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简单来说,那个恒星系此时已经没了。
那颗恒星的位置上就剩下一颗颜色惨白的中子星正在不断高速自旋之中,恒星系以前的行星乃至于小行星什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些散布在四周的星云物质。
这些星云都是超新星爆发最后关头被抛射出的恒星物质,由于力度不足的原因,没能抛射得太远。
而靠近中子星的星云早就被中子星又吸了回去。
至于智械文明在这里的痕迹也没有一点留存下来。
在确定安全之后,赵小侯就再度带着科研人员,乘坐交通艇穿过虫洞,抵近那颗中子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全方位科学考察,从而收集了海量的数据。
毕竟像这种刚刚诞生的中子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数据,是很难从一些形成很久的中子星身上采集到的。
当然,在采集完数据之后,他也没有忘记将一枚中子星改造器投放到中子星身上。
这枚中子星改造器也不是单独制造的,就是之前那批优秀品质里的一枚。
虽然改造出来的中子战星在性能上或许比第一颗中子战星要差上一点,但影响不大。
至于之后的中子星持续改造过程,赵小侯就没有守着了,而是留了一支科研团队负责。
他们的任务除了收集中子战星改造过程里的相关数据之外,更是需要在中子战星改造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实验测试,最后和太空军的人一起将这颗中子战星开回太阳系。
回到太阳系的赵小侯也没有将精力放在这方面了,他将之后的中子星改造以及中子战星改造等等任务交给了中子星技术项目组,自己则是全身心的放在了简并态技术的应用上。
之前就说过,简并态技术并不仅仅只是用于将恒星改造为中子星。
这仅仅只是最最简单的应用罢了。
之后,赵小侯耗时一年时间,研制出了简并态技术的第二项应用产品。
这是一台简并态创造机。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直径10米的圆球。
其内能够产生极为强大的扭曲引力场,从而塑造出一些简并态的产品出来的。
赵小侯花费了一周时间,出了一套设计图。
将这套设计图输入简并态创造机之后,赵小侯就让1号智能AI下达了简并态创造机的启动指令。
随后就是海量的能量输入。
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3天3夜。
还好,现在的戴森云计划完成了60%,否则的话,这次实验还真难维持下去。
最终,等到简并态创造机开启之后,一个体长大约8米,宽度4米的漆黑色水滴体出现在赵小侯眼前。
这个黑色水滴体就是一个由简并态构成的无人侦查飞船。
当然,由于是初始原型机,赵小侯并没有将其设计为中子星一样的简并态,而是设计为白矮星一样的简并态,就密度来说,每立方厘米也就只有1吨左右。
但即便是如此,这艘无人侦察飞船的总质量也达到了恐怖的9000万吨!
这个质量对于飞船来说,肯定是很大很大了,但对于星体而言就很小了,因而其产生的引力也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一说一,赵小侯是很想开着这艘简并态飞船出去测试一下的。
只可惜这是一艘无人飞船,其内空间里装满了各种设备仪器,譬如中控光脑,量子通讯器,曲率引擎,反物质湮灭能量炉,中微子探测器等等。
并没有留下半点可供人类生活工作休息的空间。
为了节约空间,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反物质储存,赵小侯甚至于没有在这艘无人飞船上安装粒子炮之类的武器。
当然,这并不意味这艘无人探测飞船就没有任何战斗力了。
实际上,光是其简并态的物质结构,常规速度最高可达3.8万公里每秒,曲率航行12倍光速,就能够让其成为一颗无坚不摧的炮弹。
这可不是空口胡说八道,在第一次测试实验的时候,赵小侯就让这艘无人飞船去了一趟小行星带,直进直出,仅仅15秒时间,就贯穿了小行星带,但凡被其撞上的小行星,瞬间崩解,就好似玻璃被子弹击中一样,变成漫天碎片。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测试,确定这款无人探测飞船没有什么问题之后,赵小侯就将其定型,投入到批量生产。
虽说这款无人探测飞船对于原料来者不拒,但其也需要9000万吨的物质进行力场压缩,同时也要消耗海量的能量。
因而其成本之高开创了飞船的历史记录。
简单来说,制造这么一艘无人探测飞船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制造100艘主力战舰了。
即便以后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其成本最多也就只能够降低到50艘主力战舰的样子。
因而赵小侯开动简并态创造机,一口气制造了20艘无人探测飞船之后,就暂停了其生产。
接下来,他就将简并态技术项目组与中子星技术项目组合并在了一起。
毕竟简并态项目组在技术后期是将中子星技术覆盖的,与其分头搞研究,不如合并在一起,这样的话,是能够节约很多研究成本的。
至于简并态技术的持续研究,赵小侯自然就撒手不管了。
当然,即便简并态技术项目组研究出了什么新东西,也是需要经过他审批之后才能够投入批量生产的。
毕竟和成本已经降低很多的光凝固物质相比,简并态技术的成本真心太高了一点。
完成了简并态技术的补全,将其投入应用之后,赵小侯现在最急迫想要补全的就是空间折叠跨越技术。
没办法,想要让中子战星保持最大的震慑力和作战能力,这个空间折叠跨越技术就必须搞出来。
一颗只能够进行常规航行以及曲率航行的中子战星,与能够进行空间折叠跨越的中子战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赵小侯相信,只要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补全,然后成功应用到中子战星上去的话,大夏就暂时没有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