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簌簌落下,黑暗中回荡着鬼参痛苦的嘶吼。
赵小五被冲击波震得后退两步,气血翻涌,嘴角溢出一丝鲜血。
但那根主根,也被他一剑轰断,黑色的汁液喷溅而出,散发出刺鼻的恶臭。
“不!我的本体主根!”
黑衣孩童发出凄厉的尖叫,身形开始变得虚幻,身上的黑气也稀薄了几分。
困住墨邪的根系失去了力量,墨邪趁机挣脱束缚,一个箭步冲到孩童身后,短刃狠狠刺入孩童的后心。
“噗嗤——”
孩童的身体化作一团黑气,朝着洞底的鬼参飘去。
而那株鬼参,失去了主根的支撑,叶片迅速枯萎,黑气消散。
周围的根系也纷纷停止扭动,渐渐化为灰烬。
洞穴内的邪气和腐臭气息慢慢散去,赵小五擦了擦嘴角的鲜血,走到鬼参的残骸旁。
他看着那株已经彻底枯萎的暗红色人参,神色凝重的说道:
“这鬼参虽邪,但其本体蕴含的灵力却极为精纯,若能净化其毒性,倒是一味难得的灵药。”
墨邪走到赵小五身边,收起短刃,环顾四周那些腐烂的尸体,叹了口气:
“可惜了这些人,都成了这邪物的养料。”
“主人,我们要不要将他们好好安葬?”
赵小五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悲悯:
“理应如此,毕竟,他们也是无辜之人。”
两人不再多言,开始清理洞穴内的尸体,准备在洞外找一处僻静之地将他们安葬。
而那株枯萎的鬼参,则还在这洞底山壁处。
赵小五和墨邪在洞外寻了处背风的山坡,不用赵小五自己出手,墨邪很快掘出一个深坑。
它将洞穴内的尸骸一一搬运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
没有棺椁,便用山中的干草铺在尸骸身下,又找来几块平整的石板,合力盖在坑上,算是给了这些无辜之人一个安稳的归宿。
“愿你们来世,能投个好人家,远离灾祸。”
赵小五站在墓前,神色肃穆地低语了一句。
墨邪也微微躬身,脸上满是真诚。
安葬完山洞中的尸骸,两人再次折返山洞。
此时洞内的邪气已消散大半,只剩下淡淡的腐臭气息。
赵小五走到山壁下,目光落在那株暗红色的鬼参上。
它的叶片早已彻底干枯,却依旧保持着扎根的姿态。
断口处的黑色汁液已然凝固,散发出微弱的灵力波动。
片刻的沉默后,赵小五伸出手,指尖触碰到鬼参干枯的叶片。
一股冰凉的触感传来,还夹杂着一丝残留的邪气。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念:
“系统,这鬼参有办法净化吗?”
几乎是瞬间,脑海中便响起了系统冰冷而机械的提示音:
【叮——宿主想要净化鬼参,系统即可为宿主办理,无需额外消耗精神力或者是狩猎值。】
赵小五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刚要开口确认,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叮——温馨提示:直接净化会彻底清除鬼参内的邪气与阴毒,但同时也会损耗其一半的灵力。】
【净化后的鬼参效果将大打折扣,仅相当于普通百年山参。】
“效果大打折扣?”
赵小五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失望。
【叮——宿主若想保留鬼参八成以上的灵力,同时彻底净化其毒性,还需一样辅助灵药——烈阳草。】
系统的声音依旧平淡,继续说道:
【烈阳草性阳,蕴含纯粹的阳灵力,可中和鬼参内的邪毒,同时锁住其本源灵力,是净化鬼参的最佳搭配。】
“烈阳草?”
赵小五眼神一动,直接在心里追问系统道:
“这烈阳草在哪能找到?”
【叮——根据系统数据库显示,烈阳草多生长于阳气充沛之地,目前已知的最佳获取地点为鄂省神农架深处。】
系统的机械音迅速回应,似乎是故意指引他去神农架。
【该区域山林广袤,阳气郁结,且人迹罕至,符合烈阳草的生长习性。】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异兽、灵兽与未知风险,宿主需谨慎前往。】
“鄂省神农架?”
赵小五闻言,脸上的疑虑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了然的笑意。
“巧了,我此行的目的地,正好就是鄂省。”
一旁的墨邪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不住开口问道:
“主人,神农架那地方我曾听闻过,传言山中有异兽横行,凶险万分。我们真要绕道去深处找那烈阳草吗?”
“不是绕道,是顺路。”
赵小五摇了摇头,伸手将那株枯萎的鬼参从山壁中拔出,小心翼翼地收入空间中。
“我本就打算去鄂省探寻,神农架正好是必去之地,既然烈阳草在那里,自然要去一趟。”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
“这鬼参蕴含的灵力极为精纯,若能以烈阳草净化,对你们突破当前境界大有裨益,绝不能错过。”
“至于其中的凶险,只要我们小心应对,未必不能全身而退。”
墨邪见赵小五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躬身应道:
“属下明白,定当护好主人周全。”
赵小五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洞穴四周,确认没有遗漏后,转身朝着洞口走去: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争取早日抵达神农架,找到烈阳草。”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山洞,阳光洒在身上,驱散了洞内残留的阴冷。
赵小五抬头望了一眼西边鄂省的方向,眼神锐利,脚步沉稳。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直在山林中往西行走。
经过几天的催熟,他空间中的灵虫群吃了大量的食物,总算全都给催熟了。
就算赵小五马不停蹄的往神农架那边,也走了十天时间才到达这里。
他之前没来过神农架,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不曾想,神农架在鄂省的最西边中间位置,与巫山接壤。
站在神农架外围的山脚下,赵小五抬眼望去,只见连绵的山脉直插云霄。
云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山腰,阳光穿透云层洒下,在山林间勾勒出明暗交错的光影。
他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神农架为什么叫神农架!
相传远古时期,炎帝神农为寻找草药在此架木为屋、搭梯攀岩。
最终采得400余种良药,并着成《神农本草经》。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地命名为“神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