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三天,空无提着年货礼盒,孙蜜抱着一大束鲜花,两人沿着村道,缓步前行。这是他们节庆期间的,例行探访。
村里住着十几位,孤寡老人,虽然集团每月,都会发放生活补助,衣食住行,不成问题,但老人们最缺的,始终是陪伴。
自从共述计划启动后,这个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来自各地的都市青年,通过文化交流项目,住进老人家,陪老人聊天、做饭、打理菜园,让原本冷清的院落,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王奶奶,我们来看您啦!孙蜜轻轻叩响一扇,斑驳的木门。
门内传来,窸窣的脚步声,开门的是一位银发老人,见到来人,顿时笑开了花:哎呀,是空无和蜜蜜啊!快进来坐。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还贴着,年轻人留下的剪纸窗花。茶几上摆着几个相框,记录着老人和住客的温馨瞬间。
小张回家过年了吧?空无将礼盒放在桌上,关切地问道。
是啊,回去团圆了。王奶奶一边沏茶一边说,不过他天天,都给我发视频。老人眼角,微微泛红,这些日子,家里热闹多了……
走访完最后一户,夕阳已经染红了天际。
空无望着炊烟袅袅的村落:共述计划,比咱们想象的,还要成功。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陪伴,更让老人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孙蜜点点头:是啊,这种代际之间的温暖传递,才是最有价值的年礼。
两人相视一笑,在暮色中,踏上了归途。孙蜜深有感触,“我看啊,他们都把你当亲人了。”
是啊,这种情感的连接,比血缘更珍贵。空无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你看那些窗前的灯光,每一盏背后,都是一个被温暖的故事。
孙蜜挽住他的手臂:记得第一次来村里时,王奶奶连门都不愿开。现在不仅会主动,给我打电话,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跟年轻人视频。
最让我感动的,是李爷爷,空无回忆道,那个倔强的老人,现在居然在院子里,种满了年轻人喜欢的花。他说等春天来了,给每个住客一个惊喜。
晚风轻拂,带着柴火饭的香气。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发现树干上,系满了红丝带,在暮色中轻轻飘动。
这是......
是住客们留下的,孙蜜抚摸着一条丝带,上面都写着祝福。小张说,每次回来,都能在树下,找到自己的那条,就像回家一样。
远处传来欢快的谈笑声,几个年轻人,正陪着老人,往活动中心走去。
空无停下脚步,看着他们的背影:其实受益的,何止是老人,这些年轻人,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孙蜜会意:双向治愈,才是最美好的。
月光洒在,乡间小路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孙蜜忽然,叹了口气:明天就要回去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你知道吗?以前我最怕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