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战星的曲率引擎完全停止之后,各种无人探测机械随即就围着曲率引擎进行了一番探查,同时远在1号星际太空站的2号智能AI随即开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整个过程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最后的实验报告很快就送到了赵小侯面前的3d投影仪里,随即在他面前浮现了出来。
密密麻麻的数据从3d画面上刷下来,犹如瀑布。
在场的人里面,也就只有赵小侯才能够看清楚上面的数据。
足足3分钟之后,数据流方才消失。
赵小侯这个时候方才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没办法,就算以他的眼力,一口气查看这么多数据,也是相当消耗心神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实验相当成功,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曲率引擎出现了一些小故障。
但这也不奇怪,毕竟曲率引擎技术尚未全部补全,根据前期资料制造出来的曲率引擎能够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才出一点点故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这是大夏材料学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的成果。
换成赵小侯之前的大夏,就算是有全套的曲率引擎技术,恐怕连曲率引擎都造不出来。
没办法,材料学本身就是机械工程的基础。
没有足够性能的材料,别说曲率引擎了,就算是核聚变反应堆,你都造不出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
在漆黑无比的太空里,歼星号战星一次次重复着实验,时不时闪出微弱的光芒。
到了最后一次实验,歼星号先是朝着比邻星方面曲率航行了一周时间,然后又花费了一周时间航行回来。
整个过程不说完美无缺,但至少达到了赵小侯的要求。
所收集到的数据,足以将剩下的曲率引擎技术全部补全了。
实际上,在赵小侯等人乘坐交通艇启程返回1号星际太空站之后,也就只花费了半个月时间,就将曲率引擎技术全部补全了。
当然,随着曲率引擎技术全部补全,赵小侯就发现搭载在歼星号战星上的曲率引擎有太多不足之处了。
首先就是功率不够,最高只能够达到光速的60%。
虽然光速的60%也等于18万公里每秒,放在以前是相当快了。
但相对于赵小侯正在制造的新一代曲率引擎,性能就要差上很多了。
可在他将新一代曲率引擎制造好之后,歼星号战星却没时间回来了,因为歼星号战星发现了一支正奔着太阳系而来的外星舰队。
有一说一,赵小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感觉有些奇怪。
以往可是没有啥外星舰队出现的话,否则的话,蓝星早就变成外星人的殖民地了。
但随着自己不断研究新技术出来,外星舰队出现的频率好似增加了?
否则的话,以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第七悬臂这样偏远的地区,按道理说,文明出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支突然出现的外星舰队,从其航行速度乃至于其它方面来看,最多也就只是4级文明,甚至有可能只是3级文明。
比上次来的克莫来舰队明显要弱上一些。
但和克莫来舰队不一样的是,这支不知名的外星舰队里,战舰数量极多。
经过中微子探测器的反复探查,其战舰总数居然高达三十万之多。
虽然这些战舰里,体型最大的也就只有600米,普通体型的则是300米直径,最小号的战舰只有160米的样子,但三十多万的数量还是很惊人的。
不管怎么说,这些战舰都是能够横跨两个恒星系的战舰,就算单体实力比不上大夏的战舰,但人家数量多啊。
一旦被对方侵入太阳系,以大夏太空军现在的战舰数量,想要将对方全部拦截下来,恐怕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而歼星号战星随即就带着三支主力舰队迎面赶了过去,而部署在太阳系里的太空军各大舰队也随即运动了起来,在太阳系内形成了两条战线。
要说这两年时间里,由于战舰、粒子炮、反物质湮灭能量炉等等相关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变慢了,大夏太空军也就加快了先进战舰的服役数量。
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大夏太空军的战舰总数已经上升到8万之多。
其中最先进以及较为先进的战舰大约有4万之数,剩下的战舰有4万多。
因而太空军之后随即就变更了编制,将最先进以及较为先进的战舰编为机动部队,而较为落后的战舰被编为守备部队。
机动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主动出击迎击外敌,而守备部队自然就是在太阳系内执行守备任务。
因而在太阳系内组成那两条战线的主要就是守备部队,其余的机动部队则是汇聚起来,朝着太阳系外出发,支援以歼星号战星为首的出击舰队。
对于打仗,赵小侯是不管的,他现在就忙着测试刚刚新鲜出炉的曲率引擎。
这一代曲率引擎的直径已经缩小到了1000米,由于战星都出动了,他也没办法让太空军在战时将战星调回来,因而他索性就让人从小行星带里拖了一颗直径20公里的小行星出来。
就在距离小行星带不足300万公里的地方,对这颗小行星就地进行了改造。
当然,他也不是要改造出一颗战星来,而是极为简单的将小行星安装上反物质湮灭能量炉以及光半凝固护罩发生器,配备一些简单的设备之后,方才将曲率引擎安装上去。
经过这样简单改造的小行星,是拥有曲率航行能力的。
拿来实验是没问题的,只不过没有战斗能力罢了。
但这并不碍事,即便是到了最后关头,像赵小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绝对不会被允许加入到战场里去的。
当然,这颗经过简单改造的小行星内部并不像歼星号战星那样舒适,毕竟为了加快改造时间,像维生系统等等都没有安装,赵小侯和一群科研人员待在小行星的简陋指挥室里,都穿着宇航服的。
虽然难受了一点,但宇航服里拉屎窝尿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