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离去后,空无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城市天际线。刚才热烈的讨论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
那些充满激情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提案,此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思考。
脑海中浮现出,南都的案例。那里的工厂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转,生产效率提升了近三倍。
但随之而来的,是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被迫离开他们的岗位。那些迷茫的眼神、不知所措的面容,在他眼前闪过。
古村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对手雷家,已经引进智能生产线,传统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
空无深知,如果固步自封,等待古村的只会是,被时代淘汰的命运。但他更清楚,每一个决策背后,都牵动着,众多家庭的生计。
或许...他喃喃自语,在笔记本上写下,两个关键词:效率、就业。在效率与就业的天平上,需要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技术进步,真正造福于村民。
正因为此,他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生产数据,找出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为职工开设,转型培训课,从基础编程到设备维护;
第二阶段,逐步引入,自动化设备,先用于高危工序,保留需要匠人经验的,精加工环节,通过人机协作,让职工转型,成为技术督导。
对于那些,确实难以转型的老员工,将分流至集团下属的,建筑公司、生态农业基地、传统手工作坊。
落地窗映出他,沉思的身影,与远处雷家大厦的LEd广告,重叠在一起。那上面滚动播放着,雷好接受采访的豪言壮语:三个月完成智能化改造。
空无轻轻摇头,想起商学教授说过的话:转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带着整个团队,跑马拉松。他合上笔记本,金属扣发出清脆的声。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急促地推开。大哥,路上遇到交通管制,咱们来晚了......罗舍解释道。空无温和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在意。
易伶从容,走到办公桌前坐下,她今天穿着职业套装,显得格外精神。罗舍则站在一旁。
易伶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去年在南都果酒体验馆,她凭借优异表现,获得了集团年度优秀员工的殊荣。按照集团规定,她可以自由选择,晋升到高一级的任何岗位。
我还是想做老本行。易伶的声音坚定,这个回答,让在场的两位领导,都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空无微微皱眉:果酒在咱们北方市场,确实不太吃香,这个选择,会不会......
不止是果酒,易伶的目光,炯炯有神,我想做的是,完整的酒类体验经济。她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企划书,在桌面上徐徐展开。
我建议,在古村、古寨和北都三地的生产基地旁,打造高端酒庄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