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曼尼登陆的前一天夜晚,盟军展开了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与此同时,空军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空中攻击。1944 年 6 月 6 日清晨,登陆战役正式拉开帷幕,盟军的先头部队总计达 17.6 万人。他们从英国出发,跨越英吉利海峡,成功在诺曼底的五个海滩登陆。
6 月 7 日,希特勒将西线的五个装甲师交由隆美尔指挥,妄图凭借这支精锐之师发动反击。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局势,隆美尔不得不将阻止盟军登陆作为反击的首要任务。但遗憾的是,这支装甲部队从 100 到 200 公里外匆忙赶来,在盟军猛烈的空袭压制下,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即便有少数部队艰难抵达海滩,也在盟军军舰强大的火力攻击下被击毁,损失极为惨重,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就这样,在 6 月 7 日这一整天,在盟军海空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之下,德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反击行动。
随着登陆成功,盟军迅速展开后续攻势,随后超过 280 万士兵如汹涌潮水般涌入法国。他们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为最终战胜纳粹德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目光转回到东欧,1944 年 6 月 22 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凌厉的强大攻势,对白俄罗斯展开进攻,几乎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摧毁殆尽。紧接着,苏军又向乌克兰西部和波兰东部的德军发起猛烈攻击,并逐渐向华沙逼近。
苏联军队的迅速推进,促使众多波兰地下抵抗组织成员积极展开反抗行动,尤其是在华沙和斯洛伐克南部地区,反抗的声势最为浩大。
1944 年 8 月 1 日,华沙爆发起义。当天 15 点,大部分商店自行关门;16 点 50 分,枪声突然在街头响起,随后枪炮声在整个城市蔓延开来。起义军在最初的几天里成功占领了华沙的部分地区,但在攻打德军行政机关时,遭遇了敌军的顽强抵抗。德军不仅牢牢守住了关键的机关大楼,还向城市的多个区域展开扫射。8 月 5 日,德军得到增援,一个党卫军团和一支部队火速赶往华沙进行支援。到了 8 月 13 日,华沙全城陷入混战状态,起义军与德军的阵地犬牙交错。德军抓住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的弱点,逐步展开反攻,借助重型武器、装甲列车、坦克和火焰喷射器的掩护,逐渐压制住了起义军的攻势。即便如此,苏联红军并未介入提供支援,斯大林决定让波兰人与纳粹自行解决这场争斗。
在西线诺曼底地区落入盟军掌控之后,盟军部队逐渐向巴黎逼近。8 月 19 日,法国抵抗力量在巴黎发动起义,旨在驱逐驻守巴黎的德军。而巴黎警察局,这支曾经效忠于维希政府、拥有万名警力的力量,也转而投向起义军,加入了反抗德军的行列。此时,驻守巴黎的德军约有 2 万人,其中 5000 人是驻守市区的正规部队。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为了支持巴黎起义,戴高乐说服盟军高层派兵援助,盟军决定派遣自由法国的第二装甲师向巴黎进发。8 月 24 日,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进入巴黎,与德军展开激烈交火。次日,法国起义军向驻守巴黎的德军指挥官迪特里希发出最后通牒,迪特里希并未执行希特勒死守并摧毁巴黎的命令,最终决定向盟军投降。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抗命的原因:“如果这是我第一次抗命,那是因为我知道希特勒是个疯子。”1944 年 8 月 25 日,戴高乐抵达巴黎市政府,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宣布巴黎解放。8 月 26 日和 29 日,美军第 28 步兵师随后抵达,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庆祝巴黎解放。这一天,巴黎不仅迎来了胜利,也标志着纳粹德国在法国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
然而,此时看似和平的局面之下,法国此前消失已久的自尊再度复苏。许多曾与德军合作的人被贴上了叛国者的标签,经过正式审判后,他们被判处死刑。然而,这样的惩罚对于当时的法国人来说,似乎仍不足以平复他们的情绪,他们的自尊心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法国男性,他们将此前对德军的愤怒发泄到了那些与德军有过亲密关系的女性身上。对于这些在战时与德军有过接触的女性,部分法国男性在未经官方审判的情况下动用私刑。这些女性被剃光头发,然后被驱赶至街头,遭受暴力殴打与侮辱。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场波及数万人的群体行为。事实上,这些女性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背叛祖国,她们中的很多人只是为了在战时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
在西线战场,盟军步步紧逼,逐渐靠近德国边界。但在波兰首都华沙,由于苏联没有给予积极协助,当地的反抗行动遭到德军部队的残酷镇压。
【我能够带进来,红军驻守在城市外围进行抵抗。两个月后,波兰被迫投降。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全城85%的区域遭到破坏,这场惨烈的失败最终致使近20万华沙人丧生。此外,50万幸存者被纳粹逐出家园,其中许多人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而在亚洲战场,自7月起,位于东南亚的英国部队成功击退了日本多次大规模攻势。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在密支那取得胜利,成功收复该地区。然而,中国本土遭受日军重创。不过,美国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占据优势,不断向日本周围岛屿推进。1944年6月中旬,美军开始对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等地发起一系列攻势,并在菲律宾海海战中取得对日本海军的决定性胜利。这一系列失败使得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辞去职务。同时,美国陆海军也从太平洋的多个基地对日本本土展开持续攻击。到10月下旬,美军成功占领菲律宾的莱特岛。这一胜利进一步加重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