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之强,在于船坚炮利,但汉国的卫青战舰与克虏伯火炮,又不是无限的。
出兵进攻他国,都城势必空虚。
蓬莱郡战略纵深不够,若明军水师能突袭蓬莱郡,猝不及防下攻取汉国都城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思索片刻,说道:“我大明水师所造楼船,虽不如龟甲船,但胜在数量多。”
“若能汇聚巢湖水师、备倭水师两地水师之精锐,直捣黄龙,胜率不小。”
汉国的强盛已经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尤其是汉国精湛领先的科技。
朱皇帝,做梦都想得到那些领先于时代的技术!
朱元璋办事雷厉风行,当即传旨,命巢湖水师主将俞通源,以及崇明岛备倭水师主将吴祯返回金陵,秘议进攻汉国之事。
同时,锦衣卫开始大批向海外渗透,严密监视汉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汉国水师动向。
汉国水师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三万人,这三万人驻地有三。
其一,便是蓬莱郡,驻军一万五;其二在原满剌加国廖内岛,驻军五千;其三,在扶桑郡,驻军一万。
同年,三月。
锦衣卫发现扶桑郡汉国水师,有五千人秘密前往高丽耽罗岛,常驻于此。
同时,汉国与高丽的贸易猛增,其中不乏一些军火。
在输送军火的同时,汉国向屡次挑衅汉国的苏门答腊岛两国旧港、亚齐宣战!
平静了才没多久的南洋,再度掀起战火,吸引了所有国家的注意。
朱元璋得知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旧港、亚齐两国素来交好,两国联手的实力比满剌加国要强横得多。
尤其是旧港的水师,号称“不败水师”。
汉国与这两国开战,必定抽调大量精锐,大明的机会来了!
不过,当南洋风起云涌的时候,大明的东北边疆也并不宁静,北元太尉纳哈出,拥兵二十万,占据金山,时刻威胁辽东安宁。
纳哈出与北元的漠北皇廷关系暧昧,北元皇廷虽然册封了纳哈出为太尉,但无法指挥得动纳哈出。
纳哈出出兵全凭心意,今年开年之后,纳哈出便频繁侵扰辽东,威胁沈阳等地。
金陵,皇宫,武英殿。
朱元璋召集徐达、李文忠、耿炳文三将,以及六部尚书前来武英殿议事。
朱元璋背着手来回踱步,忧心忡忡,道。
“汉国在海外开战,咱欲举兵伐汉国,可纳哈出偏偏此刻袭扰辽东!辽东压力巨大,不可不管,但两线作战非我意。”
大明的国力不弱,但双线作战风险太大,一个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耿炳文闻言轻声说道:“陛下,臣认为双线开战风险大,不如徐徐图之。”
“南洋方向派人观战,了解战况,辽东可遣大将镇守,抵御纳哈出,不然被纳哈出攻破辽东,威胁山海关,关内都会有危险。”
耿炳文一生谨慎,给朱元璋的建议也是老成持重。
曹国公李文忠闻言,摇了摇头,反驳道。
“长兴侯此言差矣,纳哈出对外宣称拥兵二十万,但实际的兵力在十万左右,陛下经营辽东数年,辽东已经有了自保之力。”
“若派遣一大将,领兵五万进驻辽东,则辽东当无忧矣,可对汉国的机会可是不容易。”
李文忠头脑清醒,说道。
“汉国国力强盛,船坚炮利,若进攻苏门答腊岛,那旧港与亚齐能坚持多久?依我看,三五个月已经是它们的极限。”
“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不能趁此机会,攻破汉国的都城,断了他们上升的势头,等到李善长一统南洋,我大明会有大麻烦!”
朱元璋望向六部尚书,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六部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兵部尚书赵仁说道:“陛下,臣觉得汉国自然要对付,不过,不宜操之过急。”
“今年年初,臣记得那吕宋的许柴佬,曾经送手书往金陵来,陛下您可还记得此事?”
朱元璋微微一怔,许柴佬送的书信里表达了对大明的仰慕,希望能与大明搞好关系,尤其是他家族与大明想要深入贸易。
许柴佬原本是吕宋总督,也算是土皇帝,但是这一切随着李善长汉国设置郡、府、州、县烟消云散。
名义上,许柴佬依旧是吕宋郡的第一人,但许柴佬的权柄已经被分走了。
他掌管吕宋岛的政务,吕宋岛的军务、刑名,全部由大汉朝廷挑选的官员掌管。
许柴佬心中苦闷又不敢反抗汉国,只有让家人利用他的职权,好好地捞钱。
“陛下,许柴佬此人贪婪、狡诈,对汉国没有什么归属感,他的权柄被削弱,定是对汉国心存不满的。”
赵仁轻声说道。
“臣认为可以从许柴佬入手,由他来挑起吕宋郡的混乱,吸引汉国的兵力。”
“我大明水师或前往吕宋伏击汉军,或趁着汉军的注意力放在吕宋岛上,直取蓬莱郡,灭汉国!”
兵部尚书赵仁才华不俗,尤其是在阴谋诡计上。
让他领兵打仗当面锣对面鼓地破敌,赵仁不行,可是若要他酝酿阴谋,便是赵仁的强项。
魏国公徐达思索了片刻,道。
“若是有内应接应,攻破汉国国都也不是不可能,陛下,臣愿往辽东,镇守辽东防备纳哈出!”
魏国公徐达主动往辽东,守住大明本土的安全,便是解决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毕竟,海外打输了便退回来,可若是辽东丢了,北元恐怕会疯狂进攻大明的北疆。
赵仁揣测得不错,吕宋郡守许柴佬,的确对汉国不满,这种不满在他的权柄日益削弱后,到了顶峰。
朱元璋遂派遣亲信,前往吕宋岛,还带去了他的亲笔书信,要联合许柴佬。
朱元璋许诺,若是能攻破汉国,便赏赐许柴佬印信,册封他为吕宋国王!
吕宋之内的一切,都由许柴佬来掌控,这份诱惑不可谓不大。
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大明趁着汉国进攻苏门答腊岛,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若是能成功别说李善长一统南洋的宏愿,便是汉国都要分崩离析,沦为曾经一个个小岛国。