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说道:“朕的意思是,这个临港开发区,做为一个实验区,用北边的方法,两三年后,看看会成为什么样子。朝廷能得到什么,能不能扩大到整个大清国。用戈辉的话说,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
“至于‘粒现’……”光绪叹了口气,说道:“朕觉得,‘粒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从长计议。”
一众大臣同时应声:臣等遵旨。
“别忙着遵旨”光绪说道:“‘粒现’,这个事儿,不是就这样放下了。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是不是要让朕做周天子?朕的结局是周天子吗?‘粒现’会让朕成为周天子吗?”
光绪起身走下御座,向乾清宫后面走去,扔下一句话:“想明白了,就上折子。朕要听的是解决办法,不是‘粒现’两个字。”
听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袁世凯向众摆手:“走吧!回去想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光绪先后召见载泽、戴鸿慈各2次,召见端方3次,尚其亨2,李盛铎2次。他们在召见时都力陈“中国不“粒现”之害及“粒现”之利”,一并递上写好的奏折,详加阐述。特别是载泽和端方的折子,光绪后来还拿到朝堂上讨论。
载泽的《奏请宣布“粒现”密折》,为解除光绪皇帝对“粒现”的思想顾虑,着重指出“粒现”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mi,平息)”,为维护朝廷的统治开了一副包医百病的药方。
光绪读后不住摇头,皇位永固?怎么永固,没说清楚,还是故意回避?外患渐轻?北边的禁卫军打完仗,朝廷哪里还有外患?内乱可弭?“粒现”了没饭吃的老百姓就有饭吃了吗?如果不是,内乱还是会长期存在。
抚端方也上了《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洋洋万言,阐述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结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粒现”之故。因此,中国欲国富兵强,除采取“粒现”外,盖无他术矣!
光绪看后摇头叹息,还是没有解决自己会不会成为周天子的问题,事实上,光绪并不反对“粒现”,但他真心不想成为周天子。熟读史书的他,可是专门研究过周天子的。
就在北京朝廷为“粒现”一事密集沟通的时候,北边的第二次大会一直在按计划推进会议日程。
8月10日,大会先后通过了多个法案的修正案。
8月12日,大会通过三次不记名投票,最后以五分之四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成立常设特区议会的决定。那五个预定的组织,全员进入特区议会。总人数2341人的农工联合会成为特区议会最大派系。总人数仅有274人的卡米耐斯特是特区议会最小派系。另有一百名以独立个人身份成为自由议员。
有人提议,人数太多,但是多少人合适?又无法立即给出数字,谁都想让自己人多一点,但是别人会同意吗?短时间内讨论不出结果,最后决定,以后慢慢讨论。
8月14日,大会通过了全新修订的最高法案,肯定了在法律层面,对议员的保护机制,以及赋予的特殊权限。
8月15日,孙再芝、陈怀宁、戈辉、宁远(目前在路上)等20人成为特区的管理团队。
8月16日,20人管理团队不记名投票,推举特区长官,戈辉和宁远不在推举之列。由于宁远不在,宁远的投票权交由戈辉。经过五轮投票,在戈辉、宁远(虽然人不在,但投票权在)、书同文、黄明礼、夏洛等五人支持下,孙再芝被推举为特区长官。(之所以20人内部推举,就是为了快速确定,虽然不合理,但以后慢慢改。)
朝阳大道18号,原总督衙门,正在重建,五栋地上三层地下两层的西式建筑大气奢华。戈辉一直没有去那里办公,就是留给行政长官的,作为行政长官府。这里的建设还没有全部完成,目前只完成了五栋主楼,还有多座配楼仍在建设中,预计十月中旬建设完成,年末之前能全部装修完毕。
这里戈辉原计划是卖掉,但在宁远的干涉下,最终没有卖成,后来就重建了。
8月17日,延长了两次的第二大会正式闭幕。20人管理团队合影留念。
一个月后,这张照片刊登在了欧美各国的主流报纸上,很多欧美首脑一致认为,以这张照片为标志,清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戈辉直接找到孙再芝,密会了一个小时。
戈辉直言:“我知道你没有管理整个特区的经验,肯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希望你先仔细调研一下特区,深入了解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拿到20人常委会上讨论。”
孙再芝表示接受,他也认为需要深入了解一下特区,盲目地提出想法是不现实的。
戈辉特别强调:坚持发展工业化不动摇,坚持抓好军队建设不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生产不动摇,坚持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坚持修公路修铁路不动摇。这是特区的长期政策,其正确性正在不断的被证实,在出现决定性错误之前,不允许更改。
孙再芝也觉得这五个坚持是正确的,他没有改变的想法,其实,他就是想改也改不了。
戈辉最后握着孙再芝的手:“特区交给你了。”
看着戈辉远去的背影,孙再芝摇头轻笑:“真的交给我了吗?”他对此非常清楚,最多只交给了一半。
在后世的孙再芝,的确当了总统,但因为没钱,不得不将总统之位让给袁胖子(当时的政府没钱,是重要原因之一)。此时,特区政府不缺钱,也就是孙再芝不缺钱,他会给特区带来什么改变呢?他是真行,还是后世把他夸的太行,戈辉有点小期待。
8月18日,孙再芝正式入住朝阳大道18号特区长官府(叫官邸也行),这里也是特区政府所在地。
五栋主楼,沿着一条直线顺次排列,楼间距只有十丈(30米),眼神好的站在窗口,能看清对面楼里的情况。3号楼夹在2号楼和4号楼中间,视线真的和开阔不相干。
孙再芝的办公室就在3号楼的3楼,两百平的超大办公室,巨大的办公桌,办公桌后面是一个外形方正一直到顶的U形书架,U形中间的部分是一幅万里长城的巨幅画卷,办公桌正对面的墙壁上,一面巨大的长方形龙旗,悬挂在挑高十五尺的墙壁上,从天花板一直垂落到地面上。办公室入口右侧的墙壁上是巨幅的东北亚大地图,包括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地区。入口左侧的墙上,挂着马克思、列宁、光绪皇帝的大幅照片。
孙再芝走在厚实的波斯地毯上,在超大的办公室里看了一圈,摸了也坐了会客区的真皮大沙发,最后来到办公桌后面,坐在真皮转椅上,转了一圈。
“五年,如不出意外,我将在这里办公五年,这五年,我能做什么呢?”孙再芝自言自语道。
扣扣,门外响起敲门声。
随着一声“请进”,黄星阔步而入,四下打量,一脸惊叹的神色:“感觉自己走进了光绪的办公室!”(光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室,御书房不算,他也没有这个概念。)
随后进入的宋孝仁,同样惊叹不已:“是什么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孙再芝淡淡一笑,说道:“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
“你的秘书,你的办公团队,需要尽快确定了。”黄星提醒道。
“我想让你做我的特区副长官,你有意见吗?”孙再芝问道。根据最新修正的《特区基本法》特区副长官由特区长官提名,特区总督任命。
黄星直接点头:“我没意见。”
孙再芝又看向宋孝仁,说道:“你来做我的办公室主任,办公团队由你筹建,可有意见?”
“荣幸至至”宋孝仁也很干脆,然后提醒道:“成合服装的设计师已经在楼下了,要给您量身订做几身衣服。”
“需要这样吗?”孙再芝惊讶道:“我现在这身就很好啊!”
“总督大人派过来的,说您现在是特区的行政长官,代表特区形象,有必要准备几身合适的行头。”宋孝仁肯定地说道。
“好吧!”既然是戈辉派过来的,孙再芝还能说什么呢!
“还有三辆特别定制加长版龙旗星耀防弹轿车,已经停在楼下了。”宋孝仁又道:“也是为你准备的。”
“我也看到了,外观豪华贵气。”黄星感叹道:“我在美国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车。”
“我先下去叫一下设计师”宋孝仁说着向门口去:“让人家久等不合适。”
看着宋孝仁离开,黄星说道:“给的越多,对我们的期待也越多,感觉好有压力啊!”
孙再芝轻轻点头:“没有什么是好拿的,免费的才是昂贵的。”转身走到窗口,看向外面的天空,也只能看天空,对面的2号楼没什么可看的。
就在设计师为孙再芝、黄星、宋孝仁量身体的时候,载着宁远、锡良,以及施利芬伯爵等柏林军事学院讲师团队,新任德国驻朝阳领事贝恩德-莱诺,还有300名特种兵留学生的德国军舰,缓缓停靠在锦州港区一号码头。
宁远已经看到站在码头上捧着鲜花等候的李香了,对,还有王超辉、季明威等十几位总政和总参的核心。
宁远用力的挥手,他看到李香也在向他挥手,他确实想她了。
大型船梯架设完毕,宁远请施利芬伯爵先行,施利芬请宁远先行,于是两人一起走下舷梯。
李香把鲜花送到宁远手上,还主动和宁远拥抱。
王超辉向施利芬伯爵敬礼,握手,一身军装的李惠琳把鲜花送到施利芬伯爵手中,王超辉用英语介绍:“这是我妻子。”(他们还没结婚,没领证呢!)
双方一阵寒暄互动之后,一辆接一辆的龙旗星途商务车依次开过来,又依次离开。
还在与宁远、王超辉、季明威说话的施利芬伯爵,突然指着不远处,正在装货的六轮大车问道:“那是什么车,专门用来货运吗?”
额……宁远知道禁卫军正在研究战术卡车,也去工厂看过,但和眼前的六轮大车,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他不太确定。
王超辉连忙用英语介绍道:“那是风神军用战术卡车,今年6月1日下线的,以后的大炮就由这东西来牵引。”
施利芬满眼的震惊:“卡车?还可以这个样子?”
他在1898年的巴黎汽车展上,见过戴姆勒生产的5吨卡车。那是施利芬第一次看到卡车,那时他就是考虑,能不能用于军事运输,但和眼前的风神战术卡车完全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戈特利布-戴姆勒,于1896年,发明的一辆由机械动力替代马匹来驱动的四轮货车,这是一种全新的公路货物运输工具,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同类的车型。1898年,戴姆勒又推出了一款重达5吨的货车,与1896年的第一辆货车相比,这辆货车在技术上有了显着进步。
王超辉继续用英语介绍道:“卡车解决了铁路网络覆盖不广、马车速度和运力十分有限的问题,真正开启了运输业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施利芬十万个不理解,连问了三个为什么:“你们是怎么从0直接变成4、5、6,为什么没有1、2、3?”在他看来,卡车一出来,不可能就是现在的样子,应该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就像戴姆勒1896年和1898年生产的两款卡一样,要有技术迭代的过程。
其实王超辉也不理解,他也解释不清技术演进的过程,但他会说瞎话:“我们是在工厂里就完成了技术迭代和车型演进,才最终确定现在的样子。”虽然牵强,但也只能这样了。
“有了这样的战术卡车,加上之前的拖拉机,你们改变了战争后勤,也几乎改变了战争结果。”施利芬断言道。
王超辉谦虚道:“我们的产能有限,远没到改变战争结果的程度。”这也是实话实说,确实没到那个程度。
“伯爵阁下,我们该上车了。”宁远用德语提醒道,一边帮施利芬拉开了龙旗星途的侧滑门。
“不,我想看看那个卡车。”施得芬指着不远处的风神卡车说道。
“请便”宁远当然不会拒绝。
宁远和王超辉跟在施利芬后面,走向不远处,正在装货的风神卡车。
汽车兵战士见到宁远和王超辉,神情激动,立即敬礼:“参谋长好!主任好!”
“你们忙你们的,我们陪客人看看车。”宁远回礼后说道。
施利芬一脸激动地观察着风神卡车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要求士兵打开发动机舱的盖子,他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发动机。震惊万分的同时,又是十万个不理解,这样的艺术品,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如果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他都能接受,可偏偏就出现在这里,这到底是为什么?
施利芬看到柏林军事学院的教材教具正在装上卡车,这说明这些卡车和他们是同路的。于是直接提出,要坐卡车去朝阳。
王超辉提醒道:“伯爵阁下,回到朝阳也有机会体验,车上没有冷气,这样的夏天,坐这个并不舒服。”
“我也是军人,我可以忍受。”施利芬认真地说道。
“我保证回到朝阳,让您尽情体验,甚至驾驶风神卡车。”宁远说道:“但是回朝阳的路上,您最好乘坐我们准备的商务轿车,毕竟您不年轻了,您的身体对禁卫军来说,无比贵重。”
“好吧!”犹豫了一下,施利芬释然了,近一个月的船上生活,让他和宁远成了十分谈得来的朋友了。
8月18日下午,宁远、锡良,以及禁卫军代表团,施利芬伯爵和柏林军事学院讲师团,到达朝阳。
戈辉在政府宾馆设宴,欢迎施利芬伯爵和柏林军事学院讲师团,新任德国驻朝阳领事贝恩德-莱诺,同时也为宁远、锡良等禁卫军代表团接风洗尘。
300名特种兵留学生直接送往红山基地,他们将在那里接受3.0版本的特种兵训练。
锡良身体有恙,回到朝阳直接送去了朝阳人民医院,没有来参加晚宴。
8月20日,戈辉、宁远、王超辉、程天运、杨双,同以施利芬伯爵为代表的柏林军事学院讲师代表,在朝阳陆军讲武堂对合作办学细节,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戈辉几乎全盘接受了施利芬的办学建议,只保留了爱国思想教育、孙子兵法、军事历史、古代文学等四门课。
接着在8月22和24日又进行了两次关于合作办学细节的沟通。基本确定了全部的合作办学内容,大纲、课程,以及日常行为规范。
施利芬伯爵正式成为朝阳陆军讲武堂学术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相关的一切事务。
宁远依然是常务副校长,他只负责施利芬伯爵认为不归自己的管的教育教学以外的事务。
学校的其它领导岗位,也是由讲武堂和柏林军事学院各出一人,依然以柏林军事学院为主,讲武堂一方只负责大是大非的问题,以及思想教育问题。
8月25日下午,戈辉登上德国军舰,开启了他的德国访问之旅。同行的还有前任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他需要回去述职,然后会再来朝阳。另外,还有300名禁卫军特种兵留学生,去德国参加特种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