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半年时间,李世铭都没有迈出港岛一步,一直在幕后,操作整件事的进程。
除了和港嘤当局极限拉扯,同时还要向各个合作伙伴详细解释自己对于这个项目的思路。
他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他拥有一样的思想觉悟,也不能向众人明说他知道往后几十年的发展趋势。
想要将所有力量整合到一起,始终还是要以利益为前提。
总之,信者得救。
新的龙港机场集团成立,以便统筹经营整个机场项目。
叶家的传统盟友贺家、陈家、安家、安义社以及新盟友郑家参与其中。
龙港机场集团的股权构成按出资比例分别是叶家51%,陈家8%,安家10%,贺家13%,安义社3%,郑家15%。
龙港机场集团还在贺老的推动下,全资收购了原龙港航空的所有股份,成为其旗下全资子公司。
7年前,几家跟着叶家囤地,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次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依旧十分给面子地跟投,新加入的吴联熊更是下了重注。
可见叶家已经完全确立了在港岛本土“龙腾系”财团内的核心地位,可谓一呼百应。
龙腾科技先行垫付项目前期启动资金10亿刀乐,给其余几家筹集资金留下充裕的时间。
机场开工建设的前提便是填海和连接机场和市区的两座大桥的建设。
机场管理局原来倾向于使用尼德兰vs工程公司的全吹填方案。
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速度较快,最大的缺点是成本高昂。
龙港机场集团决定引入龙国建筑总公司,采取龙建+VS的中和方案。
即50%填海材料使用管道吹填,20%使用驳船运输珠江口清淤泥沙,30%采用本土陆地山体土石方,使用渣土车运输。
填海工程的地质顾问也引入南粤省地质研究所,与前期的莫特建筑咨询公司组成地质顾问团。
两座大桥的设计建造工程沿用戴嘤奥雅纳公司,踢掉了脚盆鸡新日铁,增大了龙国铁建的施工任务。
机场航站楼等建筑的设计工作,交由李世铭的老朋友贝老的设计团队负责。
后续将以国际成熟公司主导,龙国建筑公司参与的模式建造。
经过两个多月的前期筹备和方案审批,新机场项目于1991年11月1日举行奠基仪式,正式破土动工。
叶岚出任工程项目总联络人兼副总指挥,另一名副总指挥为机场管理局局长罗宾担任。
挂名总指挥则是布政司理查德爵士。
本来这个总联络人应该由李世铭来当,但他实在太年轻,这个项目有太受关注。
只能由叶岚挂名,李世铭承担实际工作。
李世铭也准备再苟上几年,毕竟树大招风。
龙港机场集团安义社3%的股权,其实是李世铭借爷爷之名代持的。
要把所有土方运输业务全给安义社,不能仅仅靠叶氏的面子。
需要陆运的土方估计超过9000万方,光运费就是几十亿的生意。
再加上每年还有40公顷的填海指标,以及康惠超市的物流仓储业务,新兴的电脑游戏室业务、足够养活安义社绝大多数人。
也足够安义社转型洗白。
李世铭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安义社的人还有人不识好歹。
那李家就已经仁至义尽,选择尊重他人命运。
铁拳落来下的那一刻,反正砸不到李家身上。
龙港机场集团这台庞大机器开始运转,李世铭则宣布要外出度假一个月。
其实他哪有那么好命能去度假,实在是外面的事情积压得太多,必须要亲自去处理。
把主持大局的工作甩给母亲,留下叶芝芝在港岛,李世铭带着樊栋梁第一次坐上了自己去年订购的湾流4商务机。
首航目的地燕京。
燕京在叶氏财团和港嘤当局的博弈中,送上了关键性的助攻。
当面感谢一下是应该的。
其实感谢还只是顺便,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李世铭需要去拿意见。
9月初,亚历山大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有件事情,他筹备了很久,现在条件已经成熟。
问李世铭有没有兴趣,有兴趣的话,开个价。
李世铭当时正忙着筹备新机场填海方案的事情,把他晾在了一边。
这一拖已经一个多月了。
期间亚历山大多次打来电话催促,李世铭一直只是搪塞,都快把亚历山大钓成了翘嘴。
实话说李世铭有点佩服这个家伙的疯狂与贪婪以及毫无底线。
李世铭上次在熊国火车上忽悠他,只是闲的无聊下的一步闲棋,谁知道这家伙是真敢上。
他搞定了吉福战区战略运输部队的副司令以及他手下的一整个AN-124机组,他问李世铭敢不敢要AN-124。
龙港机场集团现在旗下有龙港航空公司不假,但从亚历山大手里搞来的这种黑货,航空公司也不能用。
战略运输机这种东西,可不像防空导弹。
这东西一旦曝光出去,绝对是捅破天的事情。
分分钟可能引发战争。
悄悄的弄回来,拿来拆解,意义似乎也不大。
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基础,就算有图纸,有实物,想仿造出来也是千难万难的事。
李世铭只能选择询问燕京方面的意见。
自从上次在沪市第二次见过大首长后,李世铭获得了直接联系大首长秘书的权限。
到达燕京,李世铭第一时间联系,说明了是关于熊国方面的事,并提出几个需要一起参与讨论的部门负责人。
很快得到回复,大首长邀请李世铭去海里做客。
焚香沐浴祷告倒是不至于,但李世铭感觉挺荣幸的。
上辈子他承担水下综合作战平台的设计建造项目,属于国宝级科研人员,就是在海里接受的秘密会见。
以另一种身份故地重游,李世铭感慨良多。
这次会见以宴会的形式进行,李世铭到的时候,小宴会厅里已经颇为热闹。
来的多数都是李世铭的熟人,一群人有说有笑。
在座最低级的都是部级大佬,李世铭很自然的去寻找末座。
却发现八个位置的小圆桌,只剩下大首长旁边的主客座。
装模做样不是李世铭的风格,坐在那个位置虽然有托大的嫌疑,但另一方面也表示对他的认可。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