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妹垂着脑袋让人看不清表情,也让人不知道她听没听进去。
顾拙瞥了她一眼,内心并没有什么起伏。
这是上辈子唯一让她觉得无语的人。
徐兰妹就是那种典型的扶弟魔,不单自己扶,还逼着自己女儿一起扶。顾大家还在的时候,有他压制着,她还弄不出什么幺蛾子,但是等顾大家死后,这简直就是翻出五指山的孙猴子,完全没了管束。
二伯家三个女儿,二秀跟二伯最像,所以谁都占不了她的便宜;四秀谁都不像,但是足够自私,所以也没吃太多亏;最惨的就是活脱脱跟徐兰妹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六秀了。
在徐兰妹的要求下,六秀不断地将婆家的钱和东西送到舅家,随后婆家忍无可忍,将他们夫妻赶了出去。结果六秀的丈夫因为她将孩子的学费“借”给了舅家表弟,为了孩子能上学他不得不去卖血,因为抽血过量,回来的路上头晕眼花,摔倒时脑袋砸到山石上,直接没了性命。自此六秀才得以清醒,跟徐兰妹反目成仇,自此一个人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
而徐兰妹……这个人大概真的无可救药了,到这程度都没有反省自己,依旧一味地去捧娘家的臭脚。她自己又没有能力赚钱,女儿那边刮不到,她便把主意动到侄女身上。
顾拙那会不知道娘家的情况,她打电话过来说四秀家的孩子生了白血病,她没怀疑就给她转了一大笔钱,之后陆续又转了好几笔,还是三秀送儿子来海城上大学,跟她说了徐兰妹的丰功伟绩,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话说能为了骗钱撒谎自己外孙得了白血病,这人也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
但是要改变六秀乃至于徐兰妹的命运其实很简单,保住顾大家的命就好。
说来上辈子顾拙作为一名医者在一些特权阶级其实很有名气,她治疗过很多权贵富豪,对这些人她当然不是免费的,但她也不收费。
——她会要求对方以捐款作为报酬。
她救治的寻常百姓,比之权贵富豪只会更多。
然而,九家村的人,她救治的反而不多。
一来她后来很少回去,二来……他们对她没有信任。
说来她也曾奇怪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对她信赖无比,对她几乎可以说是唯命是从的乡亲们——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九家村有一个说法:顾家每隔几十上百年就会出一个聪明绝顶之人,这个人往往能带领九家走向安宁或者辉煌。而顾拙自打在她奶奶得急病死后凭借着一岁多时的记忆帮助家人找到奶奶藏在井里的三个银元之后,就被认定是这个人了。
而在她回去之后,发现这样无条件的信任消失了。
但是看过那本《穿书后我成了年代文人生赢家》之后顾拙就明白为什么。
这其中固然有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再迷信的原因,更有某些主角们联合起来持续性毁她名声的原因。
连她的亲生母亲得了癌症都都不愿意让她治疗,更不要说是其他人了。
而顾大家,他跟杨秀珍一样,也是得了癌症过世的。不过相比起杨秀珍,顾大家得癌症的时间要更早。
顾拙算了算时间,大概是在81年年初,顾大家得了肝癌。不过他那人讳疾忌医,等到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所以,他真正患病的时间应该是在80年甚至是79年。
算一算距离现在也就六七年的事情。顾大家是个酒鬼,所以他的肝癌肯定不会是毫无征兆的。
顾拙抬头打量顾大家的面色,从面色上,已经能看出他肝上有问题了。
顾大家正美滋滋地吃着沈丽媛拿出来的花生米,但顾拙的目光实在太明显了,饶是他厚脸皮都有些难以忽视。
难道是自己吃太多了,这小侄女看不过眼?
他心里有些惴惴。
倒是一旁的顾海开口问道:“七秀,你这么看着二叔做什么?”
顾拙看向顾大家道:“二伯,我能给你把个脉吗?”
闻言,在场众人纷纷一个咯噔。
徐兰妹更是急得要跳起来,“七秀,我家大家咋了?”
在徐兰妹心里有个排序:丈夫>娘家>孩子>自己。
顾大家心里也有些发虚,直接伸出手道:“七秀你给我看看。”
顾拙上手搭脉,很快她就挑了挑眉。果然,顾大家已经有非常明显的肝炎症状了。
“二伯你如今食欲是不是不太好?”她问道。
“对对对。”徐兰妹连忙道:“以前他一顿最多能吃六碗饭,如今让他敞开了吃他也只能吃三碗,而且喊他吃饭老是说不饿。”
顾拙又问:“如今是不是容易乏力?”
“哪有,我身体好着呢。”顾大家习惯性逞强。
“有的有的。”徐兰妹却道:“前段时间他翻了半亩地,愣是休息了七八回。”
顾大家被她说得恼羞成怒,“我那是太热了!”
顾拙没有理会他的话,直接道:“二伯,戒酒吧。”虽说二伯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她依旧记得小时候他把她架在脖子上去抓知了,还有他抓了蝴蝶哄她。她学针灸的时候,他明明怕得要死,却依旧一脸英勇赴死的表情伸出了手……
什么?
顾大家直接跳了起来,“不行不行,戒酒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二伯你不戒酒才是不要命了。”顾拙冷冷道:“二伯你得了肝炎,目测病史至少有三年了,从脉象上看已经有了转向肝硬化的趋势。一旦得了肝硬化,你若再不戒酒,那发展成肝癌是可以预见的。”
听到癌字,在场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作为当事人的顾大家更是面色惨白,“七秀你骗二伯的吧?你是不是想要骗二伯戒酒?”
不等顾拙回答,徐兰妹就已经尖叫了一声站了起来。
“不行,你必须戒酒!”她难得强硬了一次。
“你别瞎凑热闹。”顾大家嫌弃道。
徐兰妹却并不管他,直接对着顾大国和顾大山道:“大伯小叔,我们家里还有两坛自酿的高粱酒,等会你们一人一坛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