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和百姓负荆请罪的消息,就如同雨后的春笋很快就在应天府之中遍地生根。
某个小巷子里头。
好不容易有了片刻闲暇,在屋檐下晒太阳的李暄忽然被人喊起了“活佛”“菩萨”“恩人”“救世主”。
李暄顿时一脸懵逼,这他妈的什么情况?
他随便找了个人问,那人诧异地说:
“您原来还不知道啊?那个恶贯满盈的蓝玉因为您的关系,正在自家府前和我们老百姓负荆请罪呢,还说要散尽家财补偿我们!要不是您啊,我们都不知道得被他祸害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您可真是活菩萨哟!”
李暄听完,心情顿时郁闷了起来。
古代可不比现代,信息流通是十分闭塞的。
尤其是朝堂里发生的事情,老百姓几乎就不可能清楚。
所以这帮人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不久前弹劾了蓝玉的?
在民间的声望变高,这对一心求死的李暄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御史这个身份,求死其实已经比较难了。
如无必要,没有皇帝会冒着被史官骂“暴君”的可能性去杀言官。
要是再加上一个深得民心的bUFF,可想而知求死会难上加难。
“他奶奶的!”李暄忍不住骂了起来:“到底是哪个大嘴巴,把我弹劾蓝玉的事情到处乱说?要是让我知道了,非得问候他全家!”
接着,脸上浮现出了疑惑之色,嘀咕道:
“话又说回来了,蓝玉那光长肌肉的傻大个,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了?居然还懂得通过自罪的方式以退为进,古代不比现代,乃是人情社会,蓝玉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受过罚了,这样一来,朱元璋就不太可能因为他鱼肉百姓的罪名杀他。”
“嗯……”
“蓝玉极为自傲,应该是想不出这种计策的,想出来了,也未必能拉下脸去做,所以,应该是有深得蓝玉信任的人在暗处为蓝玉出谋划策,那个人是谁呢?”
过了一会儿,朱棣的模样浮现在了李暄的脑海之中,他想道:“莫非是judy?他虽然和蓝玉关系不好,不过,客观上来讲,judy想要争皇位的话,蓝玉还有淮西武勋,全部都是他可以拉拢的对象,对淮西武勋来说,他上位,怎么都会比朱允炆要好,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一口一个对皇位没兴趣,结果,这才多久就忍不住开始暗中布局了……”
“等等!”李暄忽然警觉了起来,眼中闪过了愤怒的目光:“如果说,朱棣已经决定好了要和朱允炆争夺皇位,那么比起淮西武勋来,拉拢我貌似会更重要一些!莫非,是他为了讨好我,故意在应天府里散播蓝玉是被我逼着去认罪的消息?卧槽!畜生啊!瞧瞧你都做了些什么?!”
李暄瞬间就急眼了。
帮蓝玉倒是没什么,自己也不在乎。
反正,自己在奉天殿弹劾蓝玉之后,和蓝玉之间的关系肯定已经完蛋了。
可四处宣扬他是活佛再世,李暄可在乎的不得了!朱棣这次和百姓宣扬蓝玉是被自己逼着去认罪的,那为了讨好自己,下次会做什么,下下次会做什么?李暄都不敢想!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朱棣下定决心要拉拢自己,以后自己想死不是更难了吗?首先是蓝玉,即便痛恨自己,也会因为朱棣的关系继续帮自己,其次是朱棣不跟人,肯定不会坐视最佳合作伙伴的自己遇见麻烦,如此一来,他和蓝玉岂不是要变成挡在自己求死路上的哼哈二将了?
“沃日!不行!绝对不能让事情变成这个样子!”李暄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立刻急眼了,马上就绞尽脑汁地思考起了,如何让朱棣痛恨自己,放弃拉拢自己当盟友的念头。
具体的办法一时间虽然没着落,但李暄想出了一个可行的思路:朱棣可是永乐大帝,为人定是无比的高傲,所以,自己只要竭尽全力去做一些让他恶心的事情,或者说……在扶持他当太子的过程之中,做一些用力过猛的事情,如此便可以避免朱棣再动拉拢自己的恐怖念头。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今天的事情,马上就做!
李暄脑海中灵光一闪,回屋奋笔疾书写了一封信,而后换了一身衣服便朝着燕王府冲了过去。
李暄道名身份,将写好的信交给看门的侍卫,嘱咐一定要转交给燕王,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不一会儿,这信就送到了朱棣的手上。
“李暄为何突然给本王写信?”
朱棣大惑不解。
身旁,姚广孝也是无比的困惑:“把信打开看看便知。”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将李暄的信拆开。
结果才看了一眼,就气的一巴掌把桌上的茶杯给拍的粉碎。
“混账东西!”
姚广孝满头雾水,问道:“他信里究竟写了什么?王爷何故发怒?”
朱棣骂骂咧咧地说:
“那个狗杂碎!说什么春风楼的姐儿奶*比棉花还软,腰扭得比马屁股还骚,喊的比行军鼓点都带劲!还说本王的王妃都没那里的女人嫩,让本王今个儿和他一块去风流!”
“畜生!本王何等身份?怎能去那种风月之地?他分明就是在侮辱本王!这就算了,那个狗娘养的,居然连本王的王妃都敢编排!本王要杀他,一千遍也不够啊!”
话说着,朱棣就忍不住把放在架子上的剑拔了出来,气汹汹地往外头跑。
不过关键时刻,听了朱棣的话之后沉默良久的姚广孝忽然露出了一个“悟了”“原来如此”的表情,然后就快步朝前把朱棣的去路给拦住。
他感慨地说道:
“王爷,事情并非如你所想的那般,李御史,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