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当时还笑着答应了,现在想来。
那“大奎叔”,应该就是王婶子的公公了。
林惠兰转过头,看向周安,语气温和地说道。
“小安,你现在是咱家的女婿,那就是一家人了。
你明天带着弟弟妹妹们也一起去,咱多带点儿礼过去就行。”
旁边的姜宁也放下筷子,笑着对周安说道。
“咱们云南本地的坝坝席,你们可得去尝尝!那味道,绝了!
好吃的东西多着呢,保证让你们吃得走不动道!”
周安连忙点头,笑着应道。
“好嘞,听婶子的,明天我们也去!”
周安的弟弟妹妹们,听到明天能去参加本地的寿宴。
一个个眼睛都亮了,简直高兴坏了。
他们还没体验过,云南本地的坝坝席呢。
光是听“好吃的东西多着呢”这一句,就已经馋得不行了。
一个个小嘴咧开,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心里充满了期待,就等着明天去大饱口福。
第二天早上,周安醒来后,一骨碌爬起来。
揉了揉眼睛,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姜家人忙活的动静。
锅碗瓢盆的轻响混着说话声,透着股热闹劲儿。
他穿好衣裳推门出去,一眼就看出了不一样。
姜家人身上穿的,可不是平日里那些普通衣服了。
而是换上了一身,透着鲜亮劲儿的民族服饰。
周安愣了愣,就听姜父一边系着腰间的布带,一边跟他解释道。
“咱们苗家人就这样,不管是赶山会这种大伙儿聚在一起的大型活动,还是村里谁家办婚宴、过寿宴,都得好好装扮一番。
穿得精神点,既是对事儿的尊重,也是把最好的状态亮出来,图个喜气。”
姜母在一旁帮着姜瑶整理衣裳,笑着附和。
“可不是嘛,平常上山下田穿这些不方便,难得有机会,就得拾掇得像样点。”
周安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姜宁身上。
眼睛“唰”地一下就放大了,瞳孔里满是掩不住的惊艳。
他来姜家这些天,见姜宁一直是穿着利落的短装,方便干活。
还从来没见过她穿民族服装的样子,这还是头一回。
眼前的姜宁,上身是一件黑红相间的绣花衣。
领口、袖口和衣襟上,都绣着密密麻麻的花纹。
有山里常见的映山红,还有振翅欲飞的小雀鸟。
针脚又细又匀,那花儿和雀鸟绣的极好,看着活灵活现的。
下身是一条深蓝色的百褶裙,一层叠着一层,褶子压得整整齐齐。
随着她轻微的动作,裙摆轻轻晃动,透着股说不出的灵动劲儿。
今天不是特别隆重的大场合,所以姜宁头上没戴那些沉甸甸、叮叮当当作响的银饰。
而是用一块浅粉色的花布,仔细包着。
露出光洁的额头,和耳边几缕乌黑的碎发。
衬得她本就清秀的脸蛋,更显白皙水灵。
眼睛清亮,又带着点少女的娇俏,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周安就那么痴痴地看着她,眼神都直了。
脑子里只剩下“漂亮”、“太美了”,这几个词打转。
好半天都没回过神,嘴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
“小宁,你今天真漂亮。”
姜宁听到这话,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露出狡黠一笑。
“怎么?难道我以前就不漂亮吗?”
周安这才回过神,生怕姜宁误会。
连忙使劲摇头,语气急切又认真。
“不不不!不是的!小宁你一直都很漂亮,就是今天穿这身衣裳,更、更亮眼……”
姜母和小女儿姜瑶,穿的也是跟姜宁差不多款式的装扮。
母女仨站在一起,满是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姜父和他的儿子姜凡,穿的则是苗族男人的特色服装。
上身是靛蓝色的对襟短衫,下身是深色的长裤。
裤脚紧紧扎着黑色的绑腿,腰间都系着宽宽的布带。
这么一穿,父子俩看着比平日里精神了不少。
腰杆挺得笔直,透着股山里汉子的硬朗劲儿。
周安的几个弟弟妹妹,这会儿正瞪着大眼睛,凑在一旁看得入了神。
他们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看的民族服装。
眼神里满是好奇和羡慕,从头瞧到脚。
怎么看都看不够,嘴里还小声嘀咕着。
“真好看呀……”
“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呢……”
姜母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摸了摸小七周瑞的头,温和地说道。
“你们要是喜欢,等下次我去镇上,就到供销社买点布料,到时候我给你们也做几件一样的,好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