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俾斯麦达成交易的梯也尔在卢森堡左等右等终于是等来了俾斯麦带来的十万巴赞军团俘虏
此时的德法边境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由德军接管,俾斯麦在和梯也尔达成卖国协议后立刻指示边防部队立刻向前推进占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随着德军进驻,各小镇的居民看到德军来了立刻躲进了屋子里,但是这些德军士兵并未来抓捕他们而是在街道上贴满了告示
学校里,一个老师正在教授教室里的学生们学习法语基础单词,此时一个德军军官和几个士兵走进学校
“把这些告示告诉学校的人,从今往后这里只允许教德语”
军官说完,身后的士兵立刻冲出去,将告示贴到每一个教室的黑板上
那名老师看着粗暴闯进来的德军士兵一脸惊恐,那德军士兵将一份由法语写的告示直接就贴在黑板上,然后便离开了
老师看着告示上的内容不由得哭了出来
“孩子们,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课”
老师转身看向教室里的学生
即使这样,老师仍然在继续教授法语内容,在走廊上的德军士兵听见他仍然在教授法语内容直接冲进来,勒令他不得在教授法语
并用枪托粗暴的砸向了老师的肚子
即使这样,老师忍着肚子传来的剧痛仍然教授着最后一点法语内容
下面的学生们,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哭着在书本上写下着最后一刻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
Vive La France!(法兰西万岁!)
后便被德军士兵一枪托打在脑袋上,倒在讲台边,德军士兵又再次对他拳打脚踢
(法国作家都德在187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正是以普法战争失败,德军占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后强制推行德语教育为背景,本小说此时时间线为1877年5月,为架空致敬)
梯也尔在卢森堡与俾斯麦达成交易后,如愿以偿地接收了十万巴赞军团俘虏。这十万训练有素的士兵,成为了他手中急于兑现的筹码
他迫不及待地挥师北上,直逼巴黎城下,目标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夺回巴黎,重塑资产阶级政府的权威
此时的巴黎公社,成立尚不足两个月,却已成为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公社战士们依托巴黎那历经岁月沉淀、坚固且完备的城防工事,严阵以待
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关乎生存与理想的殊死搏斗,每一道城墙、每一座堡垒,都是守护巴黎、扞卫革命成果的关键防线
而梯也尔,在复仇与权力的欲望驱使下,早已将道德与顾虑抛诸脑后。他一心只想尽快夺回巴黎,重新掌控法国的政治命脉
俾斯麦,这位精于算计的德意志宰相,为了进一步搅乱法国局势,从中谋取德国在欧洲的更大利益,竟向梯也尔提供了大量德国武器,这些敌国的武器,如今却要被法国人用来屠杀法国人,这是何等的讽刺与悲哀
5月19日,反动政府军在梯也尔的指挥下,对巴黎城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炮弹如雨点般呼啸着落下,在巴黎城内爆炸,巨大的冲击力让建筑物纷纷倒塌,熊熊大火瞬间燃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巴黎,这座曾经被誉为“光明之城”的浪漫之都,此刻沦为了人间炼狱,街道上,硝烟弥漫,砖石飞溅,人们的哭喊声、求救声与炮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德皇威廉一世都准备好了炮击巴黎,但因为神州的从中斡旋,他自己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放弃这个计划,但提也尔可没有那么多顾虑
“巴黎!即便轰成废墟也再在所不辞”
梯也尔看着不断发生爆炸 火光冲天的巴黎露出了癫狂的笑容
然而,公社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英勇地抵抗着反动政府军的进攻。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时而冲锋陷阵,时而坚守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抵御敌人的钢铁长城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公社战士们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有的手持步枪,瞄准敌人,精准射击;有的搬运弹药,为前线战友提供支持;有的救助伤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革命的团结与友爱
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肩负着保卫巴黎、扞卫革命的神圣使命,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公社战士们奋勇抵抗敌人进攻的同时,另一群伟大的女性——公社妇女们,也在默默地承担着拯救生命、守护家园的重任
她们排成一排,如同坚韧的脊梁,一趟又一趟地运送着装满水的水桶,奔赴火灾现场。炮弹在不远处爆炸,掀起的气浪和弹片随时可能夺走她们的生命,但她们没有丝毫退缩
她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勇敢,手中的水桶在硝烟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些妇女们,有的是母亲,有的是女儿,有的是妻子,但在这一刻,她们都是巴黎的守护者
她们用自己的双手,扑灭大火,抢救伤员,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她们的付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却同样至关重要
她们是战火中的天使,用自己的爱与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她们是巴黎的脊梁,用自己的坚韧与毅力,支撑着这座城市在战火中屹立不倒
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妇女不幸被炮弹的弹片击中,但她强忍着伤痛,继续坚持着搬运水桶。旁边的姐妹们想要扶她去休息,她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
“我没事,巴黎需要我们,我不能倒下”
她的话语,如同燃烧的火焰,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战斗
此时,欧仁·瓦尔兰站在指挥所内,目光紧紧盯着桌子上那幅标注着巴黎城防与敌军动向的地图,眉头紧锁,他深知,此刻的巴黎公社正面临着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我们现在有多少部队!”
欧仁·瓦尔兰沉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与坚定
“八万,这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
路易斯·查尔斯·德勒克吕兹脸色凝重地回答道
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公社自成立伊始,便深陷资金困难与物资不足的泥沼之中,欧仁·瓦尔兰等公社领导人并非没有考虑过冲出巴黎,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但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
公社能够组建起八万军队,已经是拼尽了全力,这八万战士,来自巴黎的各个阶层,有工人、有市民、有热血青年,他们怀揣着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向往,毅然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之中
然而,与梯也尔反动政府即将发动的十万重火力进攻相比,八万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巴黎城外,梯也尔的反动武装如饿狼般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摧毁巴黎公社,而更为严峻的是,法国其他地区的局势也对公社极为不利
其余法国地区仍然被波拿巴派官员掌控,这些官员虽然没有像梯也尔反动政府一样对公社进行公开的追捕和镇压,但他们对公社同样充满了敌意
在法国复杂的政治格局中,共和派和保皇派虽然是长期的敌人,但在对待共产主义这个问题上,他们却出奇地一致
共产主义被视为对他们既得利益和传统统治秩序的巨大威胁,因此,无论是共和派还是保皇派,都将巴黎公社视为共同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常理,在此刻的法国政治舞台上,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听说,波拿巴家族重新在奥尔良建立起了势力,我们可以......”
一个公社成员话还没说完便对上了指挥所内所有人的目光
“你难道指望一个阶级敌人来帮助我们?别天真了科尔”
雅罗斯拉夫·东布罗夫斯基直接厉声呵斥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种不切实际想法的坚决否定
波拿巴家族代表着封建专制和反动统治,他们的利益与巴黎公社所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和人民民主背道而驰,依靠波拿巴家族来对抗梯也尔反动政府,无异于与虎谋皮,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给公社带来更大的灾难
“好了好了,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我相信科尔也不是故意的”
欧仁·鲍狄埃站出来打圆场道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歌词作者,在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下长诗《国际歌》,后由皮埃尔·狄盖特谱曲,国际歌自此诞生,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标志性代表
目前,巴黎公社军最缺的就是武器,在推翻梯也尔政府后,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在离开巴黎时带走蒙马特弹药库中的大部分重武器,只剩下了两万把步枪没有带走
而这两万把步枪对于八万公社军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而现在,面对十万装备重火力的反动政府军的进攻,公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梯也尔反动政府在俾斯麦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的德国武器,这些武器装备精良,火力强大
相比之下,公社战士们手中的步枪数量有限,而且缺乏足够的弹药和重武器支持
在城防工事上,公社战士们虽然依托巴黎完备的城防工事进行抵抗,但面对敌人的重炮轰击和强大火力,这些工事也显得有些脆弱
炮弹呼啸着落在巴黎城内,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让建筑物纷纷倒塌,熊熊大火瞬间燃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公社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着敌人的进攻,但武器的劣势却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为数不多的城防重炮需要应对反动政府军的进攻,无暇顾及反动政府军炮兵的袭击
下午,远在奥尔良的哈希收到了梯也尔纠集十万降兵进攻巴黎的紧急消息,他眉头紧锁,深知这一消息的分量与紧迫性,当即将消息传达给了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
“殿下,阿道夫·梯也尔得到了德国的支持,用十万在普法战争中投降的法军士兵正在进攻巴黎”
哈希神情严肃地说道,手中紧握着电报,仿佛握着巴黎公社的命运
哈希拿着电报走进作战指挥所,此时的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正跟着拿破仑·路易·波拿巴学习军事指挥,拿破仑·路易·波拿巴,这位虽身患重病但威严犹存的亲王,一直将恢复波拿巴家族的荣耀与统治视为己任,对军事指挥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而且,这个家伙无耻的将阿尔萨斯 - 洛林割让给了德国人”
哈希一说到这个消息,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怒火
“这个畜生,卖国求荣!咳咳咳咳咳”
拿破仑·路易·波拿巴听闻此言,一拳重重地打在桌子上,愤怒的情绪如火山般爆发。他本就身体虚弱,这一激动,顿时咳嗽起来,脸色涨得通红
“叔伯,您消消气”
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立刻上前将拿破仑·路易·波拿巴扶着坐在凳子上
“我们要干预吗?殿下”
哈希看向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拿破仑·路易·波拿巴也看向了他,等待着他做出决定
“不”
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慢慢直起腰来说出了一个不字
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代表的是封建君主势力,在他看来,巴黎公社虽然是由被压迫的巴黎市民组成,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但共产主义是封建专制的敌人,与波拿巴家族所代表的封建统治秩序格格不入
而梯也尔,同样是他的敌人,梯也尔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政府,曾经推翻了波拿巴家族的统治,对波拿巴家族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如今,他的两个敌人——巴黎公社和梯也尔,在互相征伐,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他无需直接参与这场冲突,只需在一旁观望,等待双方两败俱伤,
等到巴黎公社和梯也尔都消耗到一定程度,他便可以率领波拿巴家族的势力,以“拯救法国”“恢复秩序”的名义介入,重新夺回法国的统治权,恢复波拿巴王朝的辉煌。
听到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的回答,拿破仑·路易·波拿巴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身体不适,但头脑依然清醒,他明白弗朗索瓦·瓦谢·波拿巴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观望,等待最佳时机,是恢复波拿巴家族统治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