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徐慧真的小院,梁启东心情不错,一边骑着车一边欣赏着如春风一般的晚霞,一脸悠闲的回到了四合院。
他心知肚明,他现在和徐慧真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谁更进一步,都能轻而易举的捅破这层纸。
来到四合院门口,梁启东下车直接推着车进入了院子,刚来到中院自家门口,便见到稀罕的一幕。
院里的三位大爷竟然齐聚一堂,背着双手站在他家墙角打量着角落堆着的一堆蜂窝煤,嘴中还不断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墙角的数百块蜂窝煤是他借着昨天星期天的空闲,用买来的工具“脱”出来的,此时整整齐齐堆成一堆晾晒,显得又壮观又阔绰。
看来,这三位没事不会聚在一起的管事大爷,今天是来替院里住户探他口风的。
阎埠贵不经意间听到身后的动静,急忙转过头朝梁启东望去,脸上顿时堆满了笑,热情的招呼道:
“哎呦,小梁你这是下班回来了,墙角这些煤球就是你之前说过的蜂窝煤吧,你小子可真是心灵手巧,转眼间就做了这么多,我看手艺都快赶上人家老师傅了,就凭这一手艺,你小子以后就指定饿不着。”
“哎,对了,这些蜂窝煤烧起来怎么样,和普通的煤球比起来呢?”
梁启东打量了他一眼,自动忽略了三大爷那些夸人的废话,信心十足道:“三大爷,您老放一万个心,您想想,这蜂窝煤要是不比以前咱们用的那些煤球省钱,我能一次性弄这么多吗?”
“我可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再说我可是按照人家店里师傅说的比例做的,不过话也不能说得太满,毕竟确实是第一次做出这玩意儿来。”
一旁的易中海一直在认真听着两人的对话,等两人停下讨论才微微点头道:“是不是还得晒个几天等干得差不多了才可以用?”
“对!”梁启东一脸平静的瞥了易中海一眼,回答道:“大概还需要摊开晾晒个三天才能干透,到时我将这些全部摞起来就可以用了。”
易中海目光微动,直接开门见山道:“那等你摞起来的时候,我也跟你借两块带回家烧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
“没问题呀,都是街坊邻居的,左右这些煤都是我自己做出来的,费不了几个钱。”梁启东几乎没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毕竟几块煤确实值不了几个钱,说完还不忘补充道:
“一大爷,到时您要是用得好的话,可以来跟我借模具拿回家做一些,当然,三大爷和二大爷也可以来借。”
他心知肚明,等易中海用完蜂窝煤觉得好,这些管事大爷指定还是会来借,那还不如做个顺手人情。
阎埠贵闻言嘴都要咧到耳根了,忙不迭拍马屁道:“我早就说院里小梁最是敞亮吧,你看大家伙还没开口,他就答应了。”
本来一脸深沉的刘海中此刻听了这话,一张老脸也是顿时乐开了花,“小梁为院里干了件好事,要是这蜂窝煤确实是比之前省钱的话,这下就在院里推广开来了。”
“而且到时咱们院里再往外面一传播,说不定以后整个四九城都改用蜂窝煤,到时一年还不知道能省下多少钱呢!”
易中海思考了一会,随即又打量了一下门口属于梁启东的那个新式煤炉,点点头道:“其实早在几天听小梁说过蜂窝煤这件事,我就到别人家打听过那种蜂窝煤炉子的使用情况。”
“他们都说这种炉子烧蜂窝煤确实能节省点,但却不是很省事,反而很麻烦,不过小梁这炉子却是与那些不同,看样子是一种结合西洋炉子的新式炉,看来小梁还是很有头脑的。”
那不是废话嘛,有后世的经验在,一个炉子要是搞不好,那才是真的丢人现眼了。
虽心中得意,但梁启东脸上却丝毫未露,只是微微一笑,“一大爷您是在抬举了,我哪有那本事改造炉子,这还不是人家店里老师傅的想法。”
易中海见他没有得意忘形,脸上也是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点点头道:“现在虽然到处都没有提倡用蜂窝煤和这种新式炉子,不过等我实验过,效果要真有那么好,到时我就开全院大会提倡全院每家每户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