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邺心中暗自思忖,这寒国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这个时候,难道他们也知道了些什么?
但他面上并未露出太多,只是淡淡地说:“寒骊公有心了。只是我如今奉大乾天子之命返回荆国,途中事务繁多,不知结盟一事从何谈起?”
书单走近张邺,压低声音说:“武公,我寒国对荆国的诚意天地可鉴。
我等知晓武公在大乾所遭遇之事,对武公的处境感同身受。
我寒国谨记荆国救国之恩,若无荆武公出兵雁国,哪有我寒骊公今日。
天子续盟,却置荆国之利不顾,满足强雁,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寒国愿与荆国携手,同进退,攻守相望,不论是来自雁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压力。”
张邺看着书单,心中权衡着利弊。
此时与寒国结盟,或许能打破目前的困境,但也可能会陷入更深的权谋漩涡。
张邺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便扎营设宴,我也正好想与寒骊公好好谈谈。”
于是,营地内很快摆开了宴席。
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众人的脸庞。
张邺与书单分坐主位,崔钰、朱英爽及寒国诸臣子在一旁陪同,书雅则在不远处的营帐内休息。
酒过三巡,书单开口道:“武公,我寒国虽不及荆国实力雄厚,但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我等擅长驯养战马,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
若我寒国与荆国结盟,可为荆国提供大量的优质战马,助武公壮大实力。”
张邺心想,寒丽公提议虽好,但两国中间隔着一个诺大的雁国,即使寒国有意输送战马,但也运送不过来。
这无非是空口的利益!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寒骊公的美意,我张邺心领。但结盟之事,非同小可,需慎重考虑。
我荆国向来注重信义,若结盟,定会全力以赴,但也要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书单连忙点头:“荆武公所言极是。我寒国深知此次结盟的重要性,绝非儿戏。
我们愿意在诸多方面与荆国深入合作,不仅仅是战马一事。
比如在边境贸易上,我寒国的皮毛、药材等物产丰富,可与荆国的铁器、丝绸等精美货品互通有无,这将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惠及两国百姓。”
张邺微微皱眉,他明白书单是在努力阐述结盟的好处,但这其中的困难如同荆棘一般棘手:
“寒骊公,你提及的边境贸易确有吸引力,可两国之间的交通要道被雁国把控,这贸易往来怕是也难以顺畅进行。
而且,一旦结盟,如何应对其他国家可能的干涉与挑衅,这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书单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寒国已对周边地形和局势进行了详尽的勘察与分析。
虽然雁国在中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隐秘的商路和山谷通道,进行小规模但持续的贸易往来。
此外,荆武公可能不知,如今天下动荡,各国蠢蠢欲动,但商贾往来却不受限制,只要合情合理,各国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这不就是走私吗?
张邺看着书单如此笃定,故作不信,他还是谨慎地说道:“寒骊公,你的规划虽有可行性,但这一切还都只是纸上谈兵。
我需要更多的实际举措和保障,才能考虑这结盟之事。”
书单听出了张邺话中的犹豫,他想了想,说道:“荆武公,我寒国愿意先派遣一支精锐的小队,携带部分物资,通过那些隐秘通道前往荆国边境,与荆国的边防部队进行接触和演练,展示我寒国的诚意和实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情报方面展开合作,我寒国在北方草原的情报网络较为完善,可为荆国提供关于周边部落和其他国家的动向信息。”
张邺心中一动,情报的重要性他自然清楚。不然为什么他会设置青衣卫?
在这乱世之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但他仍不露声色,只是淡淡地说:“寒骊公的提议有一定吸引力。不过,这情报共享也需要有严格的规则和保密措施,否则一旦泄露,对我两国都将是灭顶之灾。”
书单连忙称是:“荆武公放心,我寒国特殊的方式和联络手段,确保万无一失。”
此时,崔钰在一旁插话道:“君上,属下以为,寒国此番诚意虽有待进一步考察,但他们提出的一些合作方向确实有潜力。
若能妥善解决运输和安全等问题,对我国的发展或许有极大助力。”
张邺看了一眼崔钰,他知道他是在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于是,他转向书单:“寒骊公,既然你有此诚意,那我张邺也不能拂了你的好意。
这样吧,你先按你所说的派遣小队和制定情报规则,等我看到了实际的成果和你们在合作中的表现,再进一步商议结盟的具体事宜。”
书单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了初步成效:“好的,荆武公。
我寒国定会全力筹备,不辜负武公的信任。
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两国定能达成坚实而有利的联盟。”
张邺心中一动,但面上仍保持着镇定:“寒骊公的支持,我张邺感激不尽。但不知寒国如此热心,所图为何?”
书单笑了笑:“武公果然精明。其实我寒国也想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席之地,与荆国结盟,可借助荆国,从而达到震慑雁国的作用,免受雁国的屠戮。
同时,也能在面对大国的压力时,有个可靠的盟友。”
张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书单所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此时荆国若能得到寒国的支持,在应对大乾和雁国的复杂局面时,或许会多一份助力。
但这其中的权谋斗争,也必将更加激烈。
“既然如此,何不大胆一些?”张邺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合盟,给这雁国一个教训。”
想到这里,张邺决定先试探一下寒国的态度。
寒骊公微疑:“荆武公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