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比赛?”老族长对周粥提出来的建议十分惊讶。
“是的。”周粥笑着点头,“毕竟大家接下来要相处很长一段时间,不如给他们一些接触的机会,能够让大家更快地熟悉起来。除了蹴鞠,还有狩猎,跑步,技能大赛,钓鱼等活动,不过现在首要任务是将你们居住的地方建造出来,可以暂时往后放放。但是蹴鞠不影响,白天干活,晚上放松一下还是可以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
老族长想了想,这样确实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
“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会拿出一些奖品来奖励给最终获胜的队伍。”
“这……不用了吧?毕竟蹴鞠也是玩耍的一种……”另一方面,他们现在确实有些拮据。
若是还在南雄,拿出一些奖励轻轻松松,可现在,他们举族西迁,很多东西都没有带来,自然就舍不得现有的东西。
“没关系的,这方面就包在我们身上好了,相信我们准备的奖励大家都会喜欢的。”
在周粥的说服下,老村长最终同意下来。
“那行,就这样决定了,我让我们的人去准备一下,等赛制制定出来了,再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老村长这边同意,她那边就可以安排人去筹备了,适当地举办一些体育赛事,也能给枯燥的古代生活带来一些乐趣。
她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可惜条件一直不允许,如今岭南进入冬天,活儿少了不少,她才开始计划。
现在迁来这么多人,正好激发他们的斗志。
供五百人居住的区域,挖灌木的挖灌木,锄草的锄草,没有工具的就帮忙把清理掉的植物搬到其他地方去,两天时间就清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树木周粥没让砍。
之前他们就是没考虑那么周全,以至于居住区域建好后光秃秃的一片,还得建花坛来搞绿化。
现在剩这些树穿插其中,看着也比全是房子的区域强。
第二天石头就带人把他们的粮食搬到了幸福村的仓库里,没有一个人反对。
没办法,头一天他们没法开火,吃的都是自己带来的干粮,可隔壁幸福村呢?
那饭菜的香味隔老远都能闻得到,而且舍得放油,比普通的家常菜更香,他们只能闻着那些香味,就着水啃干粮。
所以当老族长询问他们的意见的时候,他们几乎没有半点异议,就同意把粮食送了过去。
当然他们也清楚他们带的这些粮食做不出那样的饭菜来,但万一呢?
而且粮食送过去,他们就省事了,每天等吃就行,也不用累了一天回来还要考虑吃什么了。
不过粮食送过去后,他们等来的并不是晚饭,而是招工。
“制衣厂招二十人,男女不限,年龄在十岁以上,要求要懂针线活,愿意学习,包一日三餐,先到先得!”
“村窑招四十人,男女不限,年龄在十五岁到五十岁之间,力气大体能好的优先录取,包一日三餐,先到先得!”
“制糖厂招五人,男女不限,年龄在十岁以上,勤快即可,包一日三餐,先到先得!”
“建筑队招六十人,男女不限,年龄在十岁以上,力气大体能好的优先,包一日三餐……”
“灶房招五人……”
“开荒队招人,人数不限……”
六张桌子,每一张代表着不同的工作,来了五百瑶人,这边固定招收的人数就去了一百三,还有个开荒队,人数甚至没有做出限制,哪怕所有人都去报名都行。
幸福村的操作看得这些瑶人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他们刚才说什么?制糖厂招人?”
“还有灶房,给大家做饭的。”
“你去吗?”
“我想去,可咱们去了,咱们住的地方咋办?”
“我听了一耳朵,那个建筑队好像就是专门给我们起房子的,到时候我们也能住砖房了。”
就在有些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当初跟石头来过一次幸福村的那些人和他们的亲朋好友第一时间就到桌前排队去了。
一个腼腆的小姑娘操着不太熟悉的官话问负责制衣厂的干事道:“我……我会一些简单的刺绣,还会裁剪布料,我可以吗?”
制衣厂的干事笑得无比亲切,温柔道:“当然可以,你叫什么名字?我登记一下。”
“我……我叫盘叶,叶子的叶。”
“盘叶是吧?好了,你先到我后面等一会儿,等人招齐了,我先带你们到制衣厂去看看,然后给你们发饭票。”
盘叶睁大了眼,就……就这么成了?
“那……我还可以叫我的姐姐一起来吗?”
“可以啊,我们要招二十人呢,这里可没这么多。”
制衣干事往她身后看了一眼,可能是因为对他们不熟悉,所以现在来的人不多,但能来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想到来前姑娘给他们交代的话,她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
“大家可以叫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我们制衣厂的活不累,一天只干四个时辰,如果成功被选入,今晚还能提供一顿免费的伙食。”
什么?
今晚还能白吃一顿?
听到这句话,其他人眼睛都亮了,有心想现在就去叫人过来,可又担心自己离开后,位置被别人抢去,于是按下了心中的想法,先登记了再说!
其他的岗位也是如此,在岗位干事的宣传下,过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这六张桌子,旁边人少的地方还有一张单独的桌子,不过那边并不是招工的,而是招生的。
坐在那里的正是郑文昭,他负责今日的招生事宜。
听到周粥要他们尽可能让瑶人的孩子来村里读书时,他想了很多,历史上成功的,历史上失败的,现在正在进行着的都有。
蛮夷不好打,打了一批又来一批,这一批投降了下一批又会反抗,无穷无尽。
而历朝历代对这些蛮夷的做法,一方面是打,另一方面则是安排人过去,让蛮夷学习中原的文化,识字,念书,受中原管理,一代代地改变中原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才有了岭南如今的局面。
而周粥让这些瑶人的孩子来村学读书,与朝廷的做法无二,只是她更加隐蔽,对方很难察觉。
这是一个重任,他担心其他人做不好,于是主动请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