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的宅院内,此刻伏完、王子服、吴子兰、吴硕、种辑等人聚在一起。
这些人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导致房间之中的气氛十分压抑。
这时,只听王子服语气低沉的说道:
“刘备那劳什子的讨贼檄文,将我等皆为佞臣。”
“我等是佞臣吗!?”
“我等是妥妥的忠臣。”
“他刘备和郑铮这一帮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他们这些人才是真真正正的伪臣!”
“我等竟然被这帮人,当着百姓的面诬告……”
“简直是岂有此理!”
“老子我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种辑扫了王子服一眼,接话道:
“今天在这里的,有哪个能咽得下这口气的?”
“现在的情况是,那些混蛋已经出招了。”
“接下来,是该我等反击的时候。”
“眼下的问题是,我等要如何反击?”
随着种辑话音落下,暴脾气的吴硕怒道:
“如何反击?”
“那些混蛋想要我们的命,我们当然也得要了他们的命。”
“不然,我等的反击就是个笑话!”
这时,吴子兰发出了质疑:
“要了他们的命?”
“他刘备和郑铮被二十万大军保护着,身边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
“你准备怎么要了他们的命啊?”
随着吴子兰话音落下,屋内众人全部陷入沉默之中。
很显然,他们对要了刘备和郑铮性命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好方法。
这时,王子服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伏完,心中疑惑道:
这老家伙这个时候一言不发,态度当真是可疑的很。
之前邀他共同商议大事,他便推三阻四,不情不愿的。
眼下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不会是想要反悔吧……
一念至此,王子服对着伏完沉声说道:
“国丈,你到现在都是一言不发,不会是要反悔了吧?”
“那讨贼檄文上可是有着你的名字,你现在若是后悔了,恐怕是来不及了。”
伏完闻言一愣,心中暗笑道:
后悔?
后悔个屁!
如今,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在坐的所有人哪里还会有后悔这个选择。
能做的,也只有是和刘备等人硬碰硬了。
若是赢了,他们便我有机会完成刘备所说的靖国难,到时候他们就是这大汉的英雄。
若是输了,那就只能大家一起十八层地狱见了。
自己之所以不说话,是觉得眼前这几个人没脑子。
他们有必要和郑铮以及刘备打正面么?
那郑铮和刘备二人的夫人和孩子,可都还在长安呢?
不想着控制他们,逼郑铮和刘备就范,就知道和那二人硬刚。
自家女儿,到底是从哪里找到了这几个没脑子的货。
一念至此,伏完在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后回应道:
“我并非是要后悔,就现在的情况看,就算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是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将郑铮和刘备的家眷控制在手中。”
“用他们做人质,逼着郑铮和刘备就范。”
伏完的话,瞬间为在场众人打开了新思路。
国丈说的对啊……
我们怎么把郑铮和刘备的家眷给忘了呢?
只要我们控制住郑铮和刘备的家眷,那这两个人还不是任由他们拿捏。
只是……
这事情不太好办。
这两个人作为大汉的太尉和尚书令,他们府上的防卫会低么?
等到时候,久攻不下,再把马腾的守城军给引来,那就不好办了。
于是,种辑扫视众人询问道:
“方法是好方法。”
“但是,我们要怎样在城防军来之前拿下这二人的府邸?”
伏完闻言,沉声说道:
“那二人的府邸就在皇城不远,这对我们来说很是有利。”
“四门通往他们二人府邸的路都不宽,我等只需要派出小部分人手,便可以阻拦马腾的增援。”
“到时候,我等就可以集结优势兵力,全力攻打他二人的府邸。”
“我就不信打不下来。”
众人闻言,深以为意。
只要用小部分人拦住马腾的人,那他们对于攻下两座府邸可是信心十足。
毕竟,他们手里有三千多人,除去可能用来拦路的,依旧还有一千多人。
这些人虽然都是新军,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你们那两座府邸之中,又能有几个人做防御的?
一念至此,众人纷纷点头,算是同意了伏完的计划。
这时,王子服询问道:
“我等应该何时动手?”
身为长水校尉的种辑回答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那刘备在宛城发表檄文之时,他们的先锋军便可能已经出发了。”
“大军从宛城到长安至少需要八天左右。”
“而那传信的驿卒,则是需要三天时间。”
“前前后后,刘备的大军会比驿卒晚到五天左右。”
“驿卒是昨天到的,那刘备的先锋应该会在四天后到达。”
“我们想要动手,就必须抢在刘备的先锋到达之前,将他二人的家眷掌握在手中。”
“所以,我等最好是明日做好一切准备,后天动手。”
随着种辑话音落下,众人的神情变得极其严肃,房间内再次变得寂静无声。
此刻,他们的心里都十分清楚,此战对于他们而言,不成功便成仁!
与此同时,呆在皇宫之内的李儒,看着抄录回来的讨贼檄文,嘴角扬起一丝笑容。
这郑铮还真是厉害。
就凭借一个讨贼檄文,就将大汉这个死尸救活一半回来。
只不过,他将陛下和朝廷都从这次事件中给摘出来,倒是正合我意。
只要将小皇帝从这件事里摘出来,他郑铮和刘备就没有理由,逼着小皇帝退位。
毕竟,这可是他们当着天下人的面,说的此事与皇帝本人无关。
以刘备标榜的那匡扶汉室的仁义道德,只要刘协活着,哪怕他刘协混蛋至极,他刘备也不能自立为帝。
不然,他刘备说的一切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成为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想到这里,李儒将那抄录回来的檄文扔到了火盆之中。
看着那火盆中跳动的火光,李儒的脑海会想起当年他和董卓废少帝刘辩之前,一个孩子怯生生的指着皇位问他:
“我很听话,那个位子我可以坐么?”
想到这里,李儒盯着火光呢喃道:
“郑铮啊郑铮。”
“那刘协可是我送上的皇位,又怎能轻易的让你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