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线索?”孟清绾看向陆景。
陆景摊了摊手:“没什么线索,杀手做的很干净,实力很强,一个人就能破开监牢,你带来的那几个黑甲卫,没什么抵抗能力就全死了。”
孟清绾闻言,目光深邃的看向远处,眼神里掩藏着汹涌的杀意。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黑甲卫去镇守监牢,已经足够震慑那些人了。
没想到,她还是低估了那些人的狠辣。
想想也是,面对有可能让自己诛灭九族的罪证,他们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她原本也想过直接把那些犯人转移到皇城的天牢里,不过,如今她信任的大部分手下,都在江南地区和白莲教对抗。
皇城内的其他高手,她并不怎么放心,担心引狼入室。
原本想让锦衣卫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来,但今天呈递折子上去,人还没能抽调过来,涉案的人就被杀死了。
“殿下,你有什么想法?”
陆景好奇的问。
孟清绾神色清冷:“只是没了证人,其他的证据都已经拿到手,只需要奏禀陛下就行,就看陛下如何定夺了。”
自己的奏折传上去,即便没有证人,陛下肯定也明白怎么回事。
就看陛下的决心了。
要是陛下不想严惩,再多的证人作证,也没用。
陆景微微点头,没说什么。
当初他愿意出钱赈济流民,只是见不得这么多人饿死。
至于景帝愿不愿意惩戒那些蛀虫,陆景毫不在意。
不惩戒最好,可以让大景朝堂多一些蛀虫,那么大景消亡的就会更快。
反正吴家的人都死了,自己已经得以报仇。
“陆公子,您的大恩大德,老头子我没齿难忘,还请受我一拜!”
突然,一个老农模样的人从人群中走出,直接对着陆景磕头跪拜跪谢。
陆景连忙将他扶起:“郑老先生,使不得,快快请起。”
这老头前几日差点就要饿死了,还是陆景给他施粥,才救了他一命。
“陆公子,没有您的善举,老头子我已经饿死了,您是救苦救难的大善人啊。”
郑老头泪流满面的说道。
他还记得,前几天,自己快要饿死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说附近有人在施粥,他当时已经饿的虚脱无力,但是还是强撑着一口气,来到了施粥现场。
还没排到他,就饿晕在了现场,陆景赶忙让人先给他送粥。
他喝了几口陆景让人熬煮送过来的浓粥,缓了一会儿,才活了过来。
“陆公子,要不是您布善施粥,包括老头子我在内的许多流民,早就饿死了。老头子我饿死不要紧,我这小孙子才那么小,一路饿死了父母,饿死了姐妹,才熬到了现在,您不知道……”
郑老头述说着自己一路以来的经历,说的凄惨悲剧,闻着无不伤心落泪。
郑老头一家子所在的山村受了蝗灾,颗粒无收,加上欠了地主老爷的钱,山村附近还有山匪不时出没,没办法,只能带着一家子流离失所,当起了流民。
原本想来到富裕的皇城,能进城给人当个奴仆什么的。
谁知道压根进不去,只能在皇城外游走。
偶尔听说那里有良善的大户人家施粥,可当他们过去,施粥都已经结束了。
流民太多,只靠有人施粥,肯定救不活那么多流民。
郑老头子都快放弃了,听说云城郊区有人好几天都在施粥,他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带着仅剩最后一个的孙子,来到这里。
到了之后,看到架起来了几十口大缸都在熬煮浓稠的米粥,他泪流满面。
郑老爷子一番感谢,周围人也都纷纷起哄,对着陆景千恩万谢。
陆景被这么多人围观,感觉有些臊得慌,他道:“郑老爷子,这是我应该做的,百姓如此困苦,我等有些薄财的人,自然应该尽一些绵薄之力。这些钱,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陆公子,也就您这等人物,才能有如此高的觉悟。”
“要是这世上像您这样的人多一些,那该有多好。”
“如今的那些官员,个个昏庸无能,中饱私囊,不顾百姓生死,百姓活不起啊!”
郑老头叹气。
一旁一位正在维持秩序的吏员听到这话,脸色一变。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长公主殿下,冷声呵斥道:“你这老头,乱说什么,朝廷何时不顾你们的生死了?我等不就是朝廷派来赈灾的?”
“哼,你也别糊弄老头子我,前些日子,我们过的什么日子,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要不是陆公子施粥,不知道得死多少人,也没见朝廷有派过一兵一卒前来为我们赈灾救济。”
“如今你们看陆公子自己掏钱购买粮食赈灾,突然派人过来,谁知道是不是想霸占陆公子的功劳,给自己邀功,想要加官进爵。”
郑老头看向那吏员,一脸的鄙夷,一副我早就知道你们是什么货色的神情。
其他人听到这话,全都乱哄哄的议论起来。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前些日子,我们都快要饿死了,朝廷也没派人赈灾。但等到陆公子给我们施粥,朝廷却又派人过来,没想到,竟然是想抢功劳!”
“太不要脸了,我还以为是朝廷上的那些大人物良心发现,突然就愿意赈济我们了呢,原来是想来抢功劳!我呸!”
“究竟是那个不要脸的货色,竟然敢如此算计陆公子的善举?”
在场的流民听到郑老头的话,纷纷义愤填膺的怒骂起来。
他们人多,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此刻压根不怕被那些吏员听到。
孟清绾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心中只觉得有些悲哀。
如今的百姓,看到朝廷派人赈灾,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觉得有大官来抢陆景的功劳!
大景的民心,竟然丢失到了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