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萍跟乔月学了一手。
她现在不会再陷入自证陷阱了。
凭什么沈母说她当家庭主妇没贡献,她就要例数自己的贡献?
就要歇斯地里地大喊大叫?
她有没有贡献法律都已经评判了,沈母算个什么东西?
不服就去法院告她啊!
沈母气得抖着手指指着乔海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乔海萍还往后退了数步,“我离你远着呢,我手机还开着录像,你在这摔倒了可跟我没关系,我没有推你,你可别想碰瓷!”
沈平江下意识抬起头看向乔海萍,她的眼底满是警惕和疏离,再也没有其他情绪。
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前妻看上去非常陌生。
这根本就不是记忆中的她。
记忆中的她……
沈平江现在回想起来,对记忆中乔海萍的模样几乎都已经模糊了。
他都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好好看过她了。
好像是从她生孩子开始的。
乔海萍每次怀孕,他妈总会想方设法给她补身子,逼着她喝各种油腻的汤,就为了抱所谓的“大胖孙子”!
所以两个孩子生下来都特别大,都是“巨大儿”。
只可惜没有一个是他们母子俩期待的大胖孙子\/大胖儿子。
但正常人都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
正所谓儿奔生,娘奔死。
所以孕期一定要控制好体重,不能因为肚子里有一个孩子就放肆饮食。
如果这样的话,是真的有可能遇到危险。
但,在沈家,根本没人在意乔海萍的死活。
只要她肚子里的孩子好就行。
沈母说,孩子大点好养活。
可没人说,孩子太大,妈妈可能会遇到危险,就算孩子顺利生下来,妈妈的产后后遗症也会比孩子个头小的妈妈严重。
这些道理沈平江一个大男人一开始是真的不知道。
在他看来,他妈生养过,他妈说的话肯定是对的,肯定是为了乔海萍和孩子好的。
乔海萍不听话,就是不孝顺!
后来有了吕秀莹,她每天都会给他科普各种孕期的知识。
有时候,沈平江会就自己亲妈的言论反驳。
吕秀莹都会一一解释给她听。
比如沈母说的要多补补,孩子才能长好,那是因为沈母那个年代普遍人家都吃不饱,作为孕妇那肯定是要多补补的。
但现在人多的是吃多了各种添加剂的,体内的各种营养,以及日常摄入都是过量的。
怎么可能还需要额外进补?
如果非要进补的话就是尽可能把垃圾食物换成健康食品。
所以每每想到乔海萍生孩子的时候,沈平江下意识就会回避,因为那个时候的她完全是没眼看的。
整个人胖的就像是吹了气的气球一样,连轮廓都完全消失了。
越想,沈平江的头就低得越低。
他知道,这些年,自己是亏待了乔海萍的。
但是如果回到过去,他还是会这么做。
大概男人都是贱骨头,只有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惜。
……
沈母则崩溃地躺在地上大哭。
看见沈母哭,沈平江下意识就去上去拉她。
沈母立即小幅度地推开儿子,“不要拉我,就让我在这里哭死算了!”
“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媳妇连咱们这个家都不要了!”
“家里的钱都被那个贱女人卷走了!”
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原本站在边上几乎没什么反应的小男孩忽然扑了过来。
“不许你这么说!”
“不许你这么说我妈妈!”
沈母尖叫了一声,一把抓住了小男孩,在他屁股上狠狠打了一下。
“你这个小白眼狼!你是你妈亲生的,也是你妈亲自丢掉的!”
“你妈让你在福利院里玩,就是不要你了!”
“要不是我跟你爸把你带回家,你就成了没人要的小孩了!”
“你个没良心的,你妈妈不要你了,你还护着她?”
一时之间,小孩的尖锐的哭声还有沈母的声音夹杂在一起……
乔月皱起眉头,下意识看向乔小姑。
正好乔小姑也看了过来。
就见乔小姑冷着脸,对干活的工人说:“兄弟们,麻烦你们帮个忙,这几个人跟我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赖在这里影响我家干活不行。”
沈平江下意识一脸警惕地问:“你想干什么?”
“把他们赶出去,再找几个人守在门口不许他们过来,工资按照干活的工资算!”
乔月默默给自家小姑点了个赞!
小姑真的成长了。
那些工人一听,只是把人赶出去,并且在门口守着不许这三个人进来,就能按照干活的工资给?
有这么好的事情?
那谁不干啊!
瞬间就有几个工人冲了过来,一人提着沈母的一只手臂把她给架起来赶了出去。
然后又来了两个人把沈平江也给架了出去!
剩下的那个孩子,实在是太小了,几个工人不忍心,就对他说:“小朋友,你自己走,叔叔皮糙肉厚的,下手没有轻重,怕不小心弄疼了你。”
小男孩很懂事,立即抹着眼泪跟着沈平江母子俩走了。
望着那个孩子,乔海萍脸上总算露出了几分不忍。
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都是无辜的。
其实乔海萍很不能理解,当初跟吕秀莹当邻居的时候,她常常来店里买水果,小男孩每天都被收拾得很干净,脸上也是带着笑容,对她更是满脸的依赖。
任凭是谁都能看出他们母子的关系很好。
吕秀莹把这个孩子养得很好。
她对这个孩子肯定是有爱的。
如果没有母爱,根本不可能独自一人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
可她真的就舍得把这个孩子扔掉?
只能说,人这种动物真的特别复杂。
复杂到有时候你完全猜不到她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但乔海萍也仅仅只是有些不忍而已。
这个孩子毕竟跟她无关,她要做的事情完全不会因为这个孩子发生任何改变。
她什么都没说。
等那几个工人一回来,她立即就挨个发红包,并且说:“谢谢诸位大哥,麻烦你们安排两个人站在那门口守着,直到我大哥家的房子建好为止,费用全部由我支付,就按照咱们正常的工费算。”
乔海萍现在有钱,也很舍得花钱。
工人们一听,立即就安排了人,轮流值守。
毕竟这么好赚的钱也不能一直让其中一个或是两个人赚。
每当有弟兄干活累了,就会被安排站在门口守着,不让沈母母子祖孙三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