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绍英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内务府官员们愤怒、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他们平日里习惯了内务府的特权和利益,一旦面临被剥夺的危险,必定会狗急跳墙。
而这种对抗,无疑会让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务府雪上加霜。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若真如此对抗下去,内务府必然会受到重创。”
马佳绍英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
一旦内务府受到重创,皇室的威信也将随之降低。
大清皇室的尊严,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本就摇摇欲坠,若再因内务府的纷争而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他又想起皇上与皇太后所掌握的内务府大量贪腐证据,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这些证据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内务府引起滔天巨浪。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若遵循太后的意思要对内务府加以整顿,这无疑会触动那些官员的神经,让他们更加疯狂地抵制改革。
“若是太后知晓此事,只怕愈发对内务府不利。”
马佳绍英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那些贪腐的证据,就像悬在内务府各司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一旦落下,内务府必将震动不断。”
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脑子里不断权衡着各种利弊。
如果因内务府的阻挠,导致民国停止发放经费,那内务府将成为大清的罪人。
没有经费的支持,内务府的日常运作都将无法维持,更别提为皇室提供服务和支持了。
到时候,他们这些忠于大清的遗老遗少,将彻底失去皇室的信任,成为一个被唾弃的存在。
马佳绍英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痛苦和无奈。
他知道,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必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他轻轻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试图在这沉重的压力中寻找一丝解脱。
然而,眼前这错综复杂的局势,却如同一团乱麻,让他无从下手。
他缓缓睁开眼睛,望向窗外,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有转机出现,让内务府能够在这场危机中寻得一线生机。
马佳绍英孤独的坐在值房中,光线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斑驳的墙壁上,恰似他此刻复杂纠结的心境。
若从情感和本心来讲,内务府官员坚持对抗民国,他心底自是能理解。
内务府历经数朝,向来在大清的体制内运转,有着自己的一套规矩和利益体系。
如今民国政府意图插手内务府事务,还以经费要挟,这无疑是对内务府长久以来掌控权的严重挑战。
那些官员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了守护内务府的“尊严”,选择对抗,也属人之常情。
可现实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破了他内心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如今正处于民国政府配合内务府清查皇室各地田地财产的关键时刻。
这一行动对于皇室和内务府而言,意义远超想象。
各地的田地财产,那是皇室多年来积攒下的重要资产,是皇室维持体面与生计的关键依靠。
通过此次清查,本应理清资产,为皇室和内务府的未来做打算。
然而,一旦内务府官员坚持盲目对抗民国,局面极有可能急转直下。
民国政府刚刚掌权,虽立足未稳,但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新式的行政体系支撑。
面对内务府的对抗,他们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在清查过程中,他们可以轻易地以各种理由干涉、阻挠,甚至凭借其特权,对清查工作进行破坏。
如此一来,清查工作不仅无法顺利完成,反而会陷入混乱。
皇室各地田地财产的准确信息无法掌握,那些被隐瞒、侵占的资产难以追回,皇室的资产将面临巨大损失。
而民国政府则会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内务府的控制。
以“协助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等为由,名正言顺地介入内务府的事务,将内务府的核心权力一点点蚕食。
内务府在对抗中,不仅无法达成预期目标,还会陷入与民国政府的严重对立局面。
民国政府手握大权,在资源调配、舆论导向等方面占据主动。
他们可以轻易地切断内务府的经费来源,让内务府陷入财政困境;
还能通过扶持反对势力,进一步打压内务府,使其内部人心惶惶,四分五裂。
到时候,各方吃亏的必然是皇室及内务府。
皇室的威严扫地,经济遭受重创,曾经的辉煌将一去不复返;
内务府不仅会失去现有的权力和地位,更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在时代的浪潮中迅速衰败。
马佳绍英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寒颤,额头上沁出丝丝冷汗。
他深知,此刻绝不能让官员们意气用事,必须尽快想出一个两全之策,既不能得罪民国政府,又要维护皇室和内务府的权益。
马佳绍英独坐于幽静的内务府值房之中。
室内靠着案几上摇曳的烛火与门窗缝隙间照射进来的光线照亮。
他抬眸看向窗外,目光逐渐聚焦在那泛黄的窗纸上,思绪如同窗外的风影,杂乱而飘忽。
此刻,他心中犹如擂鼓,各种念头相互交织,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从内心深处而言,他无论如何都不希望民国插手内务府事宜。
内务府,作为大清皇室的核心机构,在这紫禁城的权力架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承载着皇室的诸多机密事务与资源调配,是大清正统与威严的重要象征。
一旦民国政府强行介入,凭借其新政权的强硬手段和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
极有可能打破内务府多年来的传统运作模式,将其中蕴含的大清皇室独有的秩序与传统破坏殆尽。
届时,内务府将沦为民国政府的附庸,大清的正统与体面也将在这无形的侵蚀下逐渐消逝。
然而,私心之中,他又无比赞同皇太后对内务府贪腐行为进行整顿的决策。
在他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内务府如今已病入膏肓。
各司官员在长期的权力庇佑下,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之风盛行。
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皇室的利益,致使内务府的资源大量流失,运转效率低下。
这种局面不仅严重损害了皇室的利益,更让内务府内部人心涣散,纪律松弛。
马佳绍英深知,若不进行整顿,内务府必将在这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终失去存在的意义。
只有让各司官员收敛行为,严厉打击那些贪腐之徒,才能让内务府重焕生机,恢复往日的秩序与纪律。
如此一来,他便能更加顺利地管理内务府。
在整顿之后的人员调整与事务安排中,他将有机会选拔那些忠诚可靠、有才能的官员,组建一支完全忠于皇太后与皇帝的团队。
有了这样一支团队,他便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指挥内务府。
为皇太后和皇帝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确保皇室的尊严与体面不受任何损害。
在面对民国政府的种种压力时,整顿后的内务府将成为一根坚实的支柱。
支撑起大清皇室最后的尊严,继续维持大清那摇摇欲坠的正统地位。
马佳绍英在心中暗暗盘算着,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既要坚守内务府的传统与独立。
又能借助皇太后的决策对内务府进行一番彻底的革新。
为皇室保留一块坚实的阵地,这才是他此刻最渴望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