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凡趴在课桌上,用橡皮使劲擦着作业本上的错题,橡皮屑像雪花一样落在桌面上。二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埋头写作业,只有他的同桌李子明已经合上了作业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厚厚的《世界未解之谜》。
\"子明,这道数学题怎么做啊?\"周小凡小声问道,指着作业本上画着红叉的题目。
李子明头也不抬,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了几笔,推给周小凡:\"就这样解,很简单的。\"
周小凡盯着那几行龙飞凤舞的算式,眉头皱得更紧了。对他来说,这一点都不简单。他咬着铅笔头,感觉自己的脑子像被塞满了棉花,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第二步要那样转换。
下课铃响起,周小凡的作业本上还有三道题空着。他叹了口气,慢吞吞地收拾书包。窗外,几个男生已经抱着足球冲向操场,欢笑声透过玻璃传来。
\"小凡,快点!我们去踢球!\"好朋友张磊在门口喊道。
周小凡摇摇头:\"你们去吧,我得把作业写完。\"
看着同学们欢快的背影,周小凡心里泛起一丝苦涩。他多想像他们一样,学得快、玩得欢,而不是整天被作业困住。特别是看着李子明每次都能轻松完成作业,还能看那么多课外书,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放学路上,周小凡踢着小石子,书包沉甸甸地压在肩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低落的心情。
\"小凡!\"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周小凡回头,看见父亲周建军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过来,车把上挂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根黄瓜和一把青菜。
\"爸。\"周小凡闷闷不乐地叫了一声。
周建军停下自行车,摸了摸儿子的头:\"怎么了?垂头丧气的。\"
周小凡踢飞一颗石子:\"今天数学测验,我只考了65分。李子明又是满分。\"
周建军推着自行车,和儿子并肩走着:\"李子明就是你们班那个总考第一的孩子?\"
\"嗯。\"周小凡低着头,\"他学什么都特别快,老师讲一遍他就懂了。我...我怎么都赶不上他。\"
周建军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走,今天不去菜市场了,爸带你去个地方。\"
半小时后,父子俩站在公园里一块巨大的石头前。这块石头中间有一个明显的小坑,坑底积着雨水。
\"小凡,你看这个坑是怎么形成的?\"周建军问道。
周小凡蹲下来观察:\"是...水滴出来的?\"
\"没错。\"周建军点点头,\"公园管理员告诉我,这块石头放在这里才五年,水滴就已经能滴出一个小坑了。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
周小凡摇摇头。
\"说明再小的力量,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创造奇迹。\"周建军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那些像你同学一样聪明的孩子,就像湍急的河流,很快就能冲出河道;而像你这样的孩子,就像这滴水,虽然慢,但只要不停下,终有一天也能穿石。\"
周小凡望着石头上那个小小的凹陷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彩。
那天晚上,周建军在儿子的书桌前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滴水穿石\"四个大字。从那天起,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成了父子俩固定的学习时间。
起初,进步慢得几乎看不见。周小凡还是会被同样的题型难住,背过的课文隔天就忘。但周建军从不发火,总是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遍。\"
\"这道题不会?那我们就做十道类似的题。\"周建军的声音成了周小凡夜晚最熟悉的陪伴,\"这个字写不好?那我们就写一百遍。\"
周小凡的铅笔芯不知写断了多少根,草稿纸堆了厚厚一摞。有时他累得趴在桌上睡着,醒来发现父亲还在灯下检查他的作业。
二年级期末考试,周小凡数学考了78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比期中考试进步了13分。周建军高兴得把儿子举过头顶:\"看吧!水滴开始起作用了!\"
暑假里,当其他孩子在外面玩耍时,周小凡每天依然坚持学习两小时。他不再和别人比较,只是专注于自己是否比昨天懂得更多一点。
三年级开学后,班上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姓王,是学校返聘的退休教师。她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但很有威严。
第一次单元测试,周小凡考了72分。他看着卷子上的分数,鼻子一酸。明明暑假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不及格?
下课后,王老师叫住了他:\"周小凡,留一下。\"
周小凡忐忑不安地站在讲台边,以为要挨批评。没想到王老师拿出他的试卷,指着其中一道题说:\"这道应用题全班只有三个人做对,你是其中之一。你的解题思路很特别,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周小凡惊讶地眨眨眼,结结巴巴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王老师边听边点头:\"很好,你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只是基础还不够扎实,所以容易在简单计算上出错。\"
王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练习册:\"这是我以前用的,送给你。每天做两页,不会的随时来问我。\"
那天放学,周小凡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他翻开王老师给的练习册,发现里面都是从最基础的题目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扉页上写着一行字:\"学习如登山,不在快慢,贵在坚持。\"
周小凡开始按照王老师的方法,从最基础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他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分析错误原因。渐渐地,他发现有些错误不再重复出现了。
然而,三年级期中考试,周小凡的数学只考了69分。看到成绩的那一刻,他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放学后,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跑到操场边的梧桐树下,把脸埋在膝盖里无声地哭泣。
\"我就知道会在这里找到你。\"王老师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她在周小凡身边坐下,递给他一张纸巾。
\"老师,我是不是特别笨?\"周小凡哽咽着问,\"我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考不好?\"
王老师摇摇头:\"小凡,你知道竹子吗?竹子种下去的前四年,几乎看不到它长高。但在第五年,它能在六周内长到二十多米高。为什么?因为前四年它都在地下发展根系。\"
\"学习也是一样。\"王老师继续道,\"你现在觉得进步慢,是因为知识正在你的大脑里扎根。等到根系足够强大,你就会迎来'爆发期',那时候你的进步会快得让自己都惊讶。\"
周小凡抬起头,眼睛里还噙着泪水:\"真的吗?\"
\"当然。\"王老师笑了,\"我教书三十多年,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孩子。他们一开始进步很慢,但一旦突破那个临界点,就会像火箭一样蹿升。关键是,在突破来临之前,不能放弃。\"
那天晚上,周小凡在日记本上画了一棵小竹子,旁边写着:\"我正在长根。\"
随着冬天的到来,周小凡的学习习惯已经完全养成。他不再需要父亲督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然后做王老师给的练习册。周末,他会把一周的错题重新做一遍。
周建军看到儿子的变化,既欣慰又心疼。有时他会劝儿子休息一下,周小凡却总是说:\"再学一会儿。\"
三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周小凡正在做一道分数运算题,突然,他感觉脑海中有什么东西\"咔嗒\"一声接通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分数转换,此刻变得清晰明了。他飞快地解完这道题,又翻到下一页,发现连更难的题目也能轻松应对。
\"爸!爸!\"周小凡激动地跑进厨房,手里挥舞着练习册,\"我懂了!我全都懂了!\"
周建军正在切土豆,听到儿子的喊声差点切到手。他接过练习册,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每一道都正确无误。
\"这是...?\"周建军有些不敢相信。
\"王老师说的'爆发期'!\"周小凡的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感觉我的脑子突然开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小凡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以前需要反复讲解的知识点,现在他能很快掌握;曾经让他头疼的应用题,现在能想出好几种解法。更神奇的是,他发现自己开始享受学习的过程,每解开一道难题都像打赢了一场游戏。
三年级期末考试,周小凡数学考了91分,全班第五名。当老师宣布成绩时,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这个曾经的中等生。只有李子明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悄悄竖起了大拇指。
发试卷那天,王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周小凡:\"周小凡同学证明了,学习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重要的不是你起步多快,而是你能坚持多久。\"
暑假里,周小凡依然保持着学习习惯,但他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学会了劳逸结合,上午学习,下午就和张磊他们去游泳、踢球。他惊讶地发现,适当的玩耍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让他的思路更加清晰。
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周小凡站在教室门口,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已经明白,所谓的天才不过是暂时领先,而坚持的力量,终将让每个不放弃的人抵达终点。
教室里,李子明向他招手:\"小凡,这里!我特意给你留了座位。\"
周小凡笑着走过去。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此刻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而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一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