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原本号称地狱的金星,竟然就变成了一个类似蓝星的生命星球。
有一说一,这瞬间就让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热搜。
那就是如何才能够去金星旅游。
当然,也有人在网上给出了答案。
“如果你能够加入大夏大科学院,那么就有机会前往金星享受公费旅游。”
好家伙,这番话出来之后,顿时就让大夏不少家长对自己儿女加强了学习管理。
没法,想要进入大科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得能够先考上大科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才有机会加入大科学院。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一波好好学习的风潮。
即便是那些被灌输了知识还在家里躺平的成年人,这个时候也被激发了一些兴趣。
毕竟脑海里被灌输的知识,你管不管都在那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提醒你一下。
因而民间人士搞科研的例子就越来越多了。
只不过,现在的民科和以前民科完全是两回事。
以前的民科都是自己那一套有些荒谬的理论,而现在的民科都是经过系统学习,知识灌输的,至少不会出现有人证明相对论错误这样的闹剧。
对此,赵小侯还是很乐于见成的。
虽说大科学院这种科研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比较小,比较民用的应用技术,大科学院就研究得比较少了。
就拿金属氧电池来说吧,自从赵小侯搞出来之后,也就是一些电池研究所简单的研究了一下,然后到现在为止,大夏的电动车还在使用最初几个版本的金属氧电池。
实际上别看现在大夏的能源技术都推进到反物质了。
但实际上民间使用的能源技术里,金属氧电池已经算是很高科技了。
毕竟很多高等级的科技,可以应用到民间去,但对于大科学院来说,完全没必要。
你整个反物质湮灭能量炉的汽车出来,有意义吗?
不但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全性,实际上对于汽车行业也没多少用处。
最多也就是奢侈品市场又增加一个新品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小侯才会鼓励民间搞研究。
甚至于大科学院还主动将一些技术挂牌售卖。
当然,这些技术都被大夏的公司买去了。
而买了这些技术之后,这些大夏公司就需要增加更多的科研人员才行。
于是乎,很多躺平偏偏在科研上有天赋的成年人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很显然,之后大夏的应用技术又能够突飞猛进一波。
而赵小侯的空间折叠技术,在之后半年时间里,终于补全到了95%。
像这样的技术,补全到95%基本上就补全不动了。
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物实验来推断剩下的5%。
作为现在大科学院最为重要的科研项目,赵小侯是可以不通过科学家联席会议,随意调动资源的。
一个月后,在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之后,一个直径10米,类似于一个胶囊的空间折叠器就被造了出来。
这个空间折叠器初号机,光是成本都可以打造两艘主力舰了。
当然,倒不是说这么一个初号机就需要这么高的成本,而是之前打造的过程里失败很多次,最终出了这一个成功品。
没法,这玩意要求的精密度太高了,稍有差池就会变成废品。
当然,即便是成功的初号机,也未必真的能够实现赵小侯最初的设计意图。
很快,这个类似于胶囊的空间折叠器就被放在了一艘退役的护卫舰里。
这艘护卫舰乃是大夏最早打造的护卫舰,就是体长50米那种。
在当初刚服役的时候,这护卫舰可是堪称天下无敌。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主力舰都出到第17代了,这护卫舰也出到了14代。
所以,这艘护卫舰最初从太空军主力舰队里退出,转手到各大地方警备舰队,之后又从警备舰队转手到大科学院,略微改造之后,拿来充当交通艇。
但到了现在,就连交通艇都用不上它了。
当然,也有人提议拿去军事博物馆,充当展品。
可问题是当初第一代护卫舰也建造了1200多艘。
军事博物馆之前已经收藏了3艘太空护卫舰,再多的护卫舰送过去,人家也没地方摆了。
至于将这第一代护卫舰继续改造,真心没必要了。
浪费资金和资源。
因而最终这些第一代护卫舰就是拿来进行各种实验了。
譬如新一代粒子炮的靶船等等之类。
像赵小侯这种拿来充当空间折叠器的实验材料,已经算是第一代护卫舰第二好的结局了。
毕竟那么多第一代护卫舰,也不可能所有的都善终吧。
还有那么多第一代护卫舰最终进入了熔炉,变成了制造民用品的材料。
赵小侯看了看时间,然后就下达了实验开始的命令。
1号智能AI随即就发出了一个量子信号,随后空间折叠器就运转了起来,下一刻,四周的仪器都能够探测到空间的扭曲和变形。
之后,那艘停在距离2号星际太空站的第一代护卫舰就消失不见。
只有那台空间折叠器出现在原地。
实验成功了?
赵小侯并没有欢呼,而是让1号智能AI再度传出一个量子信号。
下一刻,那个空间折叠器就消失了,然后太空护卫舰就再度出现。
成功了!
站在交通艇里围观这一幕的科研人员们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的确成功了。
但赵小侯却是一脸的肉痛。
原因很简单,这个空间折叠器初号机是一次性的。
在其启动之后,就将那艘护卫舰装入了自己的内部空间。
再度启动,就会将护卫舰放出。
但问题来了,放出护卫舰的同时,空间折叠器初号机就被恢复正常的空间被摧毁了。
这虽然让赵小侯发现了空间折叠器的一个武器化用途,但这代价的确不小。
之前就说过了,这初号机的造价至少能够造出两艘主力舰了。
两艘主力舰的成本可不算少,但就这么没了。
因而这次实验的成本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