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叶瑾寒听到李云志这样说才开口说道:“林克远这个老狐狸压制了朕这么多年,他的下场本该跟唐家一样。
但是念在他是先皇跟前的老人,也不像唐家那样做些蝇营狗苟的事,现在又主动投诚,朕就网开一面准了他的请求。
只是他若是辞去的宰辅一职朝中还有谁可以胜任啊。
当然,朕最中意的还是云志哥哥你,只是你年不过二十,若是担任宰辅,恐怕朝中那帮老臣不服啊。”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叶瑾寒不愿意让李云志出任宰辅一职。
毕竟李云志的权力已经够大的了,他若是再任宰相,那岂不是刚刚送走了一个权臣又来一个权臣吗。
尽管叶瑾寒是信任李云志的,但是人心易变,他保证不了自己在龙椅上坐久了会不会变,更保证不了将来李云志会不会变。
他更加不想有一天跟李云志对上。
但是除了李云志这宰辅的位置交给谁他都不放心,这正是叶瑾寒内心矛盾的地方。
李云志虽然不清楚叶瑾寒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自己短时间内不能再进一步了,不然叶瑾寒真该忌惮他了。
于是李云志开口回道:“陛下,微臣初入朝廷也不过一年,哪里有资格能担任宰辅一职。
别说朝中的老臣不服了,就连微臣自己都觉得自己德不配位。
不过朝中的那帮老臣微臣也仔细盘算了一下,还真没人能担得起如此重任。
既然这样陛下何不裁撤宰辅一职,所有的事宜交由六部处理即可。
这样既提高了六部的权重,显得皇恩浩荡,他们直接听命于陛下,办差时又没有人掣肘,倒是能提高他们处理政务的效率。
这对于林克远来说也是一种殊荣,毕竟他之后再无宰相。”
叶瑾寒听的眼睛是越来越亮,虽然以前李云志就提过要裁撤宰辅一职,但是这宰相职位是历朝历代都有的。真要裁撤也该有个正当理由。
有道是不破不立,要想加强皇权,就必须要削弱相权,甚至消灭相权。
“好,那就以爱卿所言,我大魏为了更好的上行下效,即日起裁撤宰相一职。
念在林克远曾为我大魏做的贡献,赏金千两,恩准其返乡荣养。
林克远之嫡长孙,人品贵重,颇有贤名,且文武双全,德才皆备,擢破格提拔为从三品锦衣卫指挥使同知。
你看朕这样安排可妥当?”
李云志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当天林克远接到消息后就上了奏折,乞回乡养老。
按照大魏朝的规矩,为了成就一段佳话,叶瑾寒和林克远还上演了三辞三让君臣情深的戏码。
很多林家派系的官员得知林克远要辞去丞相一职后都慌了神。
林克远可以说是他们的庇护伞,林克远若是倒台了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尽管这些人极力劝说林克远,但是林克远态度坚决。
说自己已经垂垂老矣,不能再为朝廷和陛下效力,更想趁着自己现在行动还方便,去山头田间享受一下大好的河山。
最后叶瑾寒只能“无奈”的同意了他的请求。
同时又下来了两道圣旨,一道是裁撤宰辅一职,一道是升任林克远的孙子林文之为锦衣卫指挥使同知的。
不少朝臣这才琢磨出了门道,原来他们为这事上蹿下跳的到最后自己才是那个小丑啊。
这明显就是陛下和林克远早就商议好的,达成了某种交易。
还有这宰相一职的裁撤也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毕竟是流行几千年的制度,是对皇权的辖制,叶瑾寒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裁撤了。
可是出奇的是没人反对,对于一些三品以下的下官员他们是压根没机会坐到宰辅的位置。
对于三品以上的官员尤其是六部的官位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以后六部的官员各司其职,各自行事,不再受到相权的掣肘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这个结果也出乎叶瑾寒的意料,他本来已经想好了要怎么舌战群儒的,没想到他准备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提及此事。
叶瑾寒准备的那些说辞就完全用不上了,他还在心里郁闷了半天,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林克远辞去宰辅一职后林家立马就冷清了下来。
而他说的要去看看大好河山也不是说说而已,当即就让家里的仆人给他收拾东西。
林文之站在他的身边几次欲言又欲止,林克远看不下去了,蹙着眉头说道:“有什么话你就说,这么吞吞吐吐的干什么?
你现在可是锦衣卫的人,我听说着锦衣卫要求杀伐果断,可不能像你这么优柔寡断的。”
林文之这才面有愧色的回道:“祖父,您若是不想离开京城也可以在这京城中颐养天年,陛下既然已经接受了咱们的条件想必也不会对主祖父太过苛刻了。”
林克远听到这话就知道林文之是担心自己,虽然卸任了宰相一职他是有些失落,但是还不至于难受,毕竟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拍了拍林文之的肩膀说道:“傻孩子,祖父是自愿离开京城的,跟陛下没过多大关系。
当然也是为了表明祖父的态度,让陛下安心。
另外一方面祖父也是为了完成你祖母早年的心愿。
当初你祖母是颇有才华的女子,嫁给我时就一心寄情山水,可是我却志在朝堂。
这么多年,一直到她死都没能完成她的心愿,祖父心里愧疚。
她现在人虽然不在了,但是我带着她的念想去游览天下河山,也算是对她有个交代了。
以后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父亲是个没出息的,扛不起林家的重担。
祖父从小就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祖父也不求你恢复林家昔日的荣光。
只求你能庇护林家在京城不被人欺辱,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来林家总有再辉煌的时候。
李云志此人是有大才的,你一定要跟他打好关系,千万不要面服心不服,这对咱们林家将来是有好处的。”
林克远虽然要离开京城,但是还是担心自己的孙子少不更事,行事不稳,所以难免多嘱咐了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