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应该是刚才掉落的精品。”张进小心地将它们收集起来。
正在这时,海面上传来马达声。张进抬头一看,是邻村的渔民老刘开着小船过来了。
“张进,张大海,你们这么早就出海了?”老刘的声音在海面上传来。
“老刘叔,我们在这里赶海呢。”张进回答,同时暗示张大海把藤壶遮盖好。
老刘的小船靠近礁石,他看到两兄弟的装备,有些好奇:“这附近有什么好东西吗?我也想碰碰运气。”
“就是些普通的海货。”张大海含糊其辞,“今天运气不错,收获还行。”
老刘眼尖,他看到了塑料桶里的一些藤壶:“这不是藤壶吗?现在藤壶价格不错,你们收获不少啊。”
“是啊,运气好碰到了一些。”张进不想多说,“老刘叔,你要去哪里?”
“我去前面的海域看看,听说那边有人看到了海豚群,说不定能碰到好东西。”老刘说着,“你们也早点回去,这天气看起来要变。”
老刘说完就开船离开了。张进看着远去的船只,心里松了口气。
“还好他没看出这些是鹅颈藤壶。”张大海小声说道。
“是啊,要是让人知道了,肯定会有人来抢地盘。”张进点点头,“我们得保密,至少在卖掉之前不能让太多人知道。”
两兄弟收拾好东西,准备返回。张进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海域,心里有些不舍。今天的经历太神奇了,不仅救了一头鲸鱼,还意外获得了这么多鹅颈藤壶。
“哥,你说以后还会有这种好运吗?”张进问道。
“谁知道呢,不过今天确实是走大运了。”张大海启动船只,“先把这些藤壶卖掉再说,有了钱我们就能买更好的设备,以后说不定还能有更大的收获。”
小船在晨光中向渔村驶去,船舱里装满了珍贵的鹅颈藤壶。两兄弟都心情很好,虽然一夜没睡,但精神十足。
“对了,这些藤壶我们要怎么卖?”张进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我有个想法。”张大海说,“我们不要一次性全部卖掉,分批出售,这样既能保证价格,又不会引起太大关注。”
“好主意。”张进赞同,“而且我们可以先联系几家大饭店,看看他们的需求量。”
两兄弟一边讨论着销售策略,一边向家的方向驶去。在他们身后,朝阳正缓缓升起,将整个海面染成金黄色。
回到渔村时,天已经大亮了。张进和张大海将小船停靠在码头,小心翼翼地将装有鹅颈藤壶的塑料桶搬上岸。
“先回家把这些藤壶处理好,然后我们去县城找买家。”张进说道。
两兄弟刚到家门口,就碰到了邻居王婶。王婶看到他们手里的塑料桶,好奇地问道:“这么早就回来了?收获怎么样?”
“还行,运气不错。”张大海简单回答,不想多说。
王婶想凑近看看塑料桶里的东西,被张进巧妙地挡住了:“王婶,这些海货还没处理呢,等会儿再给您看。”
“那行,你们先忙。”王婶虽然有些好奇,但也没有过分追问。
进了家门,张进立即将塑料桶盖好,然后开始清洗和整理这些鹅颈藤壶。每一个藤壶都被仔细检查,确保品质完好。
“这些藤壶的品相真的很好。”张进一边整理一边说,“个头大,肉质饱满,在市场上绝对是顶级货。”
张大海点点头:“我数了数,总共有一百三十二斤,按市场价算,这就是五万多块钱。”
“五万多!”张进忍不住惊呼,“这比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要多。”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张进赶紧将藤壶遮盖好,然后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的小贩老陈。老陈经常收购村民的海货,然后转卖给县城的商贩。
“张进,听说你们今天收获不错?”老陈笑着说道,“有什么好货色吗?我出个好价钱。”
张进心里一动,老陈虽然是个小贩,但在县城有不少关系,说不定能帮他们联系到买家。
“老陈哥,你来得正好。”张进说道,“我们确实有些特别的货色,不过价格可能比较高。”
“什么东西?让我看看。”老陈眼睛一亮。
张进犹豫了一下,然后掀开了塑料桶的盖子。老陈看到里面的鹅颈藤壶,立即瞪大了眼睛。
“这是…鹅颈藤壶!”老陈惊呼道,“你们哪里弄来这么多?”
“海里捞的。”张进简单回答,“老陈哥,你能帮我们联系买家吗?”
老陈仔细检查了几个藤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藤壶的品质真的很好,我在县城的几个大饭店都有关系,他们肯定会要。”
“那价格怎么算?”张大海直接问道。
老陈想了想:“鹅颈藤壶现在市场价是每斤四百块,但你们这个量太大了,我得分批出售。这样吧,我给你们每斤三百五十块,全部包下。”
张进和张大海对视一眼,这个价格虽然比市场价低一些,但考虑到量大,而且老陈负责销售,还是可以接受的。
“一百三十二斤,总共四万六千二百块。”张进算了一下,“不过我们不能一次性全部给你,得分批供应。”
“为什么?”老陈有些不解。
“这种好货色不能一次性投放市场,会影响价格。”张进说道,“我们先给你五十斤,剩下的分三次供应,每次间隔一个星期。”
老陈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提议有道理:“行,那我们就这么定了。先给我五十斤,我立即去县城联系买家。”
很快,老陈就开车来取货了。五十斤精品鹅颈藤壶装了满满一箱,老陈当场支付了一万七千五百块钱。
“张进,你们这次真的发财了。”老陈装车时说道,“不过我建议你们以后多关注这种高端海货,市场需求量很大。”
“我们会注意的。”张进点点头,“老陈哥,你在县城有什么消息,记得告诉我们。”
“没问题。”老陈开车离去,“下星期我再来取货。”
老陈走后,张进和张大海坐在屋里,看着桌上的一叠钞票,心情都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