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穷奇的精密布局与飞鼠、耳鼠的通力执行下,一场无声的信仰渗透战,正在万妖栖岳山脉的南部区域悄然上演。
尽管麒麟族各分支的态度迥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力。
金麒麟的严防死守、火麒麟的零容忍焚毁、墨麒麟与玉麒麟的暗中探查,如同一张张无形的屏障,试图阻挡信仰网络的扩张。
但龟太郎的信仰之力,依旧以一种近乎顽强的姿态,循着隐秘的路径向南蔓延。
且相较于此前的粗放式扩张,此刻的渗透更为隐蔽、更为深沉。
如同扎根于石缝中的藤蔓,在绝境中汲取养分,默默生长。
在木麒麟管辖的灵植园周边,那些与飞鼠部落交好的小型灵植部落,成为了信仰渗透的重要支点。
它们按照飞鼠的指引,将龟太郎小雕像作为“灵植培育辅助之物”,小心翼翼地供奉在种植园的角落。
每日在照料灵植时,顺带擦拭雕像,祈祷灵植长势旺盛。
木麒麟们虽保持着警惕,却也因雕像确实能带来灵植产量的提升,而未过多干预。
这些灵植部落的族人,常年与草木为伴,心性本就淳朴坚韧。
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雕像的平和道韵与耳鼠传播的“隐世长者”传说渐渐扎根心底。
它们不再仅仅将雕像视为工具,而是真正相信,这是龟太郎长者的庇佑,能让灵植茁壮成长,让部落免于饥饿。
这份信仰,没有轰轰烈烈的仪式,却带着源于生计与感恩的坚定,如同灵植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
水麒麟管辖的河畔流域,信仰的渗透则更为柔和。
那些获得雕像的水族小妖,在佩戴雕像后,发现自身的控水能力确实变得更为稳定,以往因心绪不宁导致的灵力紊乱大幅减少。
耳鼠曾暗中帮助过的虾妖、蟹妖部落,更是将雕像奉为“安神至宝”。
久而久之,“龟太郎长者能安抚心神、稳固灵力”的观念便在水族中流传开来。
水麒麟们虽要求持有雕像者报备,却并未限制其使用,这种温和的管控,反而让信仰在可控范围内缓慢滋长。
土麒麟的领地,则成为了信仰传播的“天然通道”。
这里的族群本就对雕像的存在毫不在意,飞鼠的商队得以自由往来,将雕像作为普通交易品,在各个边缘部落中流转。
没有刻意的引导,没有外界的干预,雕像的传播完全遵循着自然的商贸规律,却意外地形成了广泛的基础。
那些生活在土麒麟领地的小型族群,大多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对能带来平安顺遂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接纳力。
他们或许并不完全了解龟太郎的传说,却会因身边族人的口口相传,或是自身偶然感受到的平和道韵,而对雕像心生敬畏,将其当作守护部落的吉祥物。
而在墨麒麟与玉麒麟的领地边缘,以及那些态度暧昧的中立区域,信仰的渗透则充满了“潜行”的意味。
飞鼠的商队避开了墨麒麟的探查节点,通过地下地道、夜间交易等方式,将雕像少量、分散地送入边缘部落;
耳鼠则继续扮演着“隐世医者”的角色,在解决部落难题的同时,悄然散播龟太郎的传说。
这些区域的族群,夹在各大势力之间,生存环境本就复杂,对能带来庇护与希望的信仰,有着更强的渴求。
但也正因身处麒麟族的审视之下,它们的信仰更为谨慎,却也更为坚定。
它们不会轻易向外界表露对雕像的崇拜,却会在私下里虔诚供奉。
这份在压力下依旧坚守的信仰,如同经过淬炼的精钢,纯度极高,带着无与伦比的韧性。
就这样,尽管南部区域的信仰丝线增长速度远不及北部那般迅猛。
甚至有些区域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扩张痕迹,但每一条新增的信仰丝线,都带着独特的质感与分量。
这些高质量的信仰丝线,跨越了山川河流的阻隔,穿透了麒麟族的层层审视。
如同一条条细微却坚韧的纽带,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龟太郎的识海之中。
龟太郎能清晰地感受到,识海深处那枚“万物惊”符文,正随着这些信仰之力的涌入,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原本略显锐利的“惊醒”之意,在这些信仰的滋养下,多了几分包容与温润,不再是强行的点化,而是带着循循善诱的柔和;
符文的轮廓也变得更加圆满,表面流转着五彩斑斓的光晕,仿佛蕴含了天地间多种道韵的精华;
其蕴含的力量,也从最初的单一引导,变得更为醇厚、更为深邃,既能惊醒蒙昧,也能安抚心神,既能滋养生机,也能稳固根基。
龟太郎能感觉到,自己与这片山脉的联系,正通过这枚不断凝实的符文,变得愈发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