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松回到东宫之后,马上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新日公司。注册地虽然是北京,但是立马派遣洪承畴亲自动身前往扬州。
得到命令的洪承畴,立马来见太子,“太子殿下,这次去扬州不知道我需要做什么?”
朱小松脸色非常阴沉,“你去了之后,建立一个非常大的仓库,让军队全部换成商人的衣服,做好保卫工作,在当地大规模收购物资,一定要让当地的物价迅速飙升,花多少钱都无所谓。”
“这些物资统一摆放整理,一定要保证这些物资的安全,明白吗?”
洪承畴觉得这次的任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花钱开支票,把东西收购过来之后存放起来,这个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
“至于下一步怎么做,到时候孤会特意派人通知你的。”
洪承畴带着5000名官兵就这样,直接坐汽车出发了,毕竟自己手底下的汽车工厂,还是非常简单的调配了很多汽车。
这一路上速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快,北京到扬州,一个小时可以行驶40公里,差不多五天的时间就到了。
这些人在进入扬州之前就把所有的衣服都换了,来到扬州距离40公里的地方下来,分散零散的方式,人都来到扬州后。
马上就购买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利用当地的资源很快就建了一个巨大的仓库,其实是把外面的墙垒起来,顺便准备很多防潮防御的物资,这一点还是非常容易的。
洪承畴来到这里装作新日公司的老板,每天就是在扬州采购各种物资。
沈家经营了绝大多数的商铺,发现最近一个星期,商铺的生意出奇的火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通过调查才发现。
从哪里不知道来了一批人,这些人都有身份证,按照上面的地址应该属于四川的。
但是这些人的口音可不对,他们来到扬州之后,除了租用一个非常大的仓库,顺便又扩建了之后,足足1000亩地的仓库。
收集了大量的防水防潮的物资,就开始购各种物资,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更不要说面上只要能够买到的东西,好像就没有对方不要的。
无论是自行车,汽车还是摩托车,汽油现在都销售一空了,本来赚钱是一件好事,可是连老百姓购买的食盐现在都断货了。
沈家所有的人感觉莫名其妙,你说你正常购买这么多东西,你需要多少人多少年才能用完呀?
这么多东西存放起来,这是想干什么?从附近省份需要调配各种物资,毕竟老百姓都需要吃喝拉撒呀。
朱小松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实行。这些商人做生意发现销售非常火爆,立马就开始涨价。
本来大米不过就是一个大洋,可以买到20斤米,没想到现在变成了一个大洋,只能买到二斤米。
通货膨胀的速度让老百姓吃不消,因为物价太高了,就算是这么高的价格还是限量销售。
也就是说,你哪怕是想买点米,也需要半夜去排队,甚至就是这个样子,也并不一定能够买到。
沈家抛售了大量的物资,市面上的东西基本上都被买光了,隔壁省份的物资一时半会儿调配不过来。
现在只能保证自己家吃喝,可问题是,老百姓买不到生活物资就要找官府闹事儿,问题是大明王朝从来也没有关于这种情况的描述,甚至也没有关于处理这样事情的案例。
沈家在赚钱的同时感到高兴,现在高兴不起来了,所有的商铺都能够跑老鼠了,你卖什么商品?
没有东西,商铺光开门没东西,有钱好像也没多大作用,这些四川来的人,他们的钱好像永远花不完,人家开出来的支票,拿到南京去兑现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南京城的物资也开始往这边销售,问题是就算夜以继日的运输,甚至已经出动力量从南京以及周围各个地区调配物资。
结果来了之后好像还是没有动静,沈家发现自己无论用多高的价格进行出售,对方是绝对不会还价,马上就选择买进,开出来的支票还都是真的。
沈家所有的人感觉莫名其妙,至少你没有理由去人家门上拜访,人家来的都是手底下的人,拿着钱购买你的东西,你就说你卖还是不卖?
如果说你说不卖,人家掉头就走,坚决不和你纠缠,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套路,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仿佛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变了,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甚至大明日报在半个月之内连续发文章,要求当地官府的官员立马就要平息物价,这究竟是谁在搞事儿?
扬州当地官府的官员虽然也派人来到仓库,甚至亲自登门拜访,见到了一个管家,人家主人家不在家,这究竟是想干什么?
大明王朝的法律对于私有财产保护可以说是非常的正规,甚至当地的官府表示怀疑支票是伪造的,问题是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证实,这就是真的。
所有的一切扬州的老百姓都感觉非常好奇了,物价天天上涨,一天翻个跟头,以前一个大洋可以过几天日子,现在几个大洋都过不了一天,光吃饭都扛不住了。
扬州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就是这个样,甚至扬州的饭店都没有任何食物销售,这就引起了一种恐慌。
很多商人听到这个消息,拼命的往扬州输送各种物资,可是你到了之后就会发现,价可以卖出去。
人家给的还是现金,如果你要钞票,我现在就能给你,你觉得钞票不行,我可以给你开支票。
这一群人究竟想干什么?你们收购的物资是越来越多,甚至还拿钱把旁边的地买下来,继续改造成仓库。
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这究竟是谁,这些事情都是谁干的,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朱小松在北京密切关注扬州的情况,可以说每天都有三次汇报,自己必须掌握好这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