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保证不了
“苏总,我们今天过来,是想问问你,我们有没有在哪方面工作没做到位,需要改进的。”寒暄之后,李志洪开口。
“年前张主任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苏颖颖想了想道:“现在应该没有什么了。”
“不知道最近刘先生在忙什么?”没见到刘天林,李志洪有点好奇地问道。
“现在他应该没什么事,我打电话问一下他在哪里。”苏颖颖拿起手机:“李记,你稍等一下。”
“好的……”
“铃,铃,铃……”
“……”
把自己活整完的刘天林,正坐在客厅看电视。
屏幕上正在播报着限电新闻。
主持人:梁老师你觉得我们今年还会像去年一样,出现大规模的限电吗?
梁老师:我觉得会的,根据上面要求及供需平衡,我们今年未来几个月应该还是完全有可能,和去年一样实行限电。
主持人:怎么说?
梁老师:
经济持续回暖,由于全国煤荒,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多个省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另一方面!
用电需求激增也是这次“限电”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尽可能避免拉闸限电。
主持人:听完伱的观点,我觉得反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我听到很多朋友同事说这里不好,那里不方便!
总之,影响非常大。
梁老师:是的!其实限电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坏处的。
影响就是推高通胀!
减缓经济:
重新分配利益,非常的影响居民生活。
一是物价和ppI上行,传导给居民,推高通胀。
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滞胀。
限产是利益的再分配,导致国企和私企、大中型企业、南北差别。
这种利益再分配对大局不利,降低了经济效率。
……
主持人:既然坏处如此之多,那为什么还要实行呢?
梁老师:那我再给大家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对企业限电?
企业限电有几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控制产能。
今年我国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了,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所以很多人看到了投资的希望,面对未来不可预测的疫情,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因此,国家采取战略决策,引导企业合理生产,保证国内经济有序运行。
原因二:居民用电需求增加。
由于夏季用电需求高,我们国内煤炭产能减少,进而电力产量减少,原本预计9月底南方地区用电量会有所下降,但是湖南等地每天持续36度左右的气温,每天不开空调是不可能度过的,所以用电量较高。
……
总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供不应求,就是我们每年发出来的电量。不够用,所以只能……
……
这时,刘天林听到手机铃声响起,瞄了一眼屏幕,拿起,按下接听键:“喂,颖颖?”
“天林,你在哪里?”苏颖颖开口问道。
“我在楼上看电视。”刘天林解释了一句后问道:“怎么了?”
“县里李记过来了,有空就下来一下。”苏颖颖道:“在会议室这里。”
“行,那你叫他稍等一下,刚好我有事要找他。”
“好!!!”
“……”
“李记,你稍等,天林马上下来,刚好他说有事找你。”挂了电话后苏颖颖微笑着对李志洪道。
“好的。”
“李记,你好你好!”三分钟之后刘天林来到了会议事。
“打扰刘先生工作了。”李志洪连忙站起来跟刘天林握了握手。
“这两天没什么事,在休息偷懒呢。”刘天林寒暄了几句,拉开苏颖颖的边上椅子坐了下来。
“不知道李记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吗?”刘天林有点好奇的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事,这不是开年了嘛,我们准备就拜访一下各个企业,看看有什么地方我们工作不到位,可以加而改进的,也听听你们的建议,一起怎么样把我们县建设的更好。”
“应该没什么吧,之前张主任很照顾我们的。”刘天林直接给张基发了张好人卡。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刚好我有件事想询问一下李记。”刘天林想起刚才在新闻上看到的事,国。
自己公司可是有三台超算的。
这可是吃电大户。
别在关键的时候停电,那可是要人亲命的。
“你说?”
“我想问一下,今年限电问题会不会影响到我公司?”刘天林问道。
“这个……”李志洪一下子哑火了。
因为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回答。
也回答不了。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如果是十万八万度,李志洪直接就敢拍胸脯保证:绝对不会影响到。
但你现在是上亿度的。
这真不敢保证了。
“会影响到我做实验吗?”刘天林从李志洪脸上的表情。看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刘先生,虽然我很想向你保证,但是…如果今年用电量还跟去年一样紧张,可能很难避免。”李志洪有点无奈:“主要是你公司用电量太过于巨大。”
“!!!”刘天林沉默了下来。
“我们只能这样给你保证,在不影响居民用电的前提下,全力保证贵公司的电力供应。”李志洪见刘天林不说话,又补了一句:“主要贵公司用电力量有点夸张了,如果是平时还好,到用电量高峰期,县里的压力估计有点承受不住。”
“!!!”刘天林也知道李志洪说的是实话。
自己一家公司差不多占了整个容州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想保证用电量。
确实是有点为难人。
“刘先生,我们先跟电网那边沟通,如果电力能供应上,那就绝对没问题,如果万一供应不足,到时候我们在从中调节,尽量满足你的需求。”李志洪最多只能这样保证了。
“行!”刘天林点了点头。
“……”聊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并没留李志洪一行人下来吃饭。
“万一电量不够怎么办?”苏颖颖看着车队消失在眼前之后,转头对刘天林问到。
“我看情况估计是够呛。”刘天林挠了挠头,有点无奈得道。
“超算不用的时候可以关吗?”
“限电又不是限一天两天,而是好几个月。”刘天林耸了耸肩,示意苏颖颖我们回去:“要用的时候总不能不开吧。”
“好吧,那你准备怎么解决?”苏颖颖撅了撅小嘴,跟在刘天林身后道。
“我哪知道怎么解决,我又不能生。”刘天林双手一摊。
“那我们自己发电。”苏颖颖挥了挥小锤锤。
“什么?”刘天林一愣。
“我说我们自己发电。”苏颖颖歪着脑袋道:“我们整个园区那么大,可以装很多太阳发电板,如,如果再不行,我把周围的小山头都承包下来,还可以装好多。”
“小姐姐。我们一年用电量差不多4亿度。”刘天林好心的提醒到。
“那发一点算一点嘛。”苏颖颖咧了咧牙有点不好意思。
“发电也不是不行。”刘天林灵光一闪,脑子突然想起以前自己看过的某篇论文。
“什么办法?”
“绿光发电。”刘天林看着一脸问号的苏颖颖,便解释道:“就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发电。”
“光合作用怎么发电?”苏颖颖脸上的大问号更多了。
“简单的来说,就是利用太阳光线照射,让离子跟电离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微弱的电流,再把这些微热的电流收集起来。”
“能行吗?我感觉好像不太好搞的样子。”苏颖颖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基本的常识还是知道的,一听好像感觉不太靠谱的样子。
“能不能行,先试了再说,刚好最近没什么事,我研究研究,如果能行,我觉得能解决我们公司用电问题。”刘天林边说,脑子却飞速的旋转了起来。
“真的吗?那你试试,反正你也没什么事。”苏颖颖一想好像也是。
反正试试也不少块肉。
“你要回去吗?还是去办公室?”走到办公室楼下的时候,刘天林示意走楼梯还是电梯?
因为办公区这二楼。
正常来说,上班走楼梯回去走电梯。
“我还有工作要处理,上微那边我还没联系呢,你先回去吧。”苏颖颖看了眼时间才11点钟,还是决定先去干一会活。
“行吧,那你去上班,我回去想想好好研究研究。”
“嗯?_?!”
“……”
苏颖颖回到自己办公室,倒了杯水,坐了下来,想了想拿起手机滑了一会,翻出荣明的电话号码,打了出去。
“铃,铃,铃……”
“喂,颖颖吗?”铃声响了几声之后,荣明的声音从手机中传入苏莹莹的耳中。
“荣叔,没打搅到你式工作吧?”苏颖颖开口。
“没有,刚在休息。”
“我有件事要跟你沟通一下。”苏颖颖想了想,也不再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什么事你说?”
“就是去年,天林麻烦你帮加工一款集成电路的事,当时我还也在现场,这个事你还记得吗?”
“记得?怎么了?样品不够吗?不够,我再帮你生产一批。”荣明道。
“不是!”
“那???”
“我想问一下你,这个集成电路你们有没有用到别人的技术或者专利。”苏颖颖开口问道。
“集成电路上的芯片是我们I系列芯片,所用的专利是我们自己的。”荣明说完有点好奇的问道:“你们成果出来了吗?”
“对的,我们样品已经出来,已经达到上市的要求,所以我需要跟你沟通一下,集成电路你们那边有没有问题?”
“绝对没问题。”荣明双眼瞬间大亮,好奇心压不住了,问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产品?”
“一个冰箱的分支。”
“冰箱的分支。”荣明脸上写着几个大问号。
“可以携带式冰箱。”
“携带式?”荣明虽然还是感觉一知半解,但也没准备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你们准备怎么操作?”
需要的时候,自然会跟自己说清楚。
“我们目前打算是,把这个技术授权出去,只收取一定专利费。”苏颖颖说完补充道:“所以我想问问你你们生产的集成电路,你准备怎么安排?”
“你们不自己生产吗?”
“我们没那么大精力是运营一个产品,市场开拓需要太大的人力跟物力了。”
“那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可能,我觉得你们还是。授权吧!”苏颖颖想了想道:“我一会发一份技术资料给你,到时候你再考虑考虑。”
“好的!”
“……”聊了几句,苏颖颖挂了电话后,便发了一份折叠冰箱的概述发给荣明。
“收到!”
五分钟后!
荣明直接拿起桌面上的固定电话:“马上通知所有在公司副总级别以上的管理,到一号会议室开会。”
十分钟后。
“这个资料大家先看一遍,有什么问题等看完之后再说。”荣明看着人齐之后,把手上折叠冰箱的概述,直接递给坐在自己左侧的杨涛。
“???”等折叠冰箱的概述重新传回荣明手上的时候,已经过去半小时了。
“刚才从安林科技那边传过来消息。”荣明开口道:“这一个折叠冰箱,他们已经生产出来了,而且达到了上市的要求。”
“而这个折叠冰箱的所用到的集成电路,是我们公司生产出来的,现在把大家集合起来,就是想问问大家的意见,这个集成电路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荣总,我觉得,这个电路怎么处理,应该是刘天林先生那边的意见最为重要。”
“这个产品他们并没有准备自己运营,而是准备授权出去收取专利费。”荣明回应。
“这样的产品他们都不自己运营?”
“无线充电系统他都没自己运营,这个折叠冰箱交给别人,这个我觉得也是能理解的。”杨涛思考了一会道:“因为这是可携带。我觉得。价格应该不会很高,而且并不是刚需品。”
“我同意老杨的意见。”
“市场大,这点不可否认,不是刚需品,那利润就不可能太高!”
“我觉得如果零售价超过1000元,市场可能会直线下滑。”
“……”
“那大家的意见呢?”等大家讨论了十几分钟后,荣明左右扫了一圈后问道。
“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技术,要过来自己生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潜力非常大的产品,如果运营得好,每年挣个几十亿,我觉得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