪士尼的‘星战乐园’真诚一万倍。至少...这里让我想起第一次看《日落大道》时的蠢劲——那种明知道好莱坞是吸血鬼,却还想把脖子凑上去任它撕咬的蠢劲。”德尼罗手指戳了戳心脏位置。
“所以你才会成立翠贝中心摆脱这群吸血鬼对吗?”林恩对所谓‘黄金年代’没什么兴趣,但这个翠贝中心很有潜力,如果真能走出一条传统模式和体系之外的新路,这个电影中心甚至有希望为东海岸的好莱坞。
“摆脱?不过是在棺材板上凿个透气孔罢了...”他叹了口气。
“e on,这可不是纽约客该有的样子。我们可以联手,先把这个孔扩大成窗子,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砸碎这口棺材....”林恩听懂了,德尼罗认为独立电影机构无法颠覆体系,只能为窒息者提供片刻喘息。
除了那本着名的《纽约客》杂志,纽约客也指代纽约市的居民和文化符号。纽约虽然犯罪率连年攀升,但文化活力旺盛,街头艺术、嘻哈音乐、独立电影蓬勃发展。‘纽约客’常被视为坚韧、前卫的代表,既是“大苹果”的奋斗者,也是全球文化潮流的引领者。
“你愿意出力我当然欢迎,但你也是支持cGI和绿幕的那伙人对吗?KGb特效是纽约为数不多一直坚持做传统特效的公司...哈~他们现在叫LINK特效了。”同为纽约客的德尼罗对KGb正在尝试cGI早有耳闻。
“我承认,但独立电影首要的问题是活下去不是吗?只有节约每一分成本才能坚持到曙光到来。而且也不是让他们完全拥抱cGI,事实上我的下一部电影就会大量使用传统模型特效。不涉及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我也更愿意相信老技术、老方法...”林恩解释道。cGI确实是未来没错,但是和旧的特效体系并不矛盾,只是各有应用场景而已。
“这一点你说得对,传统特效确实有他的缺点和危险...朗·霍华德坚持在《回火》里90%的火灾场景使用真实火焰,而非后期特效。演员和特技团队在高温与浓烟中拍摄,尽管有防护措施,但仍有多人因吸入烟雾和烧伤就医。”德尼罗摇摇头。
“太可怕了...这不是拿人命开玩笑吗!”妮可捂住嘴。
“现在的技术只能做到这个程度,所以爆炸和大火这些场景越来越多的使用后期特效...”剧组的特效师插话道。
“给我说说一般拍摄火灾和爆炸场景时用的什么防护措施...也许我能改进这些东西。”林恩来了兴趣,这不就是商机么,刚好特效公司和消防公司自己都有,还招来一群苏俄技术大拿。
“well,特技服的材料是一种芳纶纤维,耐高温且阻燃,广泛用于消防服和特技服装,内衬一般添加铝箔或硅胶涂层以反射热量。短时间暴露会在服装下穿浸水的棉质衣物,通过蒸发散热。而暴露在外的皮肤会涂上防火凝胶,通过吸热和隔绝氧气延缓燃烧...”特效师解释道。
“防火凝胶?福勒,我的特效公司是不是就用这个给新闻集团做的纵火效果?”林恩问向助理,前阵子刚刚听她提过这件事,新闻集团做的假新闻焚烧报纸配送车就用到了这种材料。
听说能让那种程度的熊熊大火只烧伤漆面,不损坏内饰和发动机,很是神奇。
“确实,那是他们特制的一种材料,涂在材料表面可以实现局部阻燃...”福勒回忆道。
“那估计和特效组用的不是一种东西,这玩意其实专业名词叫做阻燃凝胶(Stunt Gel),是一种临时性乳霜。为了通俗易懂我们统一叫防火凝胶...”特效师摇摇头。
“临时性乳霜?”林恩皱眉,听起来像是化妆品。
“就像妆前乳?倩碧黄油涂上去像层透明膜,和你们往演员身上糊阻燃凝胶一个道理!”娜奥米从刚收到的凯利包里掏出一瓶乳液拍在桌上。
“呃,差不多...”
林恩挑眉示意继续,娜奥米变戏法似的又摸出一罐旁氏冷霜。
“这玩意儿涂上像把手塞进冰箱,其实全靠凡士林锁水降温。你们特技演员的皮肤当时也这感觉吧?只不过他们撕下凝胶时可能连汗毛都烧卷了...”
“哈哈,确实如此,原理都一样。”特效师笑着说道。
“Good,我回纽约就让他们开发一些更好的产品出来...”林恩打了个响指。
消防安全公司那帮苏俄工程师据说有航天、军工背景,以前是研究耐高温材料的,比尔需要他们开发新的灭火器填充物和防火涂料。改进这个对他们应该是小儿科。
“你要真能弄出新产品在好莱坞肯定不愁卖,消防局也会愿意采购,加州气候干燥且缺水,这里的消防员面对火灾伤亡率很高。这门生意不仅能赚钱而且很有意义...”德尼罗赞同道。
“当然,我就是‘欢乐之地’大火中的幸存者,知道火场有多可怕。”
“确实,这个市场其实很大。每年有数不清的动作片、犯罪片、灾难片剧组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即使是低成本的b级片制作方也愿意支付更高溢价购买更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比起高额医疗费用和赔偿金,多花一笔钱买个安全很划算。”马克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